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护赛道下一轮竞争,是多条腿走路?
普遍被认为放缓的美妆个护赛道,上半年有不少公司交出了出色的答卷。
珀莱雅、上美股份等头部企业持续领航,毛戈平、丸美生物等企业也表现亮眼,展现出不凡的增长潜力。
此前沥金针对上百个重点上市消费企业的半年财报进行了盘点:40%靠搞副业增长!110家消费企业财报分析来了
洞察发现,包括美妆个护赛道在内的很多行业,都存在一个鲜明的趋势:那些保持增长的企业,大多采用了多矩阵、集团化、多品牌的战略布局。
比如珀莱雅,除主品牌外,旗下彩棠、Off&Relax 等子品牌发展迅猛,彩棠上半年营收 7.05 亿元,同比大增 21.11%;还有上美股份,韩束作为主力品牌贡献突出,新品牌newpage营收更是同比飙升146.5%,成为新的增长点。
还有“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导者”的巨子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31.13亿元,净利润高达12亿元,在主力品牌可复美、可丽金等之外,还拓展出了很多主打新成分、新功效的副牌,支撑了公司整体的增长。
良好的业绩是巨子给市场的一剂定心丸,更重要的是,在大家熟知的业务范围内,巨子生物也在打造更多的增长点。
在大环境趋缓的情况下,为什么包括巨子生物在内的部分企业仍然能保持增长,利润来自于哪?为什么它的策略行之有效,这对行业有什么意义?
单品牌进阶
复制大单品策略
用一个核心品牌切入市场、打造现象级大单品,是美护赛道典型的玩法。
这种策略的好处显而易见,大单品支撑的核心品牌,既拥有鲜明的辨识度,又能相对容易地建立和用户的情感连接,尽可能提升复购率。
所以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主打单一成分或者原料概念,还是依靠头部主播充分曝光,是很多品牌和大单品跑出来的共同路径。这种极致聚焦能牢牢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是品牌突围的关键。
具体到巨子生物,它的高利润增长,首先源于主力品牌可复美已验证的大单品打造能力。
这套模式远不止于打造一两个热销产品,而是一个围绕核心成分技术,进行有节奏、可复制的产品开发、心智占领与品类拓展的系统工程,其成功得益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强大的研发转化能力。
可复美的大单品演进轨迹,很清楚地体现了从解决核心问题到满足进阶需求的战略延伸。
医用敷料是可复美的起点,也是品牌构建专业信任的基石,让品牌在功效护肤市场获得了难以撼动的权威背书。
2021年推出的可复美胶原棒次抛精华则是破圈的明星单品,标志着品牌从专业线成功打入大众日常护肤市场。它精准抓住了“次抛”形态的便捷、卫生趋势,并将重组胶原蛋白的修护功效场景化、日常化。
在稳固了基础修护的心智后,可复美于2024年推出焦点面霜,以此在修护赛道精准切入更差异化的市场,到这里,品牌借助大单品策略,在修护赛道上持续进阶,巩固在修护领域优势地位。
回过头来看,这个策略其实也契合了当下护肤品赛道的两大趋势。
一个是成分党崛起,催生了功效护肤的品类红利,消费者对护肤品功效的科学性依据很看重。可复美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与专业医疗渠道的信任背书,提供科学上的支持。
另一方面,大单品战略的核心,是集中资源打造明星单品,从而高效占领用户心智,形成强大的品牌认知,随后再逐步延伸至其他品类。
这种“由点及面”的方式不仅强化了品牌的专业形象,也显著提升了营销效率。
一个品牌打不透人群
但一群品牌可以
当下消费者正在变得史无前例的细分。
Z世代要舒缓,熟龄肌要抗衰,油皮要控油,敏感皮要修护……单一品牌再也无法通吃所有人群。
多品牌矩阵是应对市场碎片化、穿越周期的必选答案,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集团化作战,构建品牌生态系统,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价格带与场景,增强抗风险能力。
