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化妆品 > 正文

屈臣氏门店越来越多但收入增长停滞 为何还能估值2000亿?

好奇心日报 姚书恒
摘要:屈臣氏门店越来越多,但收入增长停滞,2016年营收更下降3.82%,首现负增长。目前屈臣氏估值达2000亿,对应2017年盈利126亿,市盈率为15倍。

3 月 20 日,市场传出新加坡淡马锡准备卖出屈臣氏 10% 股份的消息,价格约 30 亿美元,近年喜欢收购线下店的腾讯、阿里都有可能竞购。

换算下来,屈臣氏估值达到 300 亿美元,约合 2000 亿人民币。跟中国联通在 A 股上市的部分差不多高。

屈臣氏从 1989 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连锁形式卖品牌保健品、美容产品、香水、化妆品等。2009、2011 年开设内地第 500、1000 家门店。到 2017 年底,在内地 454 个城市开设了 3271 家门店。从选址来看,此前屈臣氏开店主要是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年来则像低线城市扩张。

从门店数量来看,屈臣氏已经是亚洲和欧洲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商。

2014 年 3 月,新加坡淡马锡与香港和黄(后重组为长和)设立屈臣氏业务策略联盟,以 440 亿港元(当时约 376 亿人民币)收购屈臣氏 24.95% 股权。

但就从 2015 年开始,屈臣氏发展开始减速。

2014-2017 年,屈臣氏在中国区的店铺数目仍保持高速增长,从 2088 家增加到 3271 家,增幅高达 57%。但是,整体营收一直维持在 210 亿港元左右。2015 年,屈臣氏中国同店销售额下降了 5.1%,2016 年即使门店数量继续扩张,屈臣氏中国全年营收仍然下降了 3.82%,首次出现负增长。从 2014 年以来,单店年均收入从 977 万港元下滑到 666 万港元。

图:屈臣氏中国区经营情况

显然,屈臣氏也受到了电商、网购的冲击。

根据 Euromonitor 对中国化妆品销售渠道的统计,从 2014 年到 2017 年,像屈臣氏这样的日化专营店的市场份额维持在 19%、20% 左右,也就是说,是一个稳定的存量市场了。而电商渠道的占比则从 16% 增长到 23%。

图:化妆品销售渠道占比变化

在经历了 2015、2016 年同店收入加速下滑的低谷之后,2017 年屈臣氏中国换了 CEO,还加快了经营策略的调整。

例如,把部分销量不好的国产品牌、自有品牌下架,改为引入更畅销的品牌;又推出了一款名为“莴笋”的 APP,打造一个美妆问答购物平台,除了常规的线上售卖,产品中还专门设有 “Ask me” 视频美妆咨询板块,用户可以通过和美妆咨询师在线问答的方式了解相关的美妆知识;入驻了美团、饿了么、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甚至还联合俏猫推出了上门化妆的服务。

今年 1 月,屈臣氏跟网易严选还合开了一家零售店。按照屈臣氏的说法,与严选合作是想实现“个护健康和居家日用两大重点品类的互补”。

从 2018 年的半年报来看,这些措施应该是有效的。屈臣氏中国在 2018 年上半年收入 125.53 亿港元,同比增长 17%,利润也同比增长了 13%,同店收入也扭转颓势,同比增长 2%。

如果对应 2017 年营收 1328 亿、盈利 126 亿元人民币,屈臣氏的市盈率为 15 倍。

乍看上去价格是很高,毕竟中国联通也就 2200 亿的市值,其中还得感谢 A 股最近的好行情。但跟业务相似的公司比较一下,其实并不贵。

图:同业经营情况比较

跟屈臣氏比较接近的公司,例如资生堂。当然,资生堂的门店全卖自己的产品,2018 年营收 673 亿、盈利 38 亿人民币,都创了历史新高,目前市值 1800 亿,市盈率 47 倍,3 倍于屈臣氏。即使考虑到资生堂是自有品牌、享受一定溢价,应该也是贵了的。

而 A 股上的膜法世家,单品卖面膜,线上销售渠道包括唯品会、天猫、淘宝、京东、聚美优品等电商平台,线下也有直营店、商场、超市渠道,截至 2017 年 10 月 31 日有 158 家门店,但超过 80% 收入仍然来自电商渠道。2017 年 1-10 月收入 7 亿、盈利 2.2 亿,估值 56 亿,市盈率 21 倍。

还可以跟连锁药店比。药店保健品、药品的品类丰富,客单价比较高,应该是最接近屈臣氏的情况等。A 股上的上海医药,截至 2017 年底有 1892 家药店,药品销售收入 52 亿,只占其总收入的 4%。从整体上说,上海医药 2017 年盈利 41 亿,市值 617 亿,市盈率 15 倍左右,确实跟屈臣氏的估值接近。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