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森派系成都新店落地,一家袜子店长成穿搭生活方式品牌
从公园到老社区、工业遗址,从REGULAR源野到L’EST街区、此地CyPARK……成都的非标商业不断“生长”。近日,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八里庄片区的The Gate量子介开门迎客。这座复合型文娱商业园区,集音乐演绎、艺术衍生、社交娱乐、零售体验等功能于一体,汇集了精品咖啡烘焙品牌星巴克、拥有西南最高岩壁的量子攀岩、城市音乐场景客厅MAO Livehouse、独立设计师原创品牌EMPTY COALESCE等一众品牌。
在该园区首批亮相的商户中,笔者注意到了一家宝藏小铺——来自上海的穿搭生活方式品牌上森派系senpop。
传递生命力的线下空间
上森派系在量子介开设的新店,是其在成都首家品牌概念店。门店整体空间延续了上森派系一贯的风格,舒适、自然。通透玻璃立面模糊了室内外界限,室内以浅木色为主基调,搭配柔和的灯光,营造开放与舒适的空间。
货架上清晰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配饰,从色彩丰富、图案有趣的袜子,到帽子、围巾、头箍、发圈、发夹等产品,为消费者的穿搭带去更多选择。
据了解,这家新店是上森派系在成都落下的第二家门店,其西南首店选址于成都L’EST街区。这家街边小店的门头和玻璃门框都是醒目的绿色,即便只是路过,也会被店内色彩丰富、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目光。
据了解,上森派系L’EST街区店从落地以来,便不定期地开展各种活动,通过装点橱窗、联合邻居品牌等方式,持续释放活力。
事实上,自2022年品牌在上海愚园路开出第一家线下独立门店以来,上森派系便以「怎么让用户更快地进入到有生命力的状态」为核心原则,持续创造具有生命力的线下空间。
例如,位于愚园路1258号的上森派系senpop mart,是品牌首家全品类旗舰店。旗舰店整体以绿色、蓝色与粉色的色彩组合,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空间。而以多宝盒的形式扩展的空间,则利用围绕着环形植物岛台的动线舒适的流动感,也便于消费者融入式地观赏感受织物与空间的美感。
同时,这家旗舰店也是多元人群友好、多元穿搭友好、宠物友好、骑行友好的治愈系穿搭配件集合店,品牌希望人们像散步一样轻松愉悦地游逛到这里,收获一份「小确幸」的好心情。
而在深圳深业上城,上森派系打造了概念新店“表情屋”——门头设计被成了一个微笑的表情,品牌希望每一位走进来的朋友,都能体验到配饰搭配带来的快乐;在沈阳万象城37lounge街区,上森派系带着暖暖绿意的“小绿屋”和各种可爱的配饰,致力于帮助更多“大人”留存童心。
目前,上森派系在上海、深圳、沈阳、成都四座城市开设了全品类旗舰店、概念店、快闪店等7家不同形式的线下商店。据了解,全品类旗舰店还将持续落地上海以外的城市,与每个城市原有的sockslab门店一起提供更为多元的穿搭体验。
从袜子到多元穿搭
上森派系,2019年创立于上海。品牌主张 「Live by passion 为热爱而活」,相信穿搭配件在日常穿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增添个性化魅力也可以提升整体造型的质感。于是,以袜子为起点,上森派系不仅注重面料的选择,在设计上也力求创新和突破,推出了各种彩色单品,通过一些小设计赋予袜子生命力。
其中,打破袜子常规版型的“凸凸袜”,采用多巴胺配色,并融入了花朵、动物、果蔬等富有生命力的元素,已经成为上森派系经久不衰的爆款。
随着品牌不断成长,上森派系也开始从生活场景、穿搭偏好和未被满足的需求中捕捉灵感,用兼具舒适感与生命力的设计为穿搭提供更多选择。其产品开始从袜子延伸至更加多元的穿搭配件,包括各种彩色耳罩、手套、帽子等等,期冀用穿搭上的「small things」为用户的每一天注入生命力。
从价格带来看,上森派系的客单价相对偏高,但这份溢价,并非仅仅源于兼具舒适感与生命力的产品本身,而是品牌通过场景化体验与情感联结,为消费者提供更强的情绪价值。
例如,上森派系愚园路首店近期焕新重启,将“生命力”从产品延伸到空间,品牌找来了同样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画家孙佳艺在橱窗、天花板自由作画;品牌也曾联合上海、苏州、成都三地的户外社群,开启「红配绿骑行」活动,借助跨界联动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拓宽市场覆盖面。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也开展了许多有趣的公益活动。例如,自2021年发起“不配对行动”,通过穿错袜的形式,号召大众对自闭症儿童群体的关心和关爱,也倡导每个人勇敢表达自我,享受生活的多彩多姿;“握个爪”关爱小动物行动,则通过便利宠物出行的门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流浪猫狗救助等长期行动,为毛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帮助。
从小小的色彩单品,到可触摸的生命力的线下空间,再到能够引起共鸣的社群活动,上森派系精准击中了年轻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他们不仅要买“好看的配件”,更愿意为“认同的价值观”买单。
小结
情绪消费近年来展现出势不可挡的增长势头,那些“看起来没用,但买了就开心”的小物件俘获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专注各类表达情绪、治愈情绪的品牌。
上森派系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只不过,它没有局限于“无用”的装饰性品类,而是瞄准了日常生活中实用的穿搭配件与生活杂货,把情绪价值揉进生活的缝隙里,让消费者在“用得到”的日常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被理解、被温暖,最终真正“走进用户心里”。
这或许也是情绪消费浪潮下,新一批生活方式品牌能走得更长远的核心密码——真正的情绪消费,从来不是“为虚无的快乐买单”,而是“为有温度的日常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