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商贸政策 > 正文

《重庆合川区商贸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
摘要:支持财富广场、宝龙城市广场、星艺佳商场、重百合川商场等招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合设立全球、全国和全市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

合川府办发〔2023〕39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合川区商贸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8日     

合川区商贸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全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的不断凸显,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增强合川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更好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合川商务贡献。

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合川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依据《合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编制《合川区商贸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为全区商贸领域发展的重要指南,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基础及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商贸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商业体系不断完善,三江核心商圈营业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社零突破百亿元。专业市场逐步繁荣,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合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多个专业市场不断优化提质,年销售额突破80亿元。新建成一批社区便民商圈,完成一批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点带结合的便民商贸发展格局不断完善。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达到348亿元、641亿元、72亿元,是2015年的1.6倍、1.3倍、1.1倍,年均增长9.4%、4.9%、2.0%,商贸服务业对经济的带动效应日益突出。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商文旅融合持续叠加,旅游、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消费加快发展,成功创建金科世邻市级夜市街区,积极培育钻级酒家5个、星级农家乐13个,餐饮消费展现蓬勃活力。电商发展稳步推进,邮乐网“合川馆”、合川原产地体验馆等网销平台持续升级,农村电商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消费活动有声有色,成功举办合川音乐啤酒美食节、重庆合川春季婚庆博览会、钓鱼城中国名家笔会、钓鱼城旅游文化节等节庆展会活动。

对外经济初具规模。合川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汽摩整车及零配件、通用机械、笔记本电脑配件优势产品出口,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有力推动全区进出口稳定增长。开放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渭沱物流园、合川高新区等外贸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完善,加快推进利泽航运枢纽、重庆港合川港区渭沱作业区、高阳铁路货运站等外贸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外贸经济主体逐步壮大,进出口企业总数达到300余家。“十三五”期间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7亿美元,获评市级加工贸易示范区。

物流体系更加健全。渭沱物流园建设有序推进,交通运输体系和物流方式不断完善,物流基地的聚集和辐射能力不断提升。中农联·合川农贸城现代化智能万吨级冻库正式开仓,集冷链、仓储、分拨、配送等为一体的物流集散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城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日趋完善,建成覆盖全域的城市物流公共取送点。建成“1+10+449”的农村电商网络体系,物流链条末梢不断完善,行政村物流配送服务覆盖率达100%,货物通达“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十三五”时期,我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在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商业资源配置能力有待增强,空间布局有待优化。三江核心商圈商业资源饱和,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设施尚未得到盘活,高端商务等功能配置不完善、集聚功能不明显。二是传统商贸转型升级缓慢,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合川消费形态仍以传统消费为主,业态不丰富,夜间经济、平台经济和体验经济等新业态尚处于起步阶段,商贸领域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不断提升的新消费需求。三是开放型经济有待提升,物流发展短板亟待解决。对外开放通道互联互通水平还需提升,开放平台尚未形成,外向型经济引领性不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渭沱物流园建设仍需大力推进,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城乡配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发展环境。

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商贸服务业创新升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商贸服务业国际分工面临系统性调整,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是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迎来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创新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各领域各环节应用持续深化拓展,商贸经济数字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二是商贸服务业跨国转移加速。随着生产国际化、服务投资贸易全球化、服务市场自由化不断加深,全球性贸易已从实物内容逐步向信息等服务内容延伸,商贸服务业国际转移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三是新冠防控常态化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新冠影响广泛深远,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消费理念、消费结构及消费场景都产生新的变化,对商贸流通领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商贸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提升。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商贸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发展环境日趋优化。一是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为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商务发展仍处于机遇期。国家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政策持续加码,培育和壮大内需市场,各地重视并抢抓培育扩大内需市场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未来内需市场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二是商贸服务业对外开放迎来更大机遇。国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新平台,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推动更高水平的商贸服务业开放发展。

重庆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空间稳步拓展。多项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在渝交汇叠加,有利于重庆在更大范围深化协作,商贸服务业迎来了最有利的发展机遇期。一是重庆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和政策利好为商贸服务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重庆提出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发挥“三个作用”等重要指示要求,加之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的不断完善,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将得到更大拓展。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发展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重庆在外贸外资、服务业扩大开放、构建陆路贸易规则等方面将争取更大力度的赋权赋能,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三是积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商贸服务业带来更新发展动能。重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于释放消费需求潜力,促进消费回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商贸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合川商贸经济发展新动力不断激发,商贸服务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期。一是我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都市圈北部重要区位,开放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依托区位优势,紧抓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把握重庆全面进入“三环时代”、逐步迈入“高铁时代”所带来的便利条件,合力打造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将进一步拓展商务发展空间、深化区域贸易关系、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集聚高端要素,高质量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二是我区被列入重庆6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商贸文化旅游吸引力持续增强,本地居民高品质生活诉求不断升级,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消费潜力释放速度不断加快,消费品质化、特色化、精细化特征日趋明显,商文旅融合发展、零售业态新型化发展将提速。三是我区拥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等多重发展政策红利,特别是以承办市第七届全民运动会为契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巩固了我区在主城都市区的战略地位,全区现代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有望快速发展,支撑合川在周边区域中率先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三)面临挑战。

消费结构转型加快。居民消费习惯不断发生变化,更加趋向个性化、娱乐化、多样化,对商贸服务业的商业模式、业态组织等提出了新要求。数字消费、文化体验等智能化、网络化消费形式加速发展,新冠防控的常态化催生的平台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给商贸转型发展带来新课题和新考验。

供需变化矛盾凸显。市场拓展和消费多元化的矛盾、繁荣活跃市场和规范管理的矛盾、企业转型升级和资源约束的矛盾等对合川商贸服务业发展将带来较大的挑战和影响。加之品质消费与生活服务供需的错配,存在一定的消费外流现象,消费环境、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等仍有待完善。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发展,受土地、租金、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升和供应趋紧的双重压力。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开放市场,我区面临与全市各区县在人才吸引、业态模式、土地供给、财税优惠、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竞争。与我区同属重庆都市圈的永川开展适老化商贸部署、潼南开展“英才潼行”行动,区域聚集人气的环境竞争持续加剧。在电商冲击和商贸同质化竞争影响下,我区商贸物流业优质资源竞争面临巨大挑战,相比毗邻的两江新区,在外贸结算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跨境贸易成本相对更高,跨境电商、高端商务商贸为代表的新兴商贸流通服务正处于产业培育期,缺乏核心竞争力。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区商贸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奋力推动全区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挖掘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为导向,调整商贸流通发展结构,加快新模式新业态创新,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消费新供给,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业产业体系,大幅提升合川作为战略支点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努力推动合川商贸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作为驱动商贸发展的主动力,推动合川商贸服务业向创新驱动转变。抢抓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机遇,鼓励商贸与物流、商贸与文旅、物流与金融等领域相互交叉渗透、跨界融合。

