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项目 > 旅游文化地产 > 正文

非遗新生,看西双版纳融创茂的十载芳华如何重塑文旅新范式

赢商网
摘要:西双版纳融创茂|十载芳华,非遗新生

十年,是一座商业体从破土到繁茂的完整周期,也是一段商业与在地文化共融共生的深度旅程。2025年国庆,西双版纳融创茂以“十载芳华·非遗新生”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超越商业本身的城市庆典。通过将傣族、基诺族等深厚非遗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沉浸式体验,它不仅实现了客流与销售的爆发式增长,更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商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数据见证变革力量

在8天庆典期间,项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总销售额达728万元,同比增长7%;客流量突破18.73万人次,同比增长6%;新增会员2040人,会员消费占比高达19%。

这些数字背后,是文化赋能商业模式的生动实践,更是非遗文化与现代商业空间深度融合的有力证明。

活动为核、业态共融:打造“版纳国庆必打卡”的文化引力场

庆典的成功,源于其对“非遗”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项目构建了一个“可观、可玩、可购、可感”的完整体验闭环,使其从购物场所成功跃升为国庆期间必至的文旅目的地。

核心IP塑造:从“三韵共鸣”到“吉鸟送福”

作为活动灵魂的 “十分好看·三韵共鸣”非遗演绎,将基诺族大鼓舞的原始力量、紧那罗歌舞的神话叙事与百人象脚鼓的集体狂欢融为一体。每日早晚两场巡游,让文化从静态展示变为在度假区与商场内流动的风景线。

与之呼应的 “吉鸟送福·开屏有礼” 活动,则通过孔雀命名权、羽愿祈福签、主题旅拍与舞蹈教学,将一个美陈装置转化为持续引流、深度互动并促进消费转化的社交空间。

市集生态构建:从非遗文创到助农兴商

本次 “十分好逛·双市齐开”特色市集,58个特色摊位、超8万人次游逛,构建了一个多元共生的商业微生态。民族非遗市集汇聚32家手工艺人,展示傣锦、慢轮制陶等古老技艺;助农山货市集联合景洪乡村振兴项目,直供普洱茶、野生蜂蜜等30余种在地特产。

非遗传承人玉吨感慨道:"这次市集让我的傣锦被更多年轻人看见,一天就卖出了平时半个月的销量,古老手艺真的'活'起来了。

从流量到留量:文旅商业与地域文化的共生共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西双版纳融创茂通过"闪闪星球·色彩传承人"非遗体验区,成功将文化导入转化为消费新引擎。

会员通过300积分即可兑换非遗体验课程,活动联合3家异业机构,吸引约500人参与,发放非遗护照180本,198人完成深度体验,成功拉新会员198人,累计消耗积分9万。

这种"学-拍-分享"的完整社交链条,让文化体验从单纯的消费行为升华为情感记忆。一位参与家长表示:"孩子亲手制作贝叶经书签,既学到非遗知识,也收获有意义的纪念,比单纯购物更有价值。"

文化赋能:从商业地标到情感符号

十年耕耘的成效,不仅写在档期的销售数据里,更刻入西双版纳的城市记忆之中。这个国庆,西双版纳融创茂以一场“非遗新生”的盛大叙事,实现了销售业绩同比飙升237% 的亮眼增长,同时客流与会员拉新均呈现双位数高增长,清晰地验证了文化内容对于商业消费的强大驱动力。

它让“融创茂”从一个商业地名,蝶变为体验版纳风情的情感符号:在“三韵共鸣”的古老鼓点中,是民族血脉的赓续;在指尖流转的非遗体验里,是古老技艺的当代焕新;在特色市集的烟火气中,是社区生计与游客探索的双向奔赴。

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顾客所言:“在这里,我触摸到的不是冰冷的商品,而是版纳滚烫的、活着的人文脉络。”

数据的背后,是‘文化赋能商业’模式的坚实验证:档期内近两千名新会员的涌入及其近20%的消费占比,标志着项目对优质客群强大的吸附能力;而多项活动极低的费效比,更是为行业提供了“小投入、撬动大影响”的卓越运营样本。

未来展望:构建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

站在十年的节点,西双版纳融创茂的探索已超越商业本身,指向一个更宏大的命题:如何让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生生不息?

未来的蓝图正在展开:"非遗在场计划"将让文化体验从节庆亮点转变为日常存在;"非遗主题街区"将通过场景化营造,构建永不落幕的文化展演场;而"商业-文化-社区"三元共生生态,则将推动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居民从受益者升华为传播者。

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范式的重构。当非遗不再是被保护的遗产,而是可参与的生活;当商业不再是冰冷的交易,而是有温度的连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一个文化自信时代的到来。

这份十年答卷,既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在这个时代,商业因文化而更具温度,文化因商业而更具活力。这或许就是未来中国商业该有的模样:既有商业的理性,更有人文的温度。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