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城市 > 正文

1949-1984:计划经济时代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南京商业特色

————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系列报道

赢商网江苏站 王晓非
摘要:解放后,“发展经济、保障供应”成了南京商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编者按: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历史节点,赢商网全国19城大联动,特别推出《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大型专题策划,回溯过往70年城市与商业发展脉络,探路商业与城市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南京,这座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的古城,商业的发展虽不比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发达,但消费文化仍然有自身独有的特色!1949-1984年期间,从解放初期的城市商业百废待兴,到60年代的“对私改造,国货流行”,再到改革开放初期奢侈品商场,私营商店进入大众消费视野,那个时期的南京商业一直在摸索中前行,以满足大众消费,促进工业城市生产为目标。

 

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中央、新百、太平商场鼎足而立

  1949-1953年,是南京解放后,城市百废待兴的阶段,商业要发展就必须具备稳定的秩序和规则,南京响应中央政府提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对原有的资本主义城市商业进行大规模改造。粮油和基础日用品物资供应由市政府下属的国营南京市贸易总公司统管。

  在这期间,“发展经济、保障供应”成为南京城市商业的发展原则和目的。

  

  上世纪60年代的新街口,图片来源:新浪

  南京的计划经济时代,虽算不上全国的商贸中心,达不到像上海一样的“全国人民集中消费城市”,但也能自给自足。由于解放前为民国首都,本身具备一定的工商业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切旧有的商业场所和设施稍加改造便直接“上岗”,比如赫赫有名的南京中央商场、太平南路上的太平商场等。

  位于新街口东南角的中央商场,是南京年龄最大的百货商场,始建于1934年,1936年开业,如今已经85岁高龄。该商场开业时,新街口的商圈效应尚未形成,更没有今天的名气和影响力。

  南京中央商场。因南京当时是民国“中央”所在地,故将该商场定名“中央商场”。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商场2楼曾毁于战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得到重建。据说解放前的中央商场就是一个云集日用百货、茶馆餐厅的大型综合类商场,金华火腿茶叶号、太平村(糕点)、亨得利(钟表眼镜)、张小泉(刀剪)、同仁堂(国药)等全国数十个全国驰名品牌均在此开设店铺,良好的基础为解放后南京城市商业的稳定和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初建时的中央商场全景图,图片来源:中央商场官微

  1949年4月26日,南京解放之后的第三天,中央商场便恢复了营业。

  1955年10月,中央商场实现公私合营,1958年,中央商场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改招商租赁为直接经营,商场正式成为一个企业化的经济实体。1964年经市政府批准中央商场为国营企业。1966年以后,南京中央商场曾一度更名“人民商场”,而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

  

  中央商场更名“人民商场”,图片来源:“在南京”微信

  国货时代的中央商场,出售的商品从民国日期奢侈品销售转变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日用品销售,布匹成了商场销售的主流商品,熊猫电视机、青松牌收音机、钟山牌手表等本地国货品牌都算是奢侈品,在大众都在追求“三转一响”的年代里,这些商品都需要工业券才能买到。

  南京太平南路上的太平商场也是一家“老字辈”的百货商场,创办于1947年,曾经是抗战后南京市场出现短暂繁荣时期的佼佼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来迁往重庆及内地的国民政府机关、团体纷纷返都南京。当时,在一些商界人士提出“振兴市面,服务社会”的口号下,由贺鸿棠联合南京实业界人士顾心衡、陈启素、周亚南、王敬煜、邹秉文、胡间云七人筹建,初始只有7000平方,上下两层的太平商场除了经营常规的百货、服装、纺织品、南北货等业态以外,还别出心裁的推出“养生概念”,提出南京“营养食品第一家”的口号,这吸引了时任《中央日报》助理编辑的朱自清之子的关注,并自愿为其义务宣传。

  

  上世纪50年代南京太平南路街景,图片来源:西祠胡同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人民群众购买力不断增长,市内零售网点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1982年7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太平商场,恢复营业后的太平商场,坚持“一老一小”的经营特色,老”是设立老年专柜,专售大身腰、宽敞舒适的老年服装和老年用品;“小”是设立小五金、小百货、小文化用品等10多个小商品专柜,经营针头线脑、零星小件商品,一度在南京零售业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除了一些民国时期建造,解放后修缮沿用的商场。一座在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人自己建立的百货商场——国营中国百货公司新街口门市部(新百前身)开业了。

  那是1952年的盛夏,一座坐落于新街口中山路与中央路交界处的3层高的灰色建筑张灯结彩,迎来开业盛典。有资料显示,当初国营中国百货公司新街口门市部开业时只有1800平方米,仅为现今新百的1/40。在“发展经济、保障供应”的口号带领下,新百最初的业态只是走“平民路线”,衬衫、肥皂、暖水瓶、茶杯、布匹等商品是当时新百的主要业态,而且价格卖得还比其他商场便宜。

  

  开业时的新街口百货 图片来源:天马行文

  1962年,当初国营中国百货公司新街口门市部门头已经变成国营新街口百货商店。新百门前,人潮涌动,路边停满了“飞鸽”和“永久”。“三转一响”撑起60年代的家庭梦想,此时的新街口大三元、长江南北货商店、老广东等…… 第一波老字号网红热闹生长。

  

  1962年的新街口百货 图片来源:天马行文

  一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南京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需求的增强。新街口百货的业态才开始出现了一些升级,“熊猫”电视机、“蝙蝠”电风扇、青松牌收音机、钟山牌手表、大桥牌自行车等“高档国货”才出现在柜台里,进入大众的消费视野。

  