坚持构筑载体、集聚发展。因地制宜引导商贸服务业功能集聚,结合合川自然资源、产业现状、空间格局,结合商贸服务转型发展新方向,打造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形成分工有序、布局合理、有机联动的商贸服务业空间格局。

坚持重点突破、特色发展。聚焦商贸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充分发挥商贸服务产业基础优势,挖掘区内丰富的产业和旅游资源,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优势行业和领域,带动商贸服务业全面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打破制约商贸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系统性优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加强开放合作,构建“合川商贸+全球市场”开放发展格局。

(三)规划思路。

“十四五”时期合川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思路总体是“两高、两统筹,三新、三重点”。“两高”即高站位谋划、高质量发展,以高站位谋划为指引,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区域重大战略高度,谋划合川商贸服务业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扩大消费、对外贸易等关键领域有所突破,壮大商贸发展引擎,转变合川商贸服务业方式。“两统筹”即统筹内需释放和对外贸易、统筹经济质量和民生商务,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合川优势条件吸引各类要素,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商贸服务民生能力,做到商贸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新”即新消费、新业态、新服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管理、商业模式发展成果,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产业,释放新消费、培育新业态、发展新服务。“三重点”即以加快消费提质扩容、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为工作重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各领域重大项目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助力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四)发展定位。

立足党中央、市委赋予合川的新定位新要求,围绕合川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突出商贸流通服务业态创新,构筑体现合川特色的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提出“一中心一基地一窗口”的商贸服务业功能定位,即成渝地区区域消费中心、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重庆内陆开放高地西北窗口。

成渝地区区域消费中心。围绕重庆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集聚优质高端消费资源,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建设特色消费载体,推动消费供给升级,培育商文体旅融合新业态,力争成为渝西北地区高端知名品牌汇聚度最高、传统老字号品牌传承最多、消费节庆名片知名度最广的地区,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助推成渝地区形成“双核带动、多域联动”发展新格局。

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坚持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发挥合川中欧班列(重庆)入渝首站、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点、三江流域航道重要交汇点的区位优势,以渭沱物流园重大设施和重点项目为依托,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要素流通渠道,构建现代综合物流运输体系,加快建设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

重庆内陆开放高地西北窗口。深度融入全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打通出海出境大通道,增强合川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融入国际、区域产业链。加快开放平台和口岸功能的申报及建设,健全市级开放平台资源协同利用机制,培育开放市场主体,强化国际交往和对外经贸,显著提升合川开放能力和水平,发挥开放型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打造重庆内陆开放高地西北窗口。

(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合川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加突出,内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成效更加明显,商贸服务民生能力持续强化,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业态先进的现代化商业体系和现代高效的商贸流通网络,基本建成“一中心一基地一窗口”,助力全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超过420亿元、年均增长大于6%,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突破30亿元。

展望2035年,合川战略支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分彰显,商贸服务业智能化、融合化、集群化、国际化、高端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商贸服务业生态圈。城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引领区域发展、支撑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地位显著增强,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极具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历史文化名城。

专栏2—1 合川区商贸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标体系

三、优化总体空间布局

“十四五”期间,根据我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新环境、新趋势,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开放为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构建核心带动、特色发展、多级联动的“两圈四区多点”的流通发展新空间。

“两圈”:北城核心商圈、南城核心商圈。以合阳城街道、钓鱼城街道和南津街街道为城市功能和商贸产业聚集主要载体,建设北城、南城两大核心商圈,提升三江核心商圈品牌,打造一批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街区,构建数字化商贸服务体系,培育夜间经济,重点布局发展商贸零售、电子商务、娱乐、住宿餐饮等产业。北城核心商圈以财富广场、宝龙、步步高(星艺佳)、重百、海润国际等为重点片区,联动塔耳门、大润发、缤果城和区体育中心,形成商文体旅融合型智慧商圈,推进老城区商贸服务配套设施改善,发展形成以商贸零售、休闲娱乐、特色美食等产业为导向的现代化消费核心商圈。南城核心商圈依托合川中央商务区(CBD),以希望城—金科片区、文峰古街—拾光天街两大特色商业带为发展支撑,推动希望城南滨商业中心招商,打造集总部经济、商务咨询、高端住宿、滨江文化等于一体的中高端商务核心商圈。

“四区”:渭沱物流产业服务区、天顶汽车产业服务区、南溪组团产业服务区、网络安全产业服务区。根据渭沱物流园、天顶汽车城、南溪组团、网络安全城四大重点产业板块和合川商贸流通定位,以产业为导向进行功能布局优化与重塑,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特色,差异化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专业市场、汽车后市场交易、园区配套商业及住宿餐饮等。

“多点”:即多个镇级商贸服务中心。根据各镇区位交通、产业方向、资源禀赋等不同条件,发挥三汇、小沔、香龙、龙市、钱塘、二郎、太和等中心镇商业集聚效应,差异化推进涞滩、古楼、燕窝、渭沱等镇商贸特色发展,引导有条件的镇推进镇级商贸服务中心建设,合理布局完善一批农贸市场、商品配送中心、综合超市等商业设施,满足农村扩容提质消费需求,助推全区县域商贸经济发展,增强对外辐射能力和影响力。

四、提升消费能级,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打造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不断增强合川在区域消费市场的集聚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建设成渝地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一)打造两大城市核心商圈。

精品化打造北城核心商圈。突出三江核心商圈功能提升与业态完善,以智慧商圈示范创建和品牌招商为抓手,激活区域发展动能,打造区域消费新地标。加快引进知名商业运营商,着力优化存量,盘活闲置商业资源,探索发展智慧零售、无人零售,打造主题型、体验式、智能化消费场景,加大中高端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招商力度,聚集国内外知名品牌。重点推动财富广场、宝龙、步步高(星艺佳)、重百、海润国际等重点商业综合体提质增效、错位发展,避免出现“兴一片、衰一片”现象,开展智慧、绿色商场创建,丰富数字化消费体验,吸引知名时尚品牌、国际消费品牌入驻,拓展主题型消费业态。推动片区整体发展,联动塔耳门、大润发、缤果城,带动周边产业延伸,打造精品聚集、服务优质、环境舒适、区域知名的标志性商业集聚区。发挥区体育中心聚集作用,打造集文化体育、会展节庆、购物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融合新业态。

差异化发展南城核心商圈。突出合川中央商务区商务服务能力提升与配套消费补强,以吸引中高端商务聚集和完善休闲娱乐配套为抓手,形成独特商务服务体系,打造区域中高端商务集聚发展区。以希望城—金科片区、文峰古街—拾光天街两大特色商业带为发展支撑,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大力引育金融服务、财会服务、法律服务、工程服务等机构,提升商务服务能力,打造综合性商圈,推动形成集商务、购物、美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务区。重点完善希望城南滨商业中心商务服务功能,强化北辰拾光天街休闲娱乐配套功能,推动南城商圈各商业综合体加强合作,协同构建商务、住宿、休闲有机交错的多功能商务服务体系,形成商务集群的消费带动优势。

