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及以后:商业迈入发展新阶段 探索不止步
————《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上海》⑥
编者按: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历史节点,赢商网全国19城大联动,特别推出《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大型专题策划,回溯过往70年城市与商业发展脉络,以史为鉴,探路商业与城市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最终将汇集成册。
上海,这座消费文化浓厚、制造精神深刻的城市,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及以后,面对90后、z世代等新消费群体,商业呈现新面貌,首店经济、夜经济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商业探索无止境。
“上海是一个有魔力的城市,可以有多种可能”,怀揣着对这座城市的美好憧憬,2014年,大学毕业的90后小明只身来到上海。
繁华的商业、便捷的交通,是他对这座城市最初印象。
经过几年的生活,他对这座城市也有了更多的印象标签:永远在潮流的最前沿,追求个性、注重生活品质的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独特调性的场所;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允许同时存在很多种文化和形态存在;所有最新、最时尚、最超前的东西,基本都会首选在此试点或落地;生活配套完善,如无论何时何地总能在附近找到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对于从小在杨浦长大的95后小敏来说,对这座城市的商业感触最深的变化,则是消费场所端和消费内容的改变,“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是可以跟妈妈一起去逛大西洋、太平洋、置地广场等老牌百货”,如今这些百货或关店或因为设施陈旧,早已被她逐渐抛弃,她也早已转身投入购物中心的“怀抱”。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她从跟随妈妈去百货“买买买”变成与朋友一起“逛吃逛吃”,“买衣服等东西,更依赖网购”。
在崇明长大,如今在市区工作生活的娜娜,也能明显感受到这种改变,小时候喜欢福州路的上海书城,可以待上一整天;高中时喜欢去南京东路步行街,逛美邦、班尼路、以纯…..上大学后,五角场的万达广场、淮海路的上海歌城等地方是她和同学好友的“根据地”;工作后,更爱去静安嘉里中心、K11等新开业购物中心品尝美食,顺便逛逛街,网购已经成为便利生活的一大部分……
同样在这一时期(2014年及以后),上海这座城市商业也呈现一些新的变化:受电商和购物中心冲击,老牌百货增长乏力,陷入低迷期;各种主题类型新购物中心层出不穷;商圈规划的出台,推动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首店经济、夜经济等新名词,将城市商业推入新变革期……
线上发展迅猛 百货式微 转型调整升级成主旋律
3分钟,突破10亿元人民币;38分28秒,冲出100亿。
这是2014年双“11”阿里平台的部分数据,电商已经成为人民便捷生活的重要工具,而上海的线上数据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城市线上消费占比逐渐加大。
线上迅猛发展,传统百货行业式微,对于聚集了先施、永安、太平洋、东方商厦、百盛、巴黎春天等诸多百货商场的上海来说,同样也逃脱不了行业低迷的大趋势,2014年至今,关店、调整升级,成为百货行业的关键词。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在硬件方面进行提升外,不少百货也开始朝购物中心方向转型;同年底,面临百货商品同质化、恶性竞争、供应商叫板等多方面因素陷被动境地的东方商厦淮海店,蜕变为淮海755携MUJI中国内地最大旗舰店、Under Armour等品牌亮相,这一项目也成为当年百货转型的成功案例。
这一现象还在持续,2018年底,悄然试营业的上海新天地广场,同样也是在淮海太平洋旧址上进行闭店升级而来的产物,瑞安对这一项目进行了全新定位,以全新理念赋予这一项目新的生命力。
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近2年,上海还有永安百货、新世界百货等多个百货项目升级调整,与此同时,一些购物中心也掀起调整升级风,而这些存量物业的升级改造,也成为上海商业近年来的一大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大丸百货开业后,上海已经鲜少有新的纯百货商业项目入市,百货更多作为品牌形式进驻购物中心内。