  80年代的新街口百货 图片来源:天马行文

“对私改造”时期,彻底改变了南京城市商业格局

  1953-1956年的对私改造时期,对后来南京城市商业格局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在这一时期,南京政府大量关闭民国时期遗留的奢侈品商店,南京从民国时期的“首都”、“全国重要的消费性城市”完全转变为“生产性城市”,南京城南的夫子庙、大中桥、升州路、朝天宫、下关大马路等等曾经的市井繁华地纷纷被改造,旧有的商店、门市被拆除,钟表、旗袍、茶楼等高档消费、休闲场所被大量关闭,取而代之的是大批国营工厂兴起,如雨花台的晨光机械厂(1865创意区前身),傅厚岗的14所,莫愁路上的工艺装备制造厂,城南的第二机床厂……

  

  南京晨光机械厂原厂址,现1865创意园,图片来源:1865官网

  “所谓工、商不分家”,计划经济时代南京大量的国营工厂,不仅有国家军工企业,也有不少民用商品制造企业,比如中山东路301号的熊猫电子厂就是“著名品牌”熊猫电视机的生产厂家;原地处中山门外四方城1号的南京手表厂正是“驰名国货”南京钟山表的生产厂家;原厂址位于中山东路518号的南京金城集团不仅是研究航天工程的军工企业,同时也是著名的“金城摩托车”生产厂家。在那个物流水平还未能实现“全国供货”的时期,南京的商品供应链基本就是从当地厂家到当地商场柜台,实现自给自足。

  

南京本地生产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图片来源:南京头条

“改革开放前后”,新街口确立城市中心地位,奢侈品、私营商店出现

  经历了“对私改造”,“十年文革”之后,在“发展经济、保障供应”的政策影响下,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新街口,终于在1977年迎来了解放后的第一次大发展。新街口百货、中央商场连同“大三元”、“老广东”、“太平村”、“四明眼镜店”等60余家国营专卖店一起构成了新街口完整的商业中心结构,据南大商学院客座教授李绍明阐述:“1977年以后的新街口,商业布局呈十字形排布,东西向从到新街口新华书店到螺丝转弯(现今金鹰国际购物中心B座)位置、南北向从新街口中央商场到当时的长江南百货商场(现今的艾尚天地)位置,据此为止,新街口作为城市级的商业中心,结构已经基本完整,成为了南京地理、交通、商业三大中心集于一身的城市中心功能。”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新街口,图片来源:新浪

  1983年,新街口矗立起震惊中外的“中国第一高楼”,110米的金陵饭店,顶层旋宫可清晰的俯瞰整个城市景观,奔腾汹涌的扬子江也就像温润优美的银丝缎带,镶嵌在金陵城边。

  金陵饭店起初只接待中央、省市级领导及外宾,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就曾下榻在这里,时任金陵饭店第一代总经理的周鸿猷在他自己的回忆中曾经提到:“刚开业时,37层的金陵饭店仅有1400张床位,可入住率仍然很低,仅有12.7%。”,金陵饭店代表着南京的新时代,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但因为当时的时代特征,社会的发展仍然受限于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很多问题需要特批、特准,有资料显示周鸿猷就曾为一些工作中问题求助于当时入住金陵饭店的邓小平,而当时周作为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大型现代化酒店的总经理,更多的压力来自于日常管理的细节,他甚至需要为酒店服务员旗袍的开叉高度而承受政治压力。

  1985年,金陵饭店正式对外开放,人们奔走相告,有的步行来看,有的乘车来看,有的不惜从老远的浦口风尘仆仆,转车过江赶来看,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流,一睹这座五星级饭店的风采。

  

  1983年落成的南京金陵饭店,图片来源:腾讯

  如今被业界尊称为南京MALL姐的吴正梅女士在接受赢商网的访谈中,也回忆道:“金陵饭店开业确实是促动南京商业整体发展的史诗级事件,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进入商业界,还在求学,但对于那段时期南京商业的记忆还是非常清晰,37层的金陵饭店可谓是擎天一柱,撑起了整个新街口,乃至整个南京的脊梁,那时候的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场只有三层楼,周边的建筑也大多是一层楼高的矮房子,这更加衬托了金陵饭店的伟岸与豪华。这为后来金陵饭店购物中心的奢侈品消费埋下了伏笔。”

南京第一家奢侈品商场开业

  1985年,金陵饭店购物中心开始对外营业,这吸引了全城的市民和来宁观光的游客们,因为这家商场虽然只有2000平米,却出售着全城最贵的衣服、皮包、钟表和家用电器。可谓是国货时代南京的第一家奢侈品商场。

  喜迎改革春风的南京商业逐渐开始焕发活力,这首先基于人们对商品消费意识的增长,有一项来自原南京市商业贸易局的报告称,“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尽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1982年仅为534元,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处在摆脱贫困阶段。但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活力,使大量商品汇集新街口,商品供应紧张和短期现象迅速缓解。这种缓解也激发了人们购物消费的欲望,同时也为南京商业日后的繁荣埋下了动因”

南京第一家私营服装店开业

  80年代中期,私营经济开始在南京出现。1985年,新街口第一家私营服装店“金宝时装店”开业了,这家租了胜利电影院40平米的临街的小店,以其新颖的服装款式、灵活的价格、更好的服务,对传统的国营商业服装经营观念和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和影响。

小结:从南京解放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由于南京的人口聚居结构呈现“重南轻北”的格局,城市商业的分布自然也是按此布局,城北特别是鼓楼、山西路等地由于多为政务区,常住人口稀少,所以还没有形成规模性的商业带和商圈,可以说城北商业真正实现发展繁荣要等到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