(二)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

改造升级商业步行街区。依托城区三江资源、现有商业资源优势,对久长路步行街、塔耳门商业街、缤果城商业街等商业步行街区进行提档升级。大力推动久长路步行街存量商业重塑,加快建设合川青年广场,积极引进品牌购物、主题餐饮、沉浸式体验等商业业态,发展特色商业。推动塔耳门商业街提档升级,强化“智慧商街”建设,集中发展品牌旗舰店、体验店、主题店和高端定制等新型业态。推动缤果城商业街业态升级,突出“简约时尚”“青春活力”主题,完善教育培训、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智慧零售等主力业态,打造年轻化特色商业街区。

培育打造特色美食街区。以合川地方特色美食、特色餐饮为主题,加快地方名菜挖掘,促进特色餐饮品牌化,积极引进高端餐饮品牌,重点打造文峰古街三江火锅汇、金科世邻夜市、花滩啤酒广场、海润好吃街等特色餐饮美食街区,提升餐饮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创建区域美食地标。新培育滨江美食街、拾光天街等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充分利用三江游船及城区夜景灯饰工程美景,发展特色夜景区、特色夜美食、特色夜娱乐、特色夜购物等业态,打造集三江美景与特色美食于一体的夜间经济带。

加快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深度挖掘巴渝历史文化,集聚“商旅文购娱”等优质资源,推进钓鱼城、文峰古街、瑞映巷—纯阳山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特色餐饮、文化消费和特色手工艺品交易等业态,增强消费便利性和体验感。钓鱼城依托古战场军事文化,开发钓鱼城文创IP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商业街。文峰古街以文峰塔为核心,结合巴渝民居风貌,打造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历史文化等于一体的古韵文旅商业街。瑞映巷—纯阳山重点展示“一街九巷八院落”的传统巴渝建筑风貌和历史格局,构建多元融合商业业态。

(三)提升便民社区商业品质。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围绕合川持续推进三江秀美的成渝“后花园”建设,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重点,打造“有温度”的一刻钟居民生活圈。综合考虑人口发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有序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满足快速便捷、品质多元的社区生活消费需求,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逐步推进花滩、太平门、合阳旧城、人民公园、立石子等1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配套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研究布局社区托管养老、社区便民食堂、社区托育等便民服务,次序推进花滩片区、东城半岛片区、高职教城片区等城市新区新建一批多功能综合型现代社区商业网点。逐步发展特色餐饮、运动健身、保健养生、新式书店、教育培训、休闲娱乐、老年康护、幼儿托管等品质提升类业态,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加快城市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按照一场一策、分类分批落实的总体思路,推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新建一批需求迫切的农贸市场,结合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及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加快推进学院路、大学城等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提升一批重要民生保障项目,推进水、电、仓储、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加快蟠龙路、南津街等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对于具备条件的农贸市场,从食品溯源系统建设、智能硬件提升等方面着手打造现代化农贸市场样板。加强市场走访调研,及时推进主体零散、秩序混乱的市场迁建迁改,关闭取缔存在安全隐患、责任主体不明确的市场,引导符合条件的闲置场所培育形成便民农贸市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支持深化农商对接,持续培育农超融合门店,鼓励基地直供、协议供货方式促进农产品高质量上行。

创新社区消费模式。支持合川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口碑的零售、餐饮等传统商业主体发展蕴含合川文化特色、展现工匠精神、承载城市记忆的小店经济,以时尚、潮流、品牌、文化为特色打造“吃喝玩乐购看”一站式消费的新体验、新标杆。充分利用文峰古街、瑞映巷—纯阳山街区等片区文化底蕴,集中打造文创商店、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体验空间。鼓励城区范围内的社区商业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探索体验式电商、社区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鼓励发展社区团购、网红店、快闪店、智慧商店等新业态,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四)提升专业市场服务能力。

加快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以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导向,重点培育一批带动辐射功能强的农产品、消费品等特色专业市场。提档升级中农联合川农贸城、合州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蟠龙市场等农产品交易市场,研究做好桃花街水果交易商户疏解,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引导市场商户发展社群营销、短视频营销等新营销模式,拓宽本地特色品牌、绿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提档升级,打造集展示交易、现代物流、供应链整合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用品市场。推进茂田国际建博城、建玛特等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居然之家合川购物广场、家悦荟等市场培育,积极引进设计师品牌店、终端体验店、优品集合馆等体验业态,引导各家居市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优化升级合州汽摩交易中心、正腾北部汽车园等汽车专业市场,形成以汽车销售维修、汽摩配件销售、汽车装饰等功能为主的综合性汽车交易市场集群,推动汽车后市场产业发展。

推动新兴市场壮大发展。以完善市场产业体系、丰富消费场景为导向,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格局,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诉求和细分市场空白,谋划布局一批新兴市场,推动特色产业完善产业链布局,有效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领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合川汽摩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在北部汽车园、合洲综合市场等培育合川二手车新兴专业市场。利用现有闲置市场空间资源,打造机械设备零部件、农资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积极争取承接主城区建材市场、钢材市场、石材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转移外迁,加快重庆(合川)国际石材城等重点项目落地。推动花鸟、火锅食材、机械等细分新兴市场填补空白,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区域市场地位。

(五)培育四大消费经济形态

点亮特色“夜间经济”。依托“三江六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丰富夜市、夜展、夜秀、夜游等夜间经济产品,建设具有合川特色的夜间消费核心区、示范区、集聚区。对现有夜市功能区进行提档升级,在南城、北城合理规划新的夜市功能区,推出“夜游三江”“博物馆奇妙夜”“美术馆文艺夜”“深夜食堂”等夜间消费特色产品,形成、带动一批夜间经济示范点,力争创建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夜间滨江经济,丰富三江游船夜游线路,强化与文峰古街、北辰拾光天街、三江希望城、花滩啤酒广场等滨江特色街区联动,创新“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夜间生活业态。建设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支持北辰拾光天街地标性“夜间消费示范区”、文峰古街巴渝特色夜市美食街区打造,亮化提升文峰古街二期三江火锅汇一条街灯饰工程,擦亮“三江游”“街巷游”等夜间经济名片。

积极拓展“体验经济”。持续推动京东电器等线上企业建设线下消费体验中心,鼓励打造社交化、情景化和主题化消费场景,营造具有舒适、精致、趣味、潮流等体验感的消费场所,发展参与式、体验式消费业态。鼓励财富广场、宝龙广场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交互娱乐等技术,创新发展游戏体验、旅游体验、文化体验、艺术体验等沉浸式体验消费业态。深度挖掘豫丰纱厂老旧厂房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脉络,发展体验式作坊、体验式工厂等。建设盐业博物馆、金丝楠木艺术体验馆、火锅文化博物馆、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等体验场所,打造主题体验消费场景,形成合川新的特色经济名片。

