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购物中心改造设计 如何因地制宜的打造引流爆点?
站在城市更新大潮之下,“再生与自救”的调改升级,成为存量商业向下一阶段突破新生的重要方式。
通过改造设计打造引流爆点的方式很多,但结合建筑或空间特征因地制宜的改造,既能保留空间的场所记忆,又焕发出新活力,是业主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也最能勾起消费者的情怀共鸣。
为此,本文从设计角度对国内外商业改造案例分析,为购物中心改造中打造引流爆点提供思路与启发。
01台南河乐广场——从地下车库到亲水广场
1983年,台湾台南运河旁兴建了中国城商场,一段时间后,商业建筑不再发挥预期的作用,也耗尽了台南市中心片区的活力。
项目改造提出了一个老旧商场空间再利用的解决方案。已停业的中国城商场被重新规划设计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泻湖,连结并活化了没落的商业区,给予旧城以新生,并成为老旧商场空间再利用的典型案例。
历史建筑经过艺术性拆解和保留而非刷新抹白式的破旧立新,建筑结构环绕矗立在广场上方,成为独特的景观地标。
商场的地下停车场经过改造化身为露天下沉广场,设计选用抿石子铺面,规划出下凹式的亲水空间,并将台南第一条地下街“中国城地下街”变身为露天水景。
地下一楼连结地面部分做为景观平台,被拆解保留的建筑结构成为活动场地的背景,搭配精心设计如丘陵起伏的地形还有浮凸小岛,成为孩子探险玩乐的最佳场所。
叮梆观点:设计利用场地特性进行功能转换引流,一方面呈现了城市更新浪潮下对场地资源再利用的合理方式,另一方面则可有效降低改造难度与成本投入。
02美国 The Arcade——购物中心变身网红公寓
2008年,由于受到线上购物的冲击和经济危机的影响, 建于1828 年、美国第一家封闭的室内购物中心The Arcade被迫停止营业,还被列为"纽约十大最濒危资产”。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这座希腊复兴式风格的建筑进行了大改造,最先明确的,是保留下整体建筑的原始结构,重新铺设了平坦的岩石地面,置换了新的顶棚,以保证充足的自然光线流入。
其次是本项目最大的亮点——对内部空间用途进行了重新划分,一层是17间商铺用于零售及餐饮业,二层为 48 间低成本的微型公寓。从新旧对比图中,我们可以看见设计尽可能保留了建筑的原始格局,并通过引入公寓这种与原商铺形状相近的业态,减少对空间结构的大破坏。
为了提升社交频率,每间公寓厨房内未设煤气炉,设计鼓励租客到楼下的餐厅用餐消费,到公共空间与他人交流,度过一个活力多彩的夜生活,而不是窝在家里对着屏幕。
公寓租金每个月仅550美金起,与当地的短租公寓价格相近,相同的价格能享受到更棒的建筑外观及设计师精心打造的室内空间,使这个濒危资产短短时间从乏人问津到登记入住房客排到候补上千号。
英国伦敦 Coal Drops Yard——煤矿仓库蜕变购物中心
这一对狭长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仓库建筑修建于1850-60年代,曾经用于储存和中转由英格兰北部铁路运送过来的煤块。
随着煤矿业的衰落,这两座双层建筑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在1990年代之前曾被用作轻工业工厂、仓库和夜店等。改造设计在强调工业建筑所拥有的独特肌理和历史基础上,打造一个统一而现代的公共空间和购物目的地。
设计并未选择在两座屋顶之间增加一个突兀的矩形结构,而是使它们向高处伸展直至交汇,最终形成一个公共庭院。新屋顶的形式与旧建筑焕发的光泽共同展现出一种新旧结合的独特美感,35米宽的扩建部分从原先的三角形屋顶上顺畅地延伸出来,使两座建筑物在空中彼此轻轻“触碰”。
从抬高的屋顶上,人们可以俯瞰到南面的国王十字车站和克里克研究所,以及北面的Cubitt广场。在下方,新的屋顶带来了一个20米高的、宽敞的遮蔽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停歇或举办音乐会和表演活动。
除了屋顶的改造之外,在必要的地方,新扩建的部分被赋予了与老式铁器、砖料、石板、木板以及鹅卵石相似的肌理和色调,与年代更近的标牌和涂鸦共同为商场带来独特的个性。
叮梆观点:因地制宜的改造,是对场所精神与文化的认同,旧的记忆赋予新的场景以底蕴和内涵,新的场景重新焕发旧空间的活力,新与旧在互相作用中重新定义商业,使商业更容易融入与被接受。
03日本宫下公园——适应时代需求的“户外商城”
宫下公园位于以繁华商业著称的东京都涩谷区,此次重建前,由于地基主体结构年久老化,公园抗震抗灾性欠佳,无法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灾害问题。此外,场地公共功能与商业功能混乱,亟需升级改造。
设计团队希望通过整合公园周围各类设施,在这片商业区创造一个高质量的公共休闲空间,同时能兼顾商业需求和基建需求。
在重新面世的宫下公园中,除了公园本身和公共停车场重新建设外,4层高的商店及18层高的酒店被合并、设计到了一处场地上,以此实现显著的城市改善,并提高了东京市中心的公共土地利用率。
为了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商业空间以“激动人心与舒适生活交汇的四层公园”为理念,将大部分商店联合打造成“户外商城”。餐厅主要采用了大型推拉门,将用餐空间开放、延伸至宽敞的户外之中,让顾客享受户外的自然氛围。
在这种商业环境里,人们可以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眺望明治大道两侧郁郁葱葱的榉树树冠,同时也为商场公共区域节省了空调设置。这一项目因地制宜的设计虽然发生于疫情之前,但事实证明,这种充分结合户外环境的项目有着非常符合时代挑战的考量。
叮梆观点:场所的环境营造和社会化属性的增强是未来商业项目设计的趋势,也是项目塑造的核心价值和格调,此外开放性的空间与封闭的室内空间互补,可以引入许多室内无法承载的功能与业态。
04诺丁汉废弃购物中心——设想中的“绿色心脏”
该开发项目位于英国诺丁汉的前 Broadmarsh 购物中心所在地,因 Covid-19 的大流行,该购物中心在拆除过程中被废弃。在保护和重新利用购物中心废弃框架的基础上,设计打造全新的商住综合体,为城市增添新的活力。
项目改造愿景的核心是为市中心创建一个新的“绿色心脏”。废墟的一部分将被保留并与新结构相结合,作为对场地的创造性回应,也是减少建筑碳排放的一种方式。
由购物中心结构制成的框架内部将是一个独特的室内/室外空间,效果图设想了用于餐厅、社区花园、滑冰坡道、健身房、攀岩墙和现场娱乐表演的区域,创造一个可以容纳许多城市中心所缺乏的多样性和活力的地方。
叮梆观点:该设计构想给我们的启示是,从更宏观的角度而言,设计不应该仅仅是提供一处零售的场所,更应该能将人们紧密凝聚。
因地制宜,因势而为,结合建筑或空间本身的特征,将缺陷空间打造成项目的引流爆款,塑造出项目唯一性,是对原空间最大的尊重,也是对设计水平的最高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