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餐饮 > 正文

星巴克要上外卖了 瑞幸等外卖咖啡的日子还会好过吗?

餐饮老板内参 王洋
摘要:舒尔茨在一周前的中国之行中表示,与马云在移动商务领域会有更深的合作,星巴克极有可能入驻饿了么,瑞幸等外卖咖啡的日子还会好过吗?

一周前,星巴克灵魂人物舒尔茨现身上海,参加“2018 星巴克中国伙伴聚会”。这次告别之行,引发了一个令整个饮品界高度关注的猜想。

1、星巴克将入驻饿了么?

舒尔茨辞去星巴克执行主席和董事会成员的职务后,打算花几个月时间去往全球的市场,与星巴克的伙伴们见见面。这次“全球巡回”被称之为霍华德的“毕业旅行”,首站选在了中国。

这场温情聚会却引起了餐饮届的高度关注,根据路透社的报道,舒尔茨在一周前的中国之行中表示,“我和马云是多年的好友,关系很密切,所以我可以说未来一定会有新闻发出,两者在移动商务领域会有更深的合作,并将移动商务高度整合到星巴克的核心业务中去。”

而星巴克中国区CEO王静瑛前不久表示,“外送这部分业务,未来某一天我们会参与其中。”

有人据此猜测,舒尔茨的“大新闻”很可能是指星巴克和阿里系外卖平台饿了么的战略合作。

2、星爸爸和马爸爸的缘分由来已久

目前这一猜测还未得到双方明确回复。面对媒体的求证,阿里一位人士回应说,“有可能,星巴克和阿里是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而星巴克的官方回复则是:星巴克与阿里巴巴一直合作致力于共同提升星巴克顾客的数字体验。

事实上,无论于公于私,舒尔茨都和马云过从甚密。2017年8月,舒尔茨现身盒马鲜生的店铺进行参观,当年12月份开业的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就采用了基于阿里巴巴平台的AR技术,马云本人更是到场祝贺开业。

由于双方都在积极布局新零售业务,未来开展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很大,而两者的合作或许并不仅限于外卖业务。

3、星巴克腹背受敌,情非得已

尽管国内的外卖市场已经累计成了体量庞大的版图,星巴克在外卖业务上动作却并不快。

王静瑛就表示,“我们在考虑外送业务时,在想这个业务给顾客带来的体验和在门店通过伙伴所带来的情感连接、咖啡门店提供的体验,是不是能够相匹配、相一致?这一点是我们非常审慎的。”

而如今,随着互联网咖啡、精品咖啡、便利店咖啡的迅猛发展,星巴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它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策略。

发展最快的阵营是主打外卖的互联网咖啡。如,今年3月,连咖啡宣布完成1.58亿元B+轮融资,计划在今年加快扩张;与连咖啡不同的是,诞生于2017年底的瑞幸咖啡一入局就对标星巴克,以外卖业务切入,迅速跑马圈地。

另一厢,精品咖啡也正在积极布局。比如主打精品咖啡连锁、全球前五的咖啡连锁品牌高乐雅咖啡(Glora Jeans Coffees)中国区在北京召开招商会。便利店咖啡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自身便捷、价格亲民是他们的优势。

在咖啡品牌增多的背后,是资本角逐下的咖啡混战。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行业发生18起融资事件,12个项目分布在与咖啡相关的品牌上。

面对竞争对手的围剿,过去占据国内咖啡市场半壁江山的星巴克腹背受敌。一方面,精品咖啡力求在品质上完胜星巴克;另一方面,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咖啡品牌更是直指星巴克最薄弱的一环——互联网思维和外卖业务。

行业人士评论到,外卖对于星巴克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可以打通线上线下,占领覆盖更多的市场;但使用失当,则可能线上线下“左右手互博”,甚至损害了品牌,落入对手的竞争陷阱。

4、瑞幸等外卖咖啡的日子

还会好过吗?

如今,巨头终于要行动了,那些抢在航母品牌发力之前行动的互联网咖啡品牌,是否会感受到压力,因为咖啡外送往往是他们的重要业务模块。

典型的例子就是瑞幸咖啡,除了短期内快速的网点扩张,瑞幸咖啡为更多人所知的原因正是和星巴克的“碰瓷”——除了不断放话“赶超”,瑞幸更是在前不久表示将就市场垄断问题和星巴克对簿公堂。

星巴克一旦开启外卖,最直接的竞争力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门店数量

星巴克目前在全国门店数量超过三千家,计划在2022财年末再翻一番。一旦开启外卖,门店数量直接决定配送能力,市面上大部分咖啡新秀品牌还在向500家这个数字发起冲锋。

会员数量

在过去的四年里,星巴克中国90天内活跃会员的人数达到了近700万人,其中90%的会员是星巴克APP的活跃使用者。这样的会员数量是新兴咖啡品牌望尘莫及的。

产品品质

作为第二次咖啡浪潮的代表品牌,星巴克的咖啡是标准化的化身,而咖啡新秀们由于扩张太快,消费者对于其咖啡品质的质疑从未停止过。

平台优势

不管和饿了么战略合作的猜想是否属实,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星巴克到哪都是大户,一定能够获得平台的力推。如果星巴克同期将自己的专属APP开启外卖功能,会员的流量已经非常可观。

事实上,星巴克的外卖业务,最值得探究的并不是何时做,而是如何做。

作为行业巨头,相信星巴克并不会满足于仅仅在平台上“开始接单”,很可能会开启“海陆空”多管齐下的模式,从产品到配送,从服务到价格,都将会和新媒体手段紧密结合,把用咖啡连接彼此的理念从门店延伸出去。

星巴克有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短板。面对着新进的竞争者,走贵族路线的星巴克转变有些缓慢。在大量资本杀入后,谁能在咖啡行业笑到最后?拭目以待吧。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