创新发展“平台经济”。围绕购物休闲、餐饮住宿等消费领域,搭建各类资源要素的流转平台,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推动消费产业融合集聚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同步发展。重点依托美团、饿了么等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质量生活服务;依托大润发优鲜、重百新世纪多点、永辉生活、线上联合100、多多买菜、谊品生鲜、淘菜菜等线上生鲜超市,提供居家生活便利;依托重百云购、宝龙悠悠等线上商场,推进时尚购物便利化;依托邮乐网“合川馆”、合川原产地体验馆等电商物流平台,推进地区特色产品“走出去”;依托跃动供应链、合迈科技等新兴细分互联网平台,促进细分市场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支持汽摩、通机等合川优势产品利用智博会、进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平台提高影响力。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向平台经济发展,打造区域商品流通合作平台,形成对周边区县的有力辐射带动。

培育壮大“共享经济”。围绕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动生活、生产服务共享,促进消费增长。推动发展共享汽车、共享餐饮行业服务人员等共享模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消费便利化。鼓励和支持财富广场、宝龙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探索应用远程控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搭建开放平台,与中小商户共享信息、物流渠道,提升商贸流通效率,创建智慧商圈。推动快递、邮政、商超、便利店、社区等末端网点共享共用,共享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共同配送服务应用。鼓励重庆移通学院、宝龙梦飞翔、合优互联网+产业园等创业孵化基地完善设施配套,打造共享办公场所,为中小微企业主、创客提供创业机会。

(六)营造健康友好消费环境。

塑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促进政策,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试点商圈和特色商业街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有条件的街道允许开展“外摊位”“跨门经营”。研究闲置厂房、办公用房等改为商业用途的支持政策。鼓励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促进节假日消费。推出小长假、黄金周假期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景区和商业市场联动推出年票一卡通。引导开发自驾游、家庭游、房车游、研学游等新型产品,推出徒步、自驾等特色化、品质化“旅游+”产品。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优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展“互联网+体育消费”服务。健全消费领域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信用信息采集,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强化社会监督。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消费后评价制度,鼓励线下实体店自主承诺无理由退换货,探索建立特色旅游商品无理由退货制度。推广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责任制和赔偿先付制度,确保消费者安全消费。

五、聚焦农村消费,建设完善县域商业体系

针对合川乡镇商业网点、快递物流网点乡镇全覆盖的特点,工作重心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转移,构建完善以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提质布局商业网点,丰富载体功能,打造县域商业流通新业态、新模式。

(一)完善县域商业网络体系。

完善乡镇商贸中心功能。衔接城市核心商圈商贸服务功能,探索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新路径,改善乡镇消费环境。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自建、改造、提升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重点完善中小型集中式商贸设施,在龙市、钱塘、太和等有条件的镇探索“中心广场+商业设施+业态网点”乡镇商贸中心发展模式。推动现有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完善交通、消防、停车、仓库、加工、酒店、餐饮等设施,推动全区从乡镇商贸中心基本型向增强型和提升型进行提升,重点推进涞滩、古楼、铜溪等14个增强型乡镇商贸中心和龙市、太和、钱塘、二郎等4个提升型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提升基本型乡镇商贸中心规模面积,完善相关设施。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因地制宜拓展丰富电子产品和家电销售、洗衣、维修、快递收发、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满足乡镇扩容提质消费需求。

提升村级便民设施功能。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鼓励村民利用自有房屋,发展村级便民商店,提供基本农副产品、粮油、调味品等,实现村级便民商店网点全覆盖;一手抓提升,推动现有便民商店功能提升,推进提升型、增强型、基本型标准化村级便利店建设试点。鼓励区内大中型连锁超市、电商、供应链企业通过加盟、联营联销、供应链管理、快递物流等方式,改造提升现有夫妻店、小卖部等传统网点,升级为新型乡村连锁便利店,为农民提供粮油调味品、日用生活必需品、基本农资等产品以及电商、快递物流、生活缴费、涉农信息等服务,满足农民便利消费、就近销售需求。鼓励全区汽车、家电、家居建材、摩托车等耐用品流通发展乡镇直销或加盟连锁网点,推动销售、安装、维修一体化商店建设,探索提升村级标准化便民商店统一采购率,不断满足农民各类消费需求。

丰富农村消费服务设施类型。引导镇村依托良好的景观、人文历史,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及乡村旅游等设施,举办节庆活动,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推进双凤、涞滩、古楼、铜溪、渭沱等镇街打造农商旅融合发展特色镇,提供旅游购物、民宿、农家乐、餐饮等产品供给;推进土场、太和、大石、草街等镇街打造近郊农家乐,开发近郊农旅产品,构建特色农村消费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餐饮、住宿、儿童游乐、亲子、休闲、娱乐、美容美发、汽摩及家电维修、网吧、再生资源、物流快递等服务设施,满足农村居民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

(二)推进流通业态和模式创新。

推动农产品流通模式向供应链管理创新发展。推进县域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创新应用供应链管理,提升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水平。研究推进龙市镇青草坝萝卜生产基地、香龙镇大头菜生产基地、渭沱镇蔬菜生产基地、钱塘镇合川黑猪生产基地等农业基地建设商品化处理设施,推动农产品产地加工、冷链、仓储等设施应用,配备产后处理设备,鼓励发展产地移动型、共享型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条,提高合川本地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效率和错峰供应销售能力。重点推动合川夏季蔬菜、萝卜、大头菜(榨菜)和黑猪四大类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支持大型商贸、物流、餐饮企业提供统仓共配、集采集配、冷链团配等供应链服务,构建“产地加工—产后商品化处理—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网点”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

加快电商赋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层次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支持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稳定全区农村电商网络体系,推动电商服务网络持续向村级延伸,打造综合性零售服务网点,鼓励农产品上网经营,重点培育龙乡品优选商城、槐乡源生鲜优选及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等为农服务电商平台,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推动农产品批零渠道网络化,打造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平台,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第三方平台开设合川农特产品网店,在重庆中心城区及其他城市设立合川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直销店,推动合川农特产品新零售发展。培育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村生产经营主体通过自媒体推广、短视频宣传、直播带货等形式开展农产品宣传和销售。

(三)优化县域商贸流通环境。

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农资供应、金融助农等渠道,做好县域消费服务工作,提高县域消费质量。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完善农资供给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强流通渠道管理,引导农资充足供应。鼓励农资市场主体与商贸服务中心共建共享,发展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模式,健全提升县域农资流通体系,构建完善“农资配送中心—农资门店—农资便利店”的三级农资流通服务网络体系。有序引导金融服务机构参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银企合作,鼓励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县域商业实际使用场景,提供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服务。加强农村消费服务工作,联合市场监管局、卫健委等部门到镇村开展消费知识、食品安全、假冒伪劣等知识宣讲活动,开展农村电商销售、消费指导,促进农村商贸高质量消费。

