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项目 > 空间 > 正文

古今交织的烟袋斜街:文化碰撞背后的旧事与新生

赢商网 袁昭
摘要:当胡同遇见商业,究竟怎样结合才能碰撞出火花?赢商网特别策划《当胡同遇见商业》系列专题,带您走街串巷,感受商业与文化的交融。

编者按:

“胡同把北京这块大豆腐切成了很多小豆腐块。北京人就在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豆腐里活着。”作家汪曾祺曾在《古都旧梦——胡同》中这样描述胡同,也记录了自己在北京生活的一帧帧记忆。南锣鼓巷、烟袋斜街、方家胡同、菊儿胡同……北京的“胡同儿”像密密麻麻的血管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串联起北京最平凡的市井生活。

“胡同儿”可以说是北京的商业发源地,每天一大早,推着流动售货车的小贩的“吆喝声”、“叫卖声”一次次唤醒着沉睡的北京。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胡同儿”便被淹没在了车水马楼、人声鼎沸的大城市氛围中。而“胡同儿”也悄然变了样,一条条“网红商业街”似雨后春笋般衍生出来,那曾经最原始的“人间烟火味儿”也一点点成为了历史。

当胡同遇见商业,究竟怎样结合才能碰撞出火花?赢商网特别策划《当胡同遇见商业》系列专题,带您走街串巷,感受商业与文化的交融。

  

一条“有故事”的特色胡同

烟袋斜街兴起在元代,成街于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最繁华,其形成、发展与鼓楼和什刹海有很大的关系,依托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情况,得以快速发展。

据资料显示,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被列为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早前为北京著名的商业街,叫鼓楼斜街,清末改称"烟袋斜街"。

  

其名称的由来,也很有故事性,一说其外形好像一只烟袋,所以取名为“烟袋斜街”;一说史书记载,很多年以前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爱好,所以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就慢慢发展起来,斜街里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引得达官贵人纷纷前来,因此出名。

作为老北京城著名的胡同和成熟的商业街之一,烟袋斜街一度出现游客爆满的情况,虽然整体街道较短,但是由于胡同商业较为成熟,并且商业特点明显,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商铺开在这里较为稳定。

  

两侧建筑朴素典雅,明清传统风格夺人眼目,前店后居的形式呈现出深厚的市井风情和浓郁的老北京特色。烟袋斜街上还有很多四合院和三合院,这些元素使烟袋斜街成为地道的古老的文化街。

跨越古今的文化交织

由于烟袋斜街与什刹海、鼓楼等景点距离很近,这里自然形成了北京的旅游胜地之一,游客在欣赏景点的同时也会前来此处感受一下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和传统文化,这里古今交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进行了融合发展,可以说是自然形成的胡同商业,没有过度的开发变得过于商业化,但整体商业又较为成熟,十分难得。

  

旧时烟袋斜街开设烟袋铺、饭店、茶楼,还有北京最早的西装铺,清末民国初时,这里的古玩店也十分红火,据说有很多古玩是从宫内运流出,价值连城,引来不少古玩爱好者前来。

  

到如今,烟袋斜街引入的新商铺各有特色,有小吃美食、纪念品、文创店、服饰店等等,同时传统的烟袋铺、茶铺、古玩铺都有保留,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焕发新机,并且在街上随处可见的手艺人能够带游客领略老北京的记忆。

据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工作日客流依旧可观,而且有不少外国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对古玩铺、工艺品店铺等较为感兴趣,这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途径。这条胡同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仍然透出一种古朴的味道,还顽强地记录着曾经的岁月和辉煌。

  

如何做到胡同生命力的延续

经过不断的探索发展,如今北京商业与文化的融合正在逐渐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从政府层面到项目方、品牌方,大家都有意识的促进这种融合的趋势,让传统文化的价值真正得以发挥。

在北京这座有故事的城市中,胡同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既能体现老北京旧时的人文风貌,又能作为景点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在这里发展商业是必然趋势。无数商家寻找与之契合的点,能够将商业与当地特色完美结合,可以看出,胡同商业正在努力的成长,努力完善。

  

烟袋斜街从清朝开始出现商业,多年来历经时代变迁,商业的内核始终没有改变,这也是人们所期待、所欣慰的,如何与这个时代、与如今商业特点相适应,却是它需要思考的。

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未来借着改造胡同的名号,将胡同原有的文化和形态丢掉,而变成彻底的商业街区。更应该的是,保护好这些好的、经典的东西,然后把它们带去无限的未来。

  

对北京旧城胡同商业的改造不会停止脚步,愿未来胡同的生命力能够继续延续,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章:

【1】《北京欢喜过大年,著名的“烟袋斜街”,几百年前竟是泡在水里的?》

【2】《北京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烟袋斜街!》

【3】《话说老北京之烟袋斜街,这样发展而来》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