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5度的上海网红街区,商业热度刚刚好
精致,上海的精神钢印。融于生活,渗入日常。
又一个冬天,零下五六度,重走“梧桐区”。我们放弃了攻略指南,漫无目的地轧马路,以期见识厚重滤镜下上海网红街区“别的样子”。
当流量不再是唯一尺度,能看到上海街道的细节“加法”——随处可见宠物友好,几乎每条街都能找到口碑不错的咖啡店,充分保留着阳光、树木、附近居民所组成的在地性要素。
小马路不由轻盈鲜活起来,长在马路上的品牌也就格外有“人味”、有态度。
开在安福路、乌鲁木齐中路的安高若,反常规选址策略,表达“不被城市限制”;安家乌中市集对面的UOOYAA女装,用“乌中乌丫”主题消解商场店空间玩法的框架,真实无界;而單芒入驻五原路想法质朴,期待自己能像这条街的资深驻户美美裁缝铺一般,生根、茁壮,长久融入街区。
离远了看,魔都这些小马路都裹着网红外衣;凑近细品,才发现它们基底不一,精致与前卫,烟火气和生命力,各有姿态。
01
乌鲁木齐中路
商业在“冲突感”中生长
这条南北走向的马路,南至乌鲁木齐南路,北至华山路接乌鲁木齐北路,全长880米。
一众小马路中,乌鲁木齐中路算长的,长到足够装下丰富多元的商业形态。如果说安福路是精致的,东平路是优雅的, 乌鲁木齐中路则是包容的、碰撞的,甚至是反叛的 。
这里老店很老,遍布街头的“老味道”,一个比一个old school。
火了近20年的严记老北京涮锅;资历10年以上的Mata面包店、凯司令蛋糕、正圆烩面、聚凤腌腊商店;不起眼的卷帘mini早餐店...... 未经修饰的旧铺突出了老街特有的“糙”感 ,让缥缈的网红滤镜有了落地的踏实感。
这里新店很新,近年火起来的业态、品牌,陆续在此“安家”。
光是gelato品牌就有Azabuya麻布屋、ICY Gelato、YISID Gelato、BonuS好几个;PAO PAO Deli、福福饼店、Madeleine等网红面包店“三步一家”;怪趣吸睛的大热门生活方式品牌,包括Tagi、刁龙不便利商店、安高若......这些品牌排起队来,让网友感慨“路过的蚂蚁都要被震撼的程度”。
乌鲁木齐中路“旧裹着新”,接纳着各类人群自然走进互相的“圈层领地” ——卖菜的乌中市集涌进了拍照打卡的年轻人,刷屏小红书的贝果天花板YOSUPER哟嗖噗门前坐着唠嗑的爷爷奶奶,做地道湘菜、装修却像西餐店的湖南乡村风味馆里外国人也不少。
从名气来说,乌鲁木齐中路和其他网红街相比似乎“差点意思”,但论商业的层次与多元这里最是耐人寻味。
02
“人淡如菊”五原路
小尺度的宜人刚刚好
从乌鲁木齐中路中段拐进五原路,立感静谧,仿佛连周遭分贝都被降低。
这条被电影《爱情神话》带火后仍“人淡如菊”的马路,闹中取静,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散步首选地。 在这里,“小尺度”宜人的商业氛围感刚刚好,不张扬、不浮躁 。
娟娟老裁缝店、新新水果店这些“原住民”商店, 以不起眼的朴素姿态化为街上的“背景板”,又为“后进生”们打了个样 。
开在裁缝店隔壁的Manner,“上海新土特产”形象立体可见;伫立街角的老牌brunch店Diner,直截了当在窗口贴着“喫饭” (吃 饭) 二字;家居店HOMTIQUE的温度感在于,走进这里就像是拜访朋友的家,135㎡的空间或许刚好是一个家理想的样子。
曾以小盒子形态立于五原路的单芒,卖的是旗袍,却不是“花样年华”的旖旎风情。这种没有艳丽刺绣的“东方”不主动迎合说着夹生中文的外国人,更符合国人的新中式审美。
RE而意门口一字排开“小布”自行车和路人当街social,墙角则开了一个水龙头供萌宠饮水。站在马路对面,看着骑行的年轻人、牵着手逛街的情侣、遛狗的居民......马上能体会这个品牌关于“骑行生活驿站”的表达。
五原路总是“慢悠悠”,商业在这里“自然发生”。
03
东平路很短
长在强迫症舒适点上
全长只有400多米的东平路,是上海这些小马路中给我们 “厚重感” 最强的一条路,它如同一位阅尽千帆的从容绅士。
梧桐区条条马路身上都背着“半部民国史”,有岁月加持不算稀奇, 东平路那份突出的“份量”还有秩序与雅致 。
经历四年修缮改造,这里 几乎不见小店 ,街区氛围由一栋栋挂着“优秀历史建筑”铭牌的老洋房构筑; 鳞次栉比的品牌大店 默契地铺红砖墙、建拱型门、装琉璃花窗......修旧如旧地融于街道。毗邻上音附中、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 偶有袅袅乐曲响起 ,街道典雅倍增。
从品牌气质来说,东平路上的“街坊们”也更显默契 。去年以来,海派气息浓郁或高端范拉满的品牌接连登场。
Aesop中国大陆首店、lululemon中国首家独栋沿街店、Maia Active双层建筑店次第落下,宛如“精致白领三部曲”。如今,这条街上又多了定位高端的本土新兴护理品牌eios。此外,街角的百丘PAIN CHAUD也有着烘焙界“上海小巴黎”名号,凭传统法式手工面包,在上海面包界脱颖而出。
对主张冒险精神的人来说,“妥帖”的东平路似乎有点boring,但对“强迫症”来说,就恰好在舒适点上。