六、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西北窗口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聚焦开放产业培育、创新要素集聚,加快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在渝西区域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一)持续拓展开放通道。

构建完善对外开放通道体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积极拓展大通道、畅通主动脉、完善微循环,构建多向联通的开放大通道。北上,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入渝首站重要区位优势,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重点推进木材等资源型商品进口。南下,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点重要区位优势,打通出海新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接,重点扩大东南亚水果、海产品进口。东进,发挥三江交汇区位优势,有效衔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江海联运,联动渭沱港后方产业节点,重点推进汽摩、笔电、玻璃等大宗商品进出口。西出,依托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的战略优势,连通中亚欧陆上贸易通道,重点推进品质农产品、整车、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红酒等产品进出口。

强化对外铁路通道联系。高铁通道方面,加快推进西渝高铁合川段,积极融入京昆、包(银)海高铁主通道,串联京津冀、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关中、兰西、天山北坡、滇中、黔中、北部湾等城市群;规划建设兰渝高铁合川段,推进形成重庆中心城区经合川至兰西、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直接联系高铁通道。城际铁路方面,规划建设合广线、合川—璧山—永川—泸州城际铁路,打通合川北上、南下快速通道,强化与川东、渝西、川南近域城市的腹地联系。市郊铁路方面,推进渝合线建设,加快融入中心城区“1小时通勤圈”;推进合永线建设,加快形成市郊铁路大环线;有序推进璧铜线延伸至合川段前期工作,强化与璧山的轨道交通联系。轨道交通方面,谋划争取重庆轨道交通合川延伸段,进一步推进合川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

完善高速公路通达网络。建成合川—安岳高速公路,进一步打通合川西出通道,强化与安岳、成都等的互联互通。建成合川—长寿高速公路,打通东进高速通道,衔接渝广高速,形成融入重庆中心城区东线通道。建成合川—璧山—江津高速,打通合川南下通道,强化与璧山、江津的快速联系,通过渝遂复线形成融入重庆中心城区西线通道。加快建设渝武高速复线(北碚至合川段)、合川双槐至钱塘、十塘至大石高速,进一步强化合川与周边地区快速联系。推动合川大石至武胜赛马、璧山七塘至合川草街及武胜经合川至潼南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强化与重庆中心城区、武胜等周边地区的联系,实现1小时可达周边地区。积极谋划合川至广安、渝广支线延伸线、双钱高速西延伸线等川渝毗邻通道建设,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

打造高效畅通水运网络。持续推进“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网络建设,提升水运通航能力,推进三江沿线商贸服务业依托公水铁联运优势快速发展。加快推进渠江重庆段航道整治,开工建设嘉陵江草街库尾航道、涪江智能化美丽航道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将涪江、渠江纳入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适度延伸次级支流航道通达深度,提升支线航道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积极争取井口枢纽建设,推进嘉陵江全江梯级渠化。实施涪江渭沱船闸升级改造、富金坝电厂船闸扩能升级改造,进一步畅通川渝水路运输网络,打造高等级、畅衔接的航道网络体系。

(二)积极构建开放平台。

优化开放平台布局。围绕合川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布局形成以合川工业园区(高新区)、渭沱物流园为核心开放平台,以产业、科技、人才等重点开放平台为支撑的“2+N”开放平台格局。合川工业园区(高新区)巩固新材料、汽摩、消费品、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型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势,深化产业研究,开展“走出去”招商,积极融入市级中新互联,打造数字制造开放平台。渭沱物流园积极争取建设保税物流仓储中心,探索布局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贸易等对外贸易服务功能,发展转口贸易、总部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业态,深度对接“一带一路”融入国际贸易投资新格局,打造外贸服务开放平台。

提升开放平台产业能级。推进合川工业园区(高新区)在制度、产业、平台联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开放载体和平台,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集群,布局法律、财会、金融、咨询、人力等专业服务机构,将合川工业园区(高新区)打造成为重庆西部区域对外开放的典型示范。推进渭沱物流园功能完善,以建设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为目标,积极搭建海关、检验检疫、保税物流仓储等口岸功能平台,将渭沱物流园打造成为集“综合物流+加工制造+展示交易”等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和内外贸结合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产品集散分拨基地。

推进开放平台协同合作。优化开放平台功能互补延伸,统筹推进合川工业园区(高新区)、渭沱物流园开放要素科学布局,推进两大平台联动发展,建立开放平台协同联动机制,探索相互补位、互相支撑的发展模式。研究建立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培育引进高层次国际化市场主体,完善产业转移对接机制,激励开放平台分工合作,促进平台间产业链内聚延伸发展。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创新要素跨平台流动机制,促进开放平台联动创新和群体性突破。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中国(西部)科学城、两江新区、重庆自贸区等,探索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在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取得突破。

(三)大力发展开放经济。

加快发展一般贸易。推动支柱产业开放发展,加大对医药健康、汽摩制造、智能装备、通用机械、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建设出口贸易示范基地,提升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核心竞争力,将合川制造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深耕东盟国家传统市场,开发欧美日潜力市场,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加快发展进口贸易,提高生产型企业进口和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比重,围绕合川重点产业,提高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向智能化高端化升级。

优化发展加工贸易。主动承接重庆加工贸易发展的资源外溢和政策辐射,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强化市内外国家级产业平台产业转移合作,谋划建设外贸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和产业合作园区。优化加工贸易结构,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加工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推动加工贸易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互联网+、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发展。

探索发展服务贸易。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力争合川在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旅游、体育、康养等方面取得突破创新。推动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教育等文化服务出口。加强中医药、体育、餐饮等特色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服务外包业务领域,前瞻布局一批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培育网络安全服务、软件研发服务、人工智能服务、检验检测服务、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等产业,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外包业务比重。

引育重点外贸主体。做大做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外贸主体,积极开展外贸企业招引。一是推进外贸企业和重点外贸物流企业培育壮大。结合重庆大力推动海关AEO高级认证,积极培育鼎工机电、望江摩托、德呈威等重点外贸企业申报AEO认证,提升国际竞争力,带动合川外贸发展提质增效。培育服务水平高、有品牌影响力的商贸物流骨干企业,重点支持哥布林(重庆)国际物流公司在合川发展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物流信息咨询服务等业务,提升合川外贸运输效率。积极推进口岸型企业项目落地,推进交运集团合川物流中心、重庆(合川)国际石材城建设,增加合川外向型经济支撑。二是加大外贸企业招商力度,立足推进合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延链补链重点企业,抢抓欧洲供应链结构调整、企业外迁及国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契机,开展大型外资、外贸企业招商工作。

