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城市 > 正文

献礼建国70年丨西安城市变迁的历史脉络(上)

赢商网西北站整理 强晓群
摘要:本文将聚焦五六十年代的西安,分别从交通路网、地标建筑及城市商业三大板块,追溯那个年代西安城市变迁的历史印记。

  编者按: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历史节点,赢商网全国19城大联动,特别推出《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大型专题策划,回溯过往70年城市与商业发展脉络,以史为鉴,探路商业与城市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最终将汇集成册。

70年,对于人类生长来说,是从一个初生幼子到触及古稀之年,是从懵懂无知到参透人生百态。70年,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是从传统落后到现代富饶的蜕变摸索,是城市交通、楼群建筑、生活方式等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影响更加深远。

本文将聚焦五六十年代的西安,分别从交通路网、地标建筑及城市商业三大板块,追溯那个年代西安城市变迁的历史印记。以西安城市70年的奋斗史,呈现新中国砥砺前行的生动缩影。

交通路网

在解放初期,公路运输是西安对外运输的主要方式,全市公路则以土路和砂石路为主,通车里程349千米,公路密度0.035千米/平方千米,年货运量68.6万吨,公路运输非常落后。1953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执行后,西安开始投注大量资金修筑公路。至1990年,西安市已形成由国道(国家级公路)、省道(省级公路)、县级公路、乡镇公路及各种专用公路组成的公路网络,境内计有公路204条2780.07 公里。

  (以上数据来源:悦鉴西安)

回看西安城内,半个世纪前的老西安,钟楼盘道、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都是当时主要的路网结构。而建国路、和平路、广济街、朱雀大街则是当时的主干道。那个时候,莲湖路还未打通,玉祥门和朝阳门也都只是豁口,城门洞更没有如今这么多。如城南就只有小南门、朱雀门、永宁门、和平门。当时含光门、文昌门、建国门都还未开通,城墙也还未被连接为一个整体。

从五十年代回溯至今,当时的很多路网结构都被延续到现在。但不同以往的是,如今的路网结构更加发达和便捷,而这,将成为西安城市蜕变崛起的重要支撑来源。

地标建筑

五六十年代西安的地标建筑,不仅在当时是城市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很多建筑在建国后都堪称经典。

l 建工部五局办大楼【1950】

  

建工部五局办公大楼位于北门里,今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办公楼。飞檐翼角,斗拱圆柱,筒瓦吻脊,旋子彩画……这些具有明显仿古结构的特征,构成整个L形大楼的绝妙景色,和北城门楼遥相对应,被建筑大师张锦秋称为:“一个阶段的代表作”。

l 东大街新华书店【1952】

  

钟楼新华书店始建于1952年,建成于1955年国庆节。钟楼新华书店大楼是按苏联图纸设计,大楼门头正中有仿毛体的“新华书店”四个大字。这座书店曾是西安唯一的书店,也是西北最大的书店。

l 人民大厦 【1953】

  

西安人民大厦1953年为接待苏联专家而建,1954年10月1日运营,是当时西安最好的建筑,也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庭院式宾馆之一。人民大厦坐落在民乐园,东临繁华商业街,西临省政府大楼,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8万平方米。由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格建筑和华丽别致的西式格调相结合,并以古典式园林作环衬。楼阁耸伟,庭院宽敞,景色幽雅,当时的大厦被冠以省政府招待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风光无限,一时独领风骚。

l 西安人民剧院【1954】

  

西安人民剧院位于北大街,建于1954年。门前是中西合璧的门楼、门廊,顶部是由麦穗围着的红五星和红、绿、蓝油漆彩绘而成的“门脸”。左右两侧分别竖立的4位工、农造型的铜像,带给人当年建设时的那种特殊的文化追求和审美观念。人民剧院东西方的建筑元素相互渗透,浑然一体,其以及传统与现代碰撞产生的“韵味” 被西安市民奉为经典。

l 和平电影院【1955】

  

和平电影院1955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创造了西安电影业的多个第一。是50年代的第一家放映宽银幕电影,60年代的第一家放映立体宽银幕电影、80年代的第一家放映立体声电影,90年代的第一家放映SR·D数码立体声电影的影院。

l 钟楼邮电大楼【1960】

  