04
安福路 网红店“赖着不走”
年轻人是真的快乐
在梧桐区游逛,安福路是最后一站。这个被过度曝光、过度讨论的宇宙中心,争议颇多,被揶揄为“小布尔乔亚的耶路撒冷”、“失去初心的奇观网红街”。
然而带着一种近乎“苛刻”的心态,走在安福路街头,却走出了一种老朋友的熟悉感。
少女服饰BM、二手书店多抓鱼、精品咖啡原力飞行、买手店LOOKNOW、可持续服饰klee klee等一众被视作玩噱头、开两年就跑的新消费品牌依旧伫立, 从生面孔活成老熟人 。
更在意料之外的是,多地闭店的HARMAY话梅在此人气不减,今年春天还要在马路对面开多一家香水专门店,店员特别和我们强调,“对,这家店只卖香水。”
一间间奋力坚持的门店都在透露一个事实:作为小红书都借之标榜“线上安福路”的流量聚集地, 安福路确实活成了“一条没人想离开的路” 。
当然,品牌“赖在这里”不止是为了曝光,更重要的是在街区的尺度里获取更精准和忠实的社群,进而 让消费延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体验 ,而不只是买卖。
多抓鱼“一楼走廊”常能看到游客把行李箱留在这自己上楼,于小细节处可见用户对品牌的信任;HARMAY话梅一楼转角,是此前闭店又杀了个回马枪的老牌咖啡馆马里昂巴,它以“档口”形式藏于街角,外摆放置了座椅,路人无需消费,也能坐在这儿发发呆。
老朋友的熟悉感让我们的“潮人恐惧症”缓解不少,新朋友出没则让这条街多了“逛不腻”的惊喜。
原创“大舌头幽灵”IP的集合店品牌GRAF,把幽灵娃娃做成海盗、国王、Hip歌手等各种各样角色,搭配呆萌长舌头,在解构和重塑中定义“萌娃”;同样鬼马的潮牌13DE MARZO,把小熊玩偶附在衣服上,让“小熊发烧友”随时随地带娃上街、旅行、社交...... 这些稀奇古怪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为安福路吸引来“街区动物”和“周末野人” 。
小红书@一根大薯条
自从热度飙升以来,安福路就一直被指“人造意象”浓度过高。的确,拥挤的路口、炫目的装束、老法师的长枪短跑,似乎都让一切精致景观附上了不少工业感。
但这种“闹腾”,实际也是宜逛的马路、有趣的主理人商店、投契的圈层群体,合力创造的社群力。或许不必太较真这个生态系统是否够天然, 年轻人的活力是真的,在这里获得的快乐也是真的,就行 。
05
胶州路商业创意尽情释放
“现所”是最大buff
这趟上海之行,最出乎意料的感受其实是胶州路带来的,而胶州路的最大惊喜则来自于现所。
这栋白色素净的建筑,如同繁华城市的“一汪清泉”、“一处留白”。
现所的空间审美已经被夸烂了,但当随手一拍就是无需加工、赏心悦目的照片,“出片”二字的实感还是会带来小小震撼。
当然,只有“拍照好看”是不够的,视觉的刺激远没有好奇心的震动来得持久。在现所,我们的注意力不断在各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新物种”中切换。
第一次逛现所,不适合“目的地太强” ,这里入口隐蔽,路线蜿蜒,指引不多,招牌算“稀有物”。如果专门奔着某家品牌而去,大概率会在反复迷路中耗尽耐心。
但若是放下“打卡执念”,散漫地沿着里弄小径转悠,或许有机会解锁一个又一个惊喜盲盒——由光线和低矮楼房组成的 流动光影美学 、旧改保留下来的 “青旅”涂鸦墙 、用经纬度做招牌的 非常规展览入口 、布满荆棘的 “绿心”美陈 ......
这里连“作息”都很年轻人,下午才开始生龙活虎 。去得太早,只能遇上上午十一点姗姗营业的PARK MALL、闭门未开且告示星期一“店休”的FREITAG、正在布展的主题快闪活动、运营时间都在晚上的BONICA、Mikkeller......
就在以为没机会看见社区商业与青年连接的活力场面时,意外闯入工作室片区,又让我们看到 商业与用户能够产生的新型化学反应 。
装修陈列处处巧思的创意工作室,既是办公点也是展厅,有的品牌空间以玻璃立面示人,将“私人”的工作过程公共化, 让你“见证”他们的创作,建立与别的品牌难以产生的别样情感连接 ;有的品牌干脆直接连门都不设, 强烈的召唤感吸引你走进体验、开麦,以此参与“共创” 。
当高奢大牌花大力气拍纪录片以期传递品牌深层理念,这些创意工作室轻松靠着“透明玻璃”和“敞开大门”就实现了对用户的软输出—— 一家连办公室都有趣的品牌,产品一定也很有意思 。
多种空间功能的叠加之下,能看见现所在 鼓励“非常规”、尝试消解公共与私密的边界、创造“有效连接” 之中,化身为“创意商业的实验皿”。
当然,胶州路的精彩不止现所,这里也是 高质量酒吧聚集地 ,包括蝉联亚洲50最佳酒吧榜单top1的COA;还是好好笑HaoHaoLaugh等 无厘头小店的“收容所” 。似乎很难用一个标签概括胶州路,它像隐于市中心的创意市集,又像满足所有生活所需的家门口杂货铺。
这就是魔都这些小马路的魅力所在,富于变化、难以复制。从梧桐区到胶州路,每一条小马路都有自己的“味道”,永远能让你期待下一个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