(四)主动融入区域合作。

提升对外交流水平和层次。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重庆自贸区对接,利用西洽会、智博会、中新金融峰会等开放平台,加强同国内外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深化与德国、美国等域外友好城市的务实合作,着力在领先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培育等领域共建共享。建立互动协调机制,积极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强化科技合作,促进产业互融、生态共建、市场共享,推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对外交流。

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服务重庆成都双核,推进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城乡融合、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与广安市、长寿区协同发展,建设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联动南充、达州、巴中等地一体化发展,合力打造区域协同发展高水平样板。以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高水平协作配套区为契机,着力打造合川—广安—长寿产业发展带,推动与广安市、长寿区在网络安全、汽摩制造、医药健康等领域的深度协作,推进合武产业园、川渝合作(合川广安)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合作项目建设,以更大力度承接成渝双核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重要链节点。

加强与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紧密合作。加强现有各类平台与中心城区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的对接融合,提升产业、城市、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水平。推动与主城都市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强化与主城都市区在航空、铁路、公路物流等协同联通,构建现代化货运物流体系,扩大与主城的同城效应。推动建立区域间产业园区合作机制,推进渭沱物流园、网络安全城、天顶汽车城等产业园区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国家级发展平台协同联动,推动产业转移承接合作,共建产业链。加快主城区技术创新、融资服务、信息服务、医疗教育等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向合川延伸,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七、发展现代物流,打造综合性物流基地

加快推进“服务成渝,立足西南,面向中欧”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强化提升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电商物流、积极发展智慧物流、推广发展绿色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综合性物流基地。

(一)优化物流枢纽布局。

加快形成以渭沱物流园为物流集散中心,高阳铁路货运站物流基地、合川高铁物流基地、天顶汽车产业城物流基地、信息安全产业城物流基地、三汇—双凤建材能源物流基地、太和镇物流集散中心等6大基地以及城镇物流节点构成的“1+6+N”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进知名物流企业来合设立区域性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培育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第三方物流,完善现代仓储、库存管理、物流分拨、报关代理等物流枢纽配套服务,提高合川区现代物流服务水平。强化合川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完善物流金融等配套服务,打造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充分发挥渭沱物流园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共建示范园作用。

(二)完善县域配送体系。

推进区级物流集散分拨中心、镇级物流配送站、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加快构建“一网多用、一点多能、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县域物流网络集约共享、融合发展。强化渭沱物流园物流集散分拨中心与现有商贸配送、公共仓储、邮政寄递等设施融合或整合,实现与区内各专业物流中心、商品批发市场、大型企业、镇街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的高效衔接。支持集快递分拣配送、城乡物流共同配送、流通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新成储城乡共同配送中心建设,与全区物流集散分拨中心无缝衔接。建设一批兼具货运物流、邮政快递、供销、电商、农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镇街(村)物流服务配送节点,推进清平、钱塘、龙凤、太和等4个镇快递物流共同配送综合服务站点建设,逐步实现镇镇有网点、村村有服务。

(三)构建冷链物流体系。

依托合川冷库设施设备的存量改造升级并辅以新建,紧抓生鲜农产品、医药等冷链市场扩张的发展机遇,完善合川冷链物流设施体系,支持中农联、永生、鹏盛等冷链物流企业对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提升,积极推进渭沱物流产业城保税物流中心、新成储、德佳食品等冷链物流项目建设,鼓励合川城区商超、社区零售网点、邮政快递分拣中心改造成为冷链物流节点。围绕合川区打造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区,发挥合川黑猪、古楼枇杷、太和黄桃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在农产品产地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巩固发展企业种植养殖、订单收购农户、冷藏仓储运输、加工、包装、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覆盖全区主要农产品产地和消费地的冷链物流网络。鼓励大中型商场、超市等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社区家庭厨房”等冷链物流新模式。积极培育医药冷链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冷链产业及冷链装备制造业。

(四)积极发展智慧物流。

深化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在物流行业中的发展应用,提升物流园区、仓储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点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打造合川智慧物流平台,构建物流供需匹配、智慧仓储管理、物流园区管理、多式联运管理、智慧决策等功能模块,面向政府、运输企业、货主等多方物流主体,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实施智能物流建设试点,支持区内企业引进智能化立体仓库、运用自动化分拣设备,提高物流效率。鼓励区内企业探索区块链在物流追踪溯源、电子存证等环节中的应用。强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推广智能箱投递、发展“无接触”物流技术装备,推广“无接触”物流服务方式。

(五)推广发展绿色物流。

合理规划和实施运输、包装、仓储等环节,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推动形成绿色物流供应链系统。在物流运输环节,合理布局与规划运输线路、物流配送节点,鼓励采用联合配送方式,鼓励物流企业使用节能运输工具和清洁燃料,实现运输过程绿色化。在物流包装环节,推行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鼓励企业使用生物降解胶带等绿色包装,积极推广可循环使用快递箱等循环包装。在物流仓储环节,推动在全区物流园区、分拨中心打造高效、安全、优质、环保的绿色仓库,鼓励企业使用绿色节能电器设备,减少物流仓储环节的能源消耗。

八、加快创新发展,培育新模式和新业态

坚持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赋能商贸流通领域发展,促进传统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加快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着力培育网红经济、首店经济等新经济,探索促进消费新途径和商贸流通创新发展新亮点。

(一)加快住宿餐饮业转型升级。

打造特色美食品牌。形成以品牌特色美食、餐饮为引领,美食街区为支撑,品牌酒店餐饮、乡村民宿酒店餐饮和社区便民餐饮为延伸的餐饮业发展格局。加快合川地方美食资源挖掘,促进特色食品品牌化发展,做响合川桃片、合川米粉、合川肉片、合川“不忙”鱼等特色餐饮品牌。积极引进高端餐饮品牌,提升餐饮业服务质量和水平。高水平开展餐饮名店、名菜、名厨评比活动,提升“合川味道”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独具合川特色的美食地标。

塑造特色火锅品牌。围绕打造百亿级火锅食材产业园,推进火锅主题消费,打造火锅食材交易平台、火锅食材交易中心和三江火锅汇一条街,在文峰古街建设火锅文化博物馆和火锅食材展示体验中心,在区体育中心布局大众火锅消费体验集聚区。积极举办中国(重庆)火锅美食节、重庆火锅食材品牌展示交易暨消费体验周、火锅食材交易会、火锅食材博览会等展会活动,进一步深化火锅食材全产业链体系打造。

