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百货 > 正文

大洋百货福州“生死局” 东街店1~3楼或闭馆

说商道市
摘要:由于租赁的物业租约行将到期,大洋百货福州东街店1~3楼或将闭馆!大洋商业亦自曝,“连续数年处于经营亏损状态” ,可见其负担日益沉重。

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如今,生死存亡的问题,

同样犹如定时炸弹

横亘在大洋百货东街店头上!

由于租赁的物业租约行将到期,大洋百货东街店面临着部分楼层闭馆,甚至名存实亡的危机。

大洋商业:东街店1~3楼或闭馆

福州分散型产权商场再度爆雷!

这次,殃及的是大洋百货东街店及其部分楼层品牌商户。

8月18日,大洋百货东街店部分商户,接到福州大洋商业有限公司一纸告知函,内容触目惊心:若经多方努力,届时我司未能与80%以上小业主就新一轮租赁完成签约的,大洋(东街店)1F~3F将于2021年10月1日起进行闭馆。

这对于东街口商圈乃至福州整个商业圈,不啻平地一声炸雷!

要知道,作为大洋百货的全国首店,东街店2002年进驻福州八一七路,与东百隔街相望,相杀相爱,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

在最巅峰时期,大洋百货凭借着在美妆、女装等产品线的优势,一度领衔百货业态,2012年福州百货市占率高达50%左右。

对于部分楼层面临闭馆的原因,大洋商业方面解释称,目前经营的大洋百货东街店所在的国际商厦,除了部分自持外,1F~3F还有约300位小业主。

当初,2011年第一期租约到期后,也曾同样爆发过小业主的维权。不过,由于当时处于百货业态的巅峰期,大洋百货以预付季度租金等承诺,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2011年10月至2021年9月的续约。

但今时不同往日,据透露,目前大洋商业与小业主的续约谈判,尚未达成签约户数80%以上的目标,大洋百货东街店1~3楼整体承租存在不确定性。

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状态

既然商场是分散型产权,那么大洋商业方面应该早就要做好应对之策,为何如今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呢?

大洋商业的告知函也对此做了说明。

事实上,随着租赁到期的临近,大洋商业也在半年前启动了与小业主新一轮租赁的谈判磋商,积极推进续租事宜。

分散型产权商场在福州并不鲜见,比如大利嘉城、冠亚广场、宝龙广场、中央第五街等等

众所知周,作为早年常见的分散型产权商场,业主投资商铺主要是冲着租金回报,并且期待一年能好过一年。

而许多开发商在出售商场或商铺产权过程中,往往也会有各种高回报率的暗示甚至承诺,甚至还有返租条款,让许多业主有了买商铺就“躺赚”的不切实际想法。

但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习惯的改变,电商冲击和新冠疫情的深远影响,实体商业特别是百货业受到极大冲击。

“连续数年处于经营亏损状态。”大洋商业自曝,自身负担日益沉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支付给小业主的租金成本已不符合市场水平”。

友商升级换代或成弃子?

这已非大洋商业首次曝出闭店危机。

此前的2019年12月,福州大洋天地正大店就自曝2020年1月闭店,宣告进行清仓大处理,目前其退出后经营权已交还正大广场,近期招商已接近尾声,将择日重张。

除了已关闭的大洋天地正大店,大洋商业目前在福州仅剩大洋百货东街店和大洋晶典冠亚店。

实际上,福州的百货业态早已呈现颓势。

目前,相继关店、转让的百货包括世茂百货、康城百货、东方百货群升店、万达百货仓山/金融街店、王府井百货五四店等,其中万达百货被苏宁易购接手后,经营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东百中心、东百爱琴海店则选择了转型升级,前者升级为自带网红体质的“超级百货”,后者则与购物中心无界融合。

而大洋百货东街店在扩充餐饮业态、运营地铁商业街的过程中,始终被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东百中心按在地上摩擦。

此前,大洋百货东街店承租了大洋东街口地铁商城,有意携手福建老字号协会餐饮品牌,打造新国潮小吃美食主题街区,但招租情况和人气都不如预期。

大洋晶典则同样受累分散式产权的冠亚广场,人气一直无法支撑其奢侈品商场的野心。耐人寻味的是,尽管LV回归,却是以快闪店的形式,也就是短暂的破镜重圆之后,花落谁家仍不可知。

更令大洋晶典绝望的是,如今福州有实力竞争奢侈品市场的,除了东百中心、东二环泰禾之外,苏宁广场A区和华润万象城也是势在必得,两家已分别进入开业倒计时。

商业圈人士普遍认为,新欢旧爱,大洋晶典大概率要被后来居上,拍死在沙滩上。

转型新零售能否救赎?

值得一提的是,大洋商业并没有对困境视而不见,但无奈裹挟在市场内卷之中。

去年11月,大洋百货集团有限公司高调宣布,正式更名为大洋晶典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表示,此次更名是大洋由传统百货类销售向新零售转型的标志。

话虽然说的很漂亮,但并不能阻挡大洋商业颓败的脚步。

事实上,近年来,大洋商业一直不断爆出闭店消息。无锡大洋百货、石家庄大洋百货、西安大洋百货、湘潭大洋百货、苏州大洋百货等相继闭店。

公开信息显示,大洋晶典商业集团前身大洋百货集团于2002年5月注册成立,由原上海太平洋百货公司王德明携团队共同创立,总部位于上海,2012年06月在台湾挂牌上市。

从营业收入来看,有数据显示,2011年,大洋百货的营业收入为258亿元新台币;到了2018年,则下降至64.58亿元新台币。而2017年,甚至低至60.42亿元新台币。相较2015年,至2019年,原大洋百货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最高总市值已经跌去了近半。

而如今连续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相比经营情况更加惨淡,可谓每况愈下。

如2019年1月、7月营收分别为6.66亿元、4亿元新台币,2021年同期跌至4.43亿元、3.48亿元新台币,上半年营收约为27.5亿元新台币。

为顺应新型消费模式,大洋晶典商业集团于去年3月成立“无界零售业务部”,拓展大洋APP线上业务的同时也积极尝试微商城销售、“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线上销售业绩占当期营业额比重超过10%。

大洋商业的气口已不多,如今作为重磅棋子东街店再陷两难境地,是否还有望披荆斩棘咸鱼翻身?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