商业网点规划出炉 购物中心迈入成熟期
2014年,上海公布了《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本次规划重点完善了规划架构,形成了“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的“3+1”布局体系,规划15个市级商业中心、56个地区级商业中心。
购物中心作为商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及之后,上海购物中心发展则进入成熟期。伴随持续井喷的增量,可以看到,这一时期上海购物中心已呈现局部区域超饱和布点,总量结构性过剩,郊区外扩趋势明显等趋势。
尽管竞争激烈,但作为全国商业重地,上海对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吸引力只增不减,除了早已进入上海的外资、香港及本土商业地产开发商外,美国塔博曼、美国铁狮门、香港太古、香港置地、新加坡丰树、台湾丽宝、万科、龙湖、印力、新城、宝龙徐汇、华润、中海等相继将旗下优质产品线带入这一市场,如上海万象城、七宝万科广场、上海龙湖虹桥天街、LCM置汇旭辉广场等项目的陆续亮相。
已经在这一市场布局的开发商,则是寻找更多可能机会,如凯德相继开出长宁来福士、LuOne,以及明年亮相的北外滩来福士;印力旗下三林印象城,以及明后年将亮相的南翔印象城MEGA、松江印象城;静安大悦城、长风大悦城……
三林印象城
从区域布局来看,各大开发商也已不局限在传统核心区域,宝龙、印力、龙湖、招商蛇口等开发商纷纷将触角外扩至新兴区域,其足迹所到之处,也为城市居民生活增添新活力,繁荣区域商业。
这些开发商的“宠爱”,对商业的无尽探索,也使得上海的商业始终处于领跑状态。面对90后、Z世代等新消费群体的出现,相信未来,上海购物中心还将持续探索新的方向,繁荣上海城市商业。
政策激发更多可能 首店、夜经济等热词频出
良好的营商环境、优渥的政策扶持、完善的配套服务……上海在中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上具有突出地位,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集聚地,零售商集聚度排名全球第三。
有数据显示,上海的国际高端知名品牌聚集度超过90%,全球零售商集聚度达54.4%,因此,国外品牌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或者新业态、新品牌的培育孵化和市场化,往往会选择上海。据赢商网统计,今年1季度上海首店开业领跑北京、广州,位居全国第一。
从入驻场地来看,新购物中心和成熟购物中心或者核心商业区域,是首店品牌主要诞生地。如2015年静安大悦城二期携多品牌首发亮相,2017年LADY M进驻IFC国金中心、2018年维多利亚的秘密旗舰店进驻淮海中路力宝广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店加速在上海聚集,打破了“你有我有、千店一面”的传统商业格局,各大商圈、商厦重塑商业地标形象,争做时尚潮流的策源地。品牌“首入店”“旗舰店”,除了把新的品牌文化引入上海,也带来了全新的经营之道、消费体验,让上海的消费者脑洞大开、眼界大开。
上海市委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品牌特别是国际大牌首入店、旗舰店的加速集聚,将成为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尤其是它们在‘体验经济’领域的诸多创新元素,能将更多被互联网分流的年轻客群重新拉回实体商业中来,值得那些正在遭遇转型之困的商业同行借鉴。”
对于目标打造国际消费城市,上海的追求和探索从未止步,如2017年上海提出全力打造“上海购物”品牌、今年4月上海市商务委等九部门推出关于本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小结
商业的更迭与进化,既折射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进程。魔都,作为国内新潮商业的前沿阵地,它在每一阶段都紧跟时代脉搏,以坚定步伐唱响属于自己的主旋律。
2014年及以后,面对90后、95后、00后等新的消费群体出现,上海这座城市用探索精神来跟上他们截然不同的消费步伐。无论是从政策方面的引导,还是已有商业积淀,以及商业个体的持续创新精神,未来,上海,定会更精彩,也值得持续期待!
系列报道链接:
①.1949年-1978年: 静态中崛起的“上海制造”
②.1979-1990,改革开放赋予上海商业“新活力”
③.1991年—1996年:外资零售涌动下的“上海速度”
④.1997年-2008年:香港人在上海
⑤.2009-2013:一场“世博会”给上海商业带来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