推动住宿业转型升级。推进形成以高档酒店为引领、经济型酒店与星级乡村酒店为骨干、特色精品民宿为延伸的住宿业发展体系。在三江核心商圈,以及钓鱼城、涞滩—双龙湖等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一批三星级以上乡村酒店,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住宿品牌,提升合川区住宿业发展档次。在城区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商务经济型酒店聚集区。依托各镇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完善农家乐住宿、餐饮、休闲、养身、旅游等功能,提升农家乐发展档次和水平。紧抓乡村旅游发展契机,打造一批有情怀、有故事、有文化的民宿,发展“民宿+文化体验”“民宿+休闲养生”“民宿+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让民宿经济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二)推动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建设电子商务平台载体。依托中农联合川农贸城、工业园区,引导电子商务企业聚集发展,集聚全区电商骨干企业、“小而美”的电商主体、“专精特新”网商群体,积极招引知名电商、网商、快递服务集成商来合发展,谋划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形成聚集优势。鼓励打造合川区直播中心,充分发挥本地知名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产地直播、工厂直播、村头直播、店家直播等模式,形成“中心+网点”的电子商务体系。提档升级合川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创业孵化、电商培训、仓储物流、供应链管理、宣传推介等配套功能。

提升电子商务服务能力。围绕休闲食品、日用玻璃、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推广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支持自建平台或通过第三方平台拓展网络营销渠道,积极打造定制化网货基地,以新零售带动新制造。引进培育一批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和龙头企业,推动电商集聚发展。鼓励建设区域性分拨中心,支持邮政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在合川设立区域总部或区域业务分部,建设区域营运中心、物流中心。推动财富广场、宝龙城市广场、永辉超市等大型商场(商业综合体)、超市、市场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探索建设线上商场、线上超市、智慧餐厅,深化推进互联网+家政、教育。

切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探索合川品牌进入商务部设在海外的中国品牌商品展示中心、“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促进出口商品展示和集散。吸引一批有渠道、有规模、有实力、能创新的跨境电商企业落地合川,推动仰山科技合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合川盘古互联网+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鼓励正盒出海、诺维奇等跨境电商企业与我区高校创业园区合作,支持合川流通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鼓励在对外通道沿线设立海外仓,丰富往返货源,加快发展平行进口贸易,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开展跨境外汇支付试点,进一步挖掘跨境电商支付结算潜力,扩大结算规模。

优化升级农村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鼓励电商公共服务与商贸、邮政、供销、益农信息社等资源整合,优化升级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创新升级邮乐网“合川馆”、合川原产地体验馆等网销平台,利用“网上农产品直销”和“时令农产品预订”等方式,探索发展生鲜农产品“网订店取”等业务模式。引导农产品产销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涉农经营主体在各大网络平台开设网店,围绕合川柑橘、黑猪、白山羊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积极开展“田间地头”直播,畅通特色农产品销路。加强网货产业和品牌培育,持续推广“合美合川”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形成1—2个农村电商主导产业,打造赖记系列、牧哥等6个以上网络热销爆款产品。培育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鼓励引导返乡电商从业者、返乡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等运用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培育直播带货达人,壮大农村网商微商群体。

(三)推动会展业创新发展。

推动会展服务集聚发展。争取在区体育中心布局建设集展览、会议、餐饮、文体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型会展中心,积极承办国内外重要展会、论坛。聚焦网络安全、医药健康、汽车后市场等合川优势产业相关展会活动,提升一批生产性会展服务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会展业市场化进程,积极引进和培育会展市场主体,支持本土专业化会展服务机构发展壮大。提升会展活动周边区域交通、餐饮、住宿和娱乐等配套服务功能,支撑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合川特色会展品牌。强化会展经济对商贸物流的带动作用,联合打造一批专业会展品牌。充分利用区内丰富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合川特色会展资源,积极开展钓鱼城旅游文化节、乡村赏花季、采果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紧抓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发展契机,培育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发展峰会等展会论坛品牌。积极打造国际消费节庆活动,承接和举办医学会、啤酒节、美食节、汽车展等各类节会赛展活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办好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第七届残运会和钓鱼城半程马拉松比赛;积极申办中华龙舟大赛、重庆龙舟公开赛及钓鱼城登山邀请赛等国内高水平综合性运动会和顶级单项赛事。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成渝共同举办系列展会、高端会议及专业论坛。

(四)打造新模式新业态。

推进零售业智能转型。推动城市核心商圈、商业综合体等公共区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消费场景。支持在合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场、智慧超市等,打造新消费体验馆、示范店。鼓励企业采取小程序、直播、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平台,提供“云逛街”体验式服务场景。鼓励线下企业拓展线上业务,推广“线下体验+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短视频”全渠道矩阵营销,打造一批新零售示范企业。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深入推进循环消费。

培育壮大网红经济。依托合川产业产品特色和城区网红资源优势,搭建网红经济发展平台,融合直播、社交、共享经济等多种新模式,壮大网红直播经济,重点丰富以美食吃播、城市旅游等为代表的各类直播服务。利用会江楼、凌霄阁等仿古建筑,打造集文化展示、技艺见习、定制体验于一体的金丝楠木艺术体验馆、盐业博物馆、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等网红打卡地。支持具备条件的合川本地知名企业积极尝试直播电商模式,在专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超、商圈开展直播带货,积极对接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网络购物平台,将“网红经济”与“实体经济”自主融合。

加快发展“四首”经济。依托三江核心商圈等消费核心载体,推进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的“四首”经济发展,支持商圈、示范街积极引进餐饮首店、新潮零售首店,提高合川品牌影响力。支持财富广场、宝龙城市广场、星艺佳商场、重百合川商场等招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合设立全球、全国和全市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吸引国际国内高端知名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高端定制品牌等在合首发首秀或同步上市新品,打造渝西北地区高端品牌首选地。鼓励区体育中心、文峰古街等引育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创时尚、新零售等首店业态供给,丰富品牌商品和服务供给,满足品质化、时尚性、便捷性消费需求。鼓励会展企业依托钓鱼城旅游文化节、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发展峰会等大型节庆会展活动承接相关品牌首发首秀活动,协同提升影响力。

(五)加快商贸领域数字赋能。

深化智能化应用,着力提升商贸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支持合川商贸企业运用大数据、智能交互、通信感知等新技术搭建5G全景应用生态体系,升级重构商务、旅游、会展、食品等消费新场景。探索推进数字商务创新发展,加大对数字商务创新项目的培育孵化和应用推广力度,着力推进仰山科技合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合川盘古互联网+跨境电商产业园创新数字商务体系。鼓励发展智慧旅游服务,支持钓鱼城、涞滩古镇、文峰古街等打造数字景区展示平台,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丰富旅游景观,推进旅游要素数字化、运营管理智慧化、旅游服务个性化。提升无接触服务、云展会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水平,鼓励钓鱼城旅游文化节、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发展峰会等开展线上展示交易。推动中农联、德佳食品等大型冷链食品经营企业接入“渝溯源”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强化数字化监管,推广数字化冷藏车,进一步完善冷链溯源体系。积极培育发展数字新业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据手段全面应用于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渠道分销、物流仓储等环节。

(六)强化商贸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商贸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探索发展集装箱式移动冷库,构建“中农联·合川农贸城+农产品产地”冷链设施体系,打造区域性综合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应用,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对接平台,促进“基地+城市社区”直配发展模式。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等新业态。

