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行业 > 观察 > 正文

1979-1990,改革开放赋予上海商业“新活力”

————《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上海》②

赢商网上海站 张鹏飞
摘要:上海商业吹响了迅猛发展的“号角”。

编者按: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历史节点,赢商网全国19城大联动,特别推出《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大型专题策划,回溯过往70年城市与商业发展脉络,以史为鉴,探路商业与城市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最终将汇集成册。

上海,这座消费文化浓厚、制造精神深刻的城市,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南京路步行街作为上海商业的缩影,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1978年改革开放,至90年代社会进入转型期间,社会经济也从计划经济逐渐走向市场经济。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然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排头兵。

改革春风刮向上海

解放后三十多年,经历文革的上海商业非但没有发展,实际上反而萎缩了。1980年市区仅存商业1万5千个;商店用房的面积比1960年减少了5万平方米;商业服务人员下降到30万人,减少四分之一。

  (1980年代的上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商业服务网点稀少、个体经济尚未发展起来,导致市场供应缺口过大。到了节假日,南京路上四大公司(市百一店、市百十店、时装公司、食品一店)顾客摩肩接踵,川流不息,这是当时上海商业的一个缩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样的商业大环境下,1978年的改革开放赋予上海新的发展战略——由“重生产、轻生活”的工业城市转变为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消费城市”。这一期间,上海商业逐渐回归正轨。

1984年初,上海提出重点规划发展“四街一场”(南京东、西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场)和15个区级商业中心。特别是徐家汇商业中心的成功,为上海西南通衢的商业集聚开辟了一条区级商业中心建设的新路。为满足人民需要和繁华都市夜景,1984年5月,南京东路商店全部恢复了夜市,一时“十点打烊”成了南京东路商业服务消费者的标志,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至1987年,市级商业中心南京东、西路、淮海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等五条主要马路共有773家商店开设了灯光夜市,营业时间均延长到晚上九点,改变了三十多年来晚上7、8点商店打烊,马路一片漆黑的状况。

80年代中叶,上海的改造和振兴由此开始实质性的启动。在对外开放方面,上海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明确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的责权利。于内,上海计划经济达也到巅峰——GDP(当时称为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11%,全国第一;上海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六分之一,也是全国第一。虽说“住房难”、“交通难”是当时的天字第一号“老大难”,但上海居民实际年均消费净增量却达到了80年代的最高峰。

  (1986、1987、1988、1989年由于对于企业扩权让利,全市财政收入与消费持续低迷;数据来自经济研究期刊)

有数据显示,第一百货从80年代中叶到20世纪末,连续14年蝉联 “全国百货商店销售冠军”,其更是于1986商场销售总额便突破5亿元,利润3840万元,人均利润1.45万元,创下当时历史新高,改革的春风让这家老字号百货熠熠生辉。

商业中心逐渐现代化、国际化

1985-1990年,随着外贸体制改革持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兴起,升级、新开项目开始注重内部设施现代化及引进国外品牌。这一期间,上海友谊商店完成扩建;市百十店经内部装修后改名华联商厦;市百一店在八十年代末装修改造……这些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热水瓶换胆”的改造,即在不改变项目外部轮廓的情况下,更新内部设施、引进名牌商品,使上海商业逐渐跟上国际商业现代化的步伐。

  (1990年的上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89年12月18日,上海首家肯德基在外滩东风饭店开业并引发了轰动,尽管价格不菲,但人们争相排队品尝。当天《解放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上都用整版刊登了开业广告。当时的肯德基店牌非常接地气,上面写着“美国肯德基家乡鸡”。

(图片来源:侬好上海)

上海商业国际化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要属1990年上海第一个现代化城市综合体——波特曼上海商城的落成。据了解,波特曼上海商城配有当时大陆地区少有的高端、精致的配套综合商业中心,项目引进了上海第一批外资连锁品牌——香港惠康超市、屈臣氏大药房、剧院、满汉全席酒楼,及HARD ROCK咖啡馆等欧美餐饮品牌共20多家商户。

于此同时,开办合资项目成为当时以百货为主导的上海商业探索国际话的重要一步。作为上海第一家沪港合资的大型零售企业,东方商厦于1990年完成了室内、室外装修,该项目占地面积5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商场经营面积1.8万平方米,是上海解放后由外资参建,中方控股的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厦。

  (图片来源:百联)

之后东方商厦的成功,成为了上海商业的风向标。它为上海商业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引进外资(包括台资、港资)改造上海商业落后的面貌,方便市民购物。随后,上海百货行业的第一八佰伴、华润时代广场等中外合资的大型商场陆续开出,为上海整体营商环境的提高,起到了“一花引来百花香”的作用。

小结:1979-1990年,上海消费文化复苏,重新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以百货为主导的商业项目逐渐走向现代、国际化,上海商业吹响迅猛发展的“号角”。进入90年代以后,上海抓住开发开放浦东的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获得持续快速发展。

系列报道链接:

①.1949年-1978年: 静态中崛起的“上海制造”
③.1991年—1996年:外资零售涌动下的“上海速度”
④.1997年-2008年:香港人在上海
⑤.2009-2013:一场“世博会”给上海商业带来的连锁反应
⑥.2014年及以后:商业迈入发展新阶段 探索不止步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