钟楼邮电大楼正值建国十年大庆之后的1960年盖好,可谓意义非凡。这座高五层的建筑虽是仿苏建筑,但设计元素中楼顶两侧有对称耸起的阁楼,端庄大气,巍峨壮观,横若蛟龙。此外,整座楼身让人眼前一亮的米黄色一下打破了西安灰白色的陈旧主调,显得时尚而高雅,和金碧辉煌的明代建筑钟楼相互对峙,相映成趣。

l 西安话报大楼【1959—1963】

  

西安报话大楼建于1959年,1963年竣工,该建筑由Ⅰ段塔楼和Ⅱ、Ⅲ段东南两翼三部分组成,顶层建有5层方型塔楼,四面嵌设巨型大钟表,每小时报一次。这座报话大楼,在当时的西安,无论是在规模、建筑设计、功能等方面,都是最先进和时尚的标志。报话大楼带有浓郁的苏联式建筑风格,简洁的外立面,及精细的局部雕刻。整体米白色的墙面,典雅而尊贵,傲然玉立在西华门与北大街交汇的十字东南角。

  (以上数据来源:西安新观察)

城市商业

1949年5月,西安解放,百货商场开始取代小商小店,对各类小商铺进行集中整合。50年代中期,西安真正拥有自己的百货商场。彼时的百货商场还是统一的国营状态,而当时的钟楼是西安唯一的“商圈”,百货商场以它为原点,辐射至东大街、解放路。在当时,城市楼群大多为低层建筑,3-5层的楼宇就是大家眼中的“高楼“,而老钟楼周围的三座“大楼”便是无数西安人商业的初印象了。

l 解放大楼

  

1954年12月,西安解放百货大楼在解放路北段建成开业。解放路是当年最繁华的路段,平均日流量能够达到20万。据老一辈西安人回忆,解放大楼共四层,一层卖脸盆、暖瓶、搪瓷缸子、碗、鞋、帽、袜子、毛巾、糖果、点心、水果、干果、擦脸油、牙膏、香烟、火石等;二层卖文具、锣鼓等;三层卖布匹、棉花、服装等;四层之前还未开放。

自那年起,西安百货业开始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l 中山大楼

  

1954年10月,中山大楼投入营业,这是当时东大街上唯三的三层以上高楼建筑之一,也是建国后西安市第二家新建的大型百货商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山大楼正式改建成涉外单位并改名友谊商店。它就成为了当时西安商贸和外国人沟通的桥梁,1979年,友谊商店改制更名为华侨商店。

l 民生大楼

  

1958年,在解放路东二路口,民生百货大楼与西安群众见面。作为西安历史最悠久的商业企业之一,这家民生大楼建立在原西安孤儿教养院的旧址之上。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安孤儿教养院创立人张子宜将原孤儿院改为“民生市场”。据老人回忆,那时的民生市场,从早到晚客流不断,是西北地区最大、最热闹的市场。解放初,民生市场有摊贩300多家,到1951年,市场摊贩已超过了1000家。经过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到1954年,有240多个摊贩组成了“民生合作商店”,形成了“民生百货商店”的雏形,1958年9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我们今天的“民生百货大楼”。

这座当时面积约3000平米营业大楼非常气派,学生上学买本子、买笔墨都要去民生,因为那里不仅宽敞、明亮,还有许多自己想买却一直买不起的向往,比如乒乓球拍、篮球等,买不起常看看也是一种慰籍。

  (以上资料来源:陕西档案信息网、西安旧事、悦西安、西安市志)

  说明:本文章经由赢商网综合悦鉴西安、西安新观察、陕西档案信息网、西安旧事、悦西安、西安市志等平台资源整理而得,感谢以上平台的资源支持。若有出入,欢迎来电纠正:029-68203931。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安解放70周年。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全面掀起“拉红歌”全民大型互动歌唱类活动的同时,由西北区域主流媒体《华商报》、全国渠道媒体《赢商网》联合全国互动流量短视频主力平台抖音共同发起建国70年红歌快闪活动也在西安震撼启幕。

一部专属于西安商业和商业人的爱国MV,一场全商业齐步走的“建国70年”爱国LOGO标识,一个属于全民狂欢的“西安购物美食狂欢节”即将火热来袭。正荣·彩虹谷,盛龙广场,华阳城,银泰百货开元商城钟楼店,中登广场,鑫苑大都汇,军人服务社购物中心......更多“西安很赞”抖音快闪将持续放送中,敬请期待!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