推进商贸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服务环节,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鼓励制造业企业以柔性化、智能化方式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以工业互联网方式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大力发展数字商务,探索建立反向定制(C2M)产业基地,重点推动友军香脆椒、辣媳妇等休闲食品和健力、洋桥等玻璃制品打造网货生产、产地直播基地。大力推进工业营销及流通服务,鼓励制造企业成立独立法人销售公司,强化工业产品、客户和流量资源衔接,增强市场供需对接能力。组织德佳食品、合川桃片、江源油橄榄、清平玻璃、行森木雕、合川峡砚等农特产品、工业产品、文化产品进驻重庆果园港综保区国货精品、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优品等推广平台,展示展销合川优质产品,提升“合川制造”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制造业与体验消费融合,发展体验式作坊、工厂体验等,完善工业体验经济产业链。

推动商贸服务业与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成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结合钓鱼城、涞滩—双龙湖、三江六岸三大景区开发建设,积极推动商文旅联动发展,支持文化、艺术、社交和零售跨界融合。支持文化、体育、健康等与旅游产业融合,鼓励主题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创意民宿产品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鼓励核心商圈内购物中心、大型百货等调整业态布局,形成文化、艺术、教育、餐饮、娱乐、体验和零售多业态聚合的新型复合消费业态。促进农业与体验消费融合,用好古楼枇杷、双凤李花、太和桃花等资源发展采摘休闲、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等休闲消费体验业态。

九、发展特种商业,提升商贸服务保障水平

围绕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结合生产生活需要,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加油站等特种商业网点进行统筹规划,促进特殊行业有序发展。

(一)加快应急保供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生活必需品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储备机制,加强与市级储备相结合,加强政府储备与商业库存、实物储备与生产供应相结合。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完善蔬菜、肉类、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应急投放网络体系,提升合川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能力。持续培育发展一批市、区两级重点保供企业,重点支持德佳食品、中农联、万源禽蛋、永辉超市、新世纪超市等应急保供企业加强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强化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动态管理,支持企业通过产销衔接、农超对接、外采等方式,大力组织市场货源,稳定并增加市场供应量。推进保供体系信息化建设,加强市场运行监测预警,掌握市场供应动态,增强市场异常波动的预警、分析、处置能力。增强应急保供能力,高标准建设应急队伍,优化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反应效率和调度水平。

(二)推进成品油零售体系建设。

优化成品油网点布局。以满足社会成品油需求总量为目标,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多元需求为宗旨,通过新建、迁建、升级改造等方式提高合川成品油网点覆盖率和供应服务能力。根据城乡功能布局和交通干线情况,重点发展城市新区、产业园区、高速及乡镇加油站。优化成品油消费结构,支持企业布局“油气”“油电”“油气电”等综合能源站,推进车辆密集区域混合站点布局。加快推进边远乡镇、合川天顶汽车产业城等加油站建设,逐步推进落实全区33个三级加油站布点。

强化成品油供应保障和市场监督。加强成品油购销体系建设,加大成品油供应保障力度,强化成品油协调和应急调度,构建配套齐全、公平有序、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成品油供应市场。优化运输市场环境,着力支持企业构建以公路运输为主的成品油供应保障运输体系,建设覆盖全区的成品油配送体系。鼓励加油站加强收银系统、网络系统、安全防护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更新,确保安全运营。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和监督检查,定期开展专项行动,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保障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给。

(三)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优化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组织体系。以现有回收站点为基础,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总原则,形成区级交易市场、镇街分拣中心、社区收购网点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格局。依托合州废旧回收市场等闲置市场资源,通过对现有专业市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满足储存、集散、加工等功能,建设开放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化平台,整合形成合川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专业市场。在钱塘、太和、草街等镇街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加快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长效管理和运管体制,形成“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理”的组织模式,推行垃圾有用物回收网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融合,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按照人口密度、环境和资源等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培育壮大再生资源企业。立足整合社会网络和经营资源,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规模,提升再生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培育壮大重庆众岚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等再生资源行业领军企业,发挥领军企业带动优势,促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动报废汽车拆解市场规范运作,引进北翔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推进星鑫机动车检测服务公司迁建。支持重庆闽渝、重庆越中等大型再生资源骨干回收企业或利废企业自建与其经营相配套的产业园和集散市场,吸纳社会分散经营的中小企业进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经营集中化、产业化、规模化。

引导企业拓展经营领域。引导行业和企业提高回收经营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废弃物覆盖领域,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造行业新的增长点,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功能。扩展回收经营类别,指导回收企业在抓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造纸原料等传统品种经营同时,争取国家和市级相关政策支持,积极开展废玻璃、废纺织等低价值品种回收,积极探索农业再生资源、废旧商品再制造等新兴产业回收经营。

创新经营业态和回收方式。支持回收企业采用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适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趋势,实现有质量、有效率、可持续发展。引导基层回收站点和集散市场创新经营业态和回收方式,广泛开展电话预约、在线回收、以旧换新、积分兑换等灵活多样回收方式,在有条件的社区、机关、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置自动回收设施,发展智能化回收。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回收渠道,探索大客户回收模式,尝试与党政机关、高校和大型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回收关系,畅通回收渠道,提升网络运营水平,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连锁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十、保障措施

(一)抓好组织保障。

增强对合川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领导、谋划和部署,明确领导职责,强化组织力量,提升统率效力,完善协作机制。建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指导相关部门协调全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具体负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政府投资安排、重大项目推进等工作。建立健全协调机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组织协调,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及重点项目的推进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工作落实。完善组织结构,配备精干专职人员,为加快合川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加大政策扶持。

加强商贸流通领域政策研究,以重大政策创新为引领,重点推动商贸转型升级、贸易持续增长、内需消费扩大、开放型经济层次提升,加快制定相关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扶持资金和重点项目向合川倾斜。完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机制,优化资金扶持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商贸服务业发展关键领域、重要项目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研究出台鼓励商贸服务业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协调,扩大政策惠及面,有效激发全社会参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热情。

(三)强化要素保障。

科学调整土地供应结构,联合开展新建商业发展空间的规划研究,加强与周边商旅文融合发展,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力度,推广在建项目实施立体开发和空间综合利用。健全用地管理机制,规范项目用地准入评估、达产验收制度,优先保证集聚平台、重大项目用地。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鼓励改造城镇低效用地发展商贸服务业。全面落实工商用电同价政策,加快推动落实服务业与工业用气、用水同价政策。

(四)健全统计监测。

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完善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可行的商贸服务业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三新”统计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形成年度、季度服务业信息发布制度。加快建立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形势分析制度,完善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分析。

原文链接

http://www.hc.gov.cn/xxgk/qzfwj/ghxx/zxgh/202305/t20230529_12007992.html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