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项目 > 购物中心 > 正文

1949-2000年合肥商业变革之路:百货时代的崛起与没落

————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系列报道

赢商网江苏站 李阳
摘要:在合肥,不知道合肥百货大楼的人寥寥无几,1959年8月25日,合肥百货大楼在四牌楼落成,从而拉开了合肥百货商业的序幕。

“曾经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座百货大楼,” 在合肥,不知道合肥百货大楼的人寥寥无几,1959年8月25日,合肥百货大楼在四牌楼落成,从而拉开了合肥百货商业的序幕。

时间回溯到60多年前,合肥百货大楼的形象和记忆早已深深地浸润于合肥这座城市的血液之中,见证了城市商业的发展与变迁。

合肥商业发展的“引领者”

解放前,合肥的商业主要集中在东门大街(今淮河路步行街)、后大街(今安庆路)、北门大街(今拱辰街)和三牌楼、四牌楼、范巷口、三孝口一带。

解放前的前大街(今长江中路)一段(来源:合肥城市规划志)

由于民生困苦,导致商业的发展难以昌盛。根据合肥市庐阳区志记载,当时全市仅有百货商家168户、私营布店85家、专营五金店3家、颜料店3家,从业人员不足1000人,经营品类仅停留在毛巾、鞋袜、肥皂、牙膏、电筒、锁、热水瓶等生活必需品。

1958年9月23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留下了“合肥不错,为皖之中”八个大字,确定了合肥省会地位。经过几年的恢复性建设和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合肥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一批上海企业陆续内迁合肥,更促进了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兴旺,人民生活水平和购买力明显提高,昔日的县城正逐步变成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但是在商业的发展上,由于经济实力弱,商业设施简陋,商业网点的建设亟待加强,尤其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零售企业对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肥百货大楼的建设便提上了议程。

据当时的商业厅厅长(原省政协副主席)李继祥先生在庆祝成立百货大楼开业五十周年时回忆说:1956年秋,全国商业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临出发前,当时的省委书记曾希圣把我叫去,当面交待了一项特殊任务,要我在京开会期间向商业部主要领导汇报,向上面要点钱,在合肥建一个大百货公司。

经过省、市党政负责同志的关怀和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举国欢庆建国十周年大庆的前夕,1959年8月25日上午八时二十分,在合肥市中心四牌楼的东北角,一座面积达5550平方米的合肥百货大楼正式开业,这个规模,在当时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解放后新建的百货商场中堪称一流。

合肥百货大楼(图片来源:合肥晚报)

开业当天,顾客潮水般涌入。据当年的老员工张桂兰回忆说,大楼开业,天天顾客盈门。所有的办公室人员都到一楼帮忙。为了统计客流量,她和几个会计守在两个大门旁边,见人进去就丢一个纽扣到盒子里,晚上再清点那堆成小山一样纽扣。

这座安徽人设计施工的多边形百货大楼是五层建筑,屹立在市区中心的长江路、徽州路口,营业的面积达五千九百平方米,是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的百货大楼。大楼共分日用百货、文化用品、广播器材等三十八个项,经营的品种达一万五千多种,其中合肥出产的商品就占四千多种,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此外,百货大楼里还附设了服装缝纫部,代客裁剪缝衣,市人民银行也设了个储蓄所,便利储户存款取款。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从一分钱两根的缝衣针到"三包"的电视机自行车,市民都习惯于"到大楼买"。翻开当年的老报纸,历史记载仍历历在目,在《合肥日报》1959年8月26日星期六的头版新闻就对当天的盛况做了记载,“本报讯:我市最大的一座百货大楼,已于昨(25)日开始营业。楼上楼下满架、满柜的商品陈列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顾客们你来我往,热闹异常。两百多名营业员满面笑容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顾客,并热心地帮助顾客们挑选商品。”

合肥百货大楼的出现,标志着安徽商业正式进入到国营时代,同时在以后整整60年里,合肥百货大楼所处的四牌楼商圈,在城市商圈的主力地位难以撼动。

群雄角逐下,百货商场繁荣时代

如果说合肥百货大楼的出现揭开了合肥现代商业发展的大幕,那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合肥城市涌现的一批百货商城,则正式掀起了合肥商业发展的浪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私营、个体商业企业逐年增多,商业竞争态势出现,此时,合肥的商业市场也逐渐迎来了新的局面。

合肥第一家由农民经营的大型商场——青云楼

1980年前后,政府相关部门开始对三孝口附近城市主干道进行改造,在此期间,以红旗百货大楼、龙图商厦、汇通商厦为代表三孝口商圈开始崛起,随着科教书店、光明影都两大文化、娱乐场所的入驻,此时的三孝口商圈成为了全市最具活力的“黄金商圈”,地位一度超过了合肥百货大楼坐阵的四牌楼商圈,成为合肥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逛街首选三孝口”成为了当时市民消费的口号。

与此同时,随着三孝口商圈的崛起,合肥最早的特色商业街区也开始涌现。上世纪80年兴起的城隍庙,成为了早起合肥个体经济的摇篮,很多民营企业家从这里完成了最初的财富积累,成为了合肥最早一批的“万元户”。

合肥市府广场 2004年摄(来源:合肥市志)

进入到90年中期,四牌楼商圈正式迎来了新局面,随着商之都、乐普生商厦的相继开业,与合肥百货大楼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而此时的三孝口商圈内,由于龙图、汇通因为购物环境和商品品种都跟不上城市发展和市民需要,日渐老态龙钟,黯然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在市民心中,“买日用品去百货大楼、买纺织品去工农兵纺织品店、买图书去新华书店”,位于四牌楼的这三家门店那时能够解决合肥人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部消费问题。

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回忆到:“合肥早期商业按照四大行政区划分,分为了东市区、西市区、中市区和郊区四个行政区,商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市区(现庐阳区)的三孝口商圈以及四牌楼商圈,其中合肥市百货大楼更是商业的起步代表。”

商业第一股上市,市场分水岭出现

到了1996年,合肥商业又一次迎来大事件。1996年8月12日,合肥百货大楼正式上市,成为继马钢、皖能、美菱之后,安徽省内第四家上市公司,同样也是全省唯一一家上市的商业公司。

12年前的成功上市,成为了合肥百大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据当时的百大集团董事长的郑晓燕回忆:"如果不通过上市募集发展资金和重置企业架构,在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合肥百大很可能已与昔日的对手一同倒下了,至少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合肥百货大楼鼓楼商厦 摄于2006年(来源:合肥市志)

合肥百货大楼在上市之后,募集到的首笔资金投资于鼓楼商厦及建造大型配送中心。在鼓楼商厦开业之后,四牌楼商圈聚集了四家大型百货店,其中,百大占据其二,成为了合肥商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也正是一年,成为了合肥商业历史上的“商场倒闭年”,由于市场旺季不旺,银行压贷,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合肥百货商店倒闭风潮开始出现,市属21家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出现了15家亏损。以红旗百货、宏图中央商场、舒尔曼、富达商厦等为代表的一批商场或者关门大修或者停业整顿,青云楼、皖客隆、汇通商厦等红极一时的商店也面目全非,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这些代表合肥商业一个历史时代的百货商场在合肥市民的记忆中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庐阳区志》、《安徽省志·商务志》、《合肥市志》、《合肥城市规划志》以及合肥百大集团提供的文字资料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