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政策有限松动 短期无法扭转院线影视盈利颓势
停业175天后,电影院终于要开门了。对于大众来说,期盼已久,但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可能会喜中带有忧虑。
相较正常情况而言,此次政策松绑依然有较大的限制性措施,距离电影行业复苏的春天太远。目前看来,政策的短期松动无法带来实质性的盈利,未来头部院线影业公司依然承压。
业内人士预计,整个影视行业恢复期至少需要两年。
短期松动无法带来实质盈利
政策松动能带动多大盈利空间?
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对电影院分区恢复放映、场所疫情防控及观众进出管理作出最新要求。
其中包括: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调整售票方式,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控制观影时间,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等。
“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这个时常基本排除了国外影片,取而代之的是上座率一直不太高的国产影片。”观众网CEO张拓对36氪表示。
他表示,“整个行业的回暖至少需要两年,短暂的政策松动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上述政策对中小型制作公司是个机会。”
背后逻辑在于,头部电影制作投入较大,现阶段上线若达不到回收率,发行商态度会一直比较谨慎;中小成本影片本身制作经费不多,预期回收的期望也没那么高,能上映的话可能会抓紧机会发行。
但是复工后是否会开放新片源或者有多大票房体量的影片来上映,一电影从业者对此表示疑问。
目前,在柏林、东京、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三获奖项的影片《第一次的离别》宣布,正式定档于影院复业首日全国公映。
但是该片属于文艺片,一般文艺片是中小体量影片,票房一般较低。悦幕电影曾统计,2019年上映的44部国产文艺片,累计票房为5.89亿,其中仅有《南方车站的聚会》破亿,仅14部影片的票房过1000万,另有13部影片的票房不过100万。
“即便有影片开始上映,预估也不能带来有效回报率。政策要求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且不允许售卖零食产品。如果持续限制这个比例的话,电影院很难覆盖营业成本。”投行人士王骥跃告诉36氪,“但是开放毕竟是好事,后续的上座率会逐步放开。”
国海证券传媒分析师朱珠也告诉36氪,“我们认为目前复工可抓住暑假档的‘尾巴’。”
头部院线损失最大,短期内不会改变
整个行业在停摆后就面临未知命运,尤其是头部院线公司。 “未来依然是头部院线承压最大。”淘梦CEO阴超对36氪表示。
7月14日,万达电影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亏损15亿元~16亿元。
对于亏损,万达电影的解释为:主要由于院线端,疫情下旗下600余家国内影院自1月23日起停业,境外影城3月底停业;内容端主投主控电影未如期上映且部分影视剧拍摄进度延迟,公司营收下滑同时固定成本费用仍需支出。但公司指出疫情影响短期经营业绩,但不会影响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同期,金逸影视发布公告显示2020上半年亏损3.1亿元~3.9元。原因系由于疫情后旗下200多家加盟影院停业,营收减少下固定成本仍需支出。
电影制作类公司中,北京文化2020年上半年预期净利润亏损5000万元-7000万元;慈文传媒预计上半年亏损400万-800万元。
也有少数非院线影视、综艺制作公司显示出较好抗风险性,如华策影视、芒果超媒。
尤其是芒果超媒,并不依赖电影制作和发行。7月10日,芒果超媒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芒果超媒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亿元-1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42%-41.86%。
相比之下,互联网影视公司并不参与线下院线经营,疫情下“云观影”的需求带来新的市场,互联网相关电影制作平台迎来机遇。
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半年唯一活跃的电影就是网络电影,73%的观众主要从微博平台和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长视频平台获取线上观影信息。
据阴超介绍,今年对互联网电影的发展是个机遇。“大家可能更看好以互联网经济为经营理念的相关文化产品的制作,因为它能更加抗风险性。”
对于电影各个行业来说,今年是一个加速淘汰和整合的过程,谁能撑过去?
国海证券传媒分析师告诉36氪,“目前中报利润亏损在预期内,是短期利空阶段性落地。长逻辑看,疫情后院线以及电影行业已被动加速出清中,头部院线以及具有项目储备的电影内容公司相对受益,行业洗牌后的市场集中度会逐步提升。 ”
影视生态细分领域繁杂,非一时之力能撬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