巨子生物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尽管可复美依然以一己之力贡献集团超80%营收,但依赖单品牌的风险也显而易见:成分故事有上限,增长终会触天花板。
能看到的是,巨子生物的战略重心正明确地从打造一个超级品牌,转向打造一个品牌生态系统,目的是形成一个可复美引领、多个子品牌协同发展的“一超多强”格局。
转型的核心,是以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为基础,向其他生物活性成分拓展,形成多元化的技术池,不同的品牌可以从这个共享的技术池中汲取资源,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和人群进行精准定位,覆盖差异化需求。
比如可丽金定位中高端功能性护肤,聚焦30岁以上熟龄肌人群的抗衰需求,在配方奢华感和体验感上与可复美形成互补,共同巩固其在专业功效护肤市场的领导地位。
可预则聚焦家庭健康护理相关问题解决,以一站式解决生活健康小问题的工具箱品牌理念,将专业的健康守护融入日常。
利妍专注于更垂直的细分领域,面向女性护理来拓展市场。
欣苷与参苷两大品牌,以稀有人参皂苷技术为核心,专注于功效性护肤品及功能性食品领域,让中国消费者享受中国人参应用技术的成果。
一个品牌打不透所有人群,但一个集团可以。
对当下的美护赛道来说,多品牌恐怕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多渠道经营
互为增长备份
在当下的美护赛道,渠道能力也是支撑企业长期增长的核心变量。
品牌们普遍面临两大渠道挑战:一是线上过度依赖达人带货,起量快,但是利润空间一定程度上被挤压,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二是线下渠道价值正在重塑,消费者既需要专业机构的信任背书,也追求线下零售场景的体验性与便捷性。
能否构建一个自主可控、多维互补的渠道,是当下衡量品牌韧性的关键指标。
巨子生物目前的渠道策略,就有那么一点彼此备份、双向赋能的意思。
线上方面,巨子生物大幅提升自营渠道占比。2025年上半年,直销收入23.25亿元,同比增长26.5%,占比提升至74.7%。
其中,DTC店铺线上直销营收18.16亿元,同比增长13.3%;面向电商平台的在线直销收入暴涨133.6%至3.91亿元。
这些途径不仅仅只是销售渠道,更是品牌直接对话消费者、沉淀用户数据、进行产品迭代和会员运营的核心阵地。
这些动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除任何一方的影响力,而是降低对任何一个单一渠道的依赖,从而提升经营的主动权。
线下布局同样具有层次,既坚守专业药房、医疗机构渠道维持专业信任,又拓展零售终端与品牌体验店触达更广泛人群。
按财报数据,截至报告期末,巨子已经进入约1700家公立医院、3000家私立医院和诊所,超过13万家连锁药店及6000家CS/KA门店,并在多个城市开设了24家可复美品牌专卖店。
在零售渠道端,巨子生物一方面进驻丝芙兰等中高端美妆集合店,推动可复美等品牌触达中高端消费人群,借助丝芙兰的体验式营销,提升产品试用率与品牌溢价。
另一方面,在杭州、南京、天津等城市的核心商圈开设24家可复美品牌专卖店,通过沉浸式体验空间、专业护肤咨询服务,将线上积累的“专业心智”转化为线下消费场景,同时为品牌孵化新品、收集用户反馈提供线下触点。
可以看出来,巨子生物的渠道布局中,卖货只是其中相对次要的目标。企业真正想要的,是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渠道网络,实现了对用户关系的直接运营、对市场趋势的敏捷反应,最终为多品牌、多品类增长构筑一个坚实的基础设施。
沥金点评
随着美妆个护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需求愈发多元与细分,多品牌、多品类战略确实成为许多企业寻求持续增长的重要路径。
这一模式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场景与价格带,增强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并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但另一方面,多品牌运营不仅意味着更高的研发和营销费用,也对企业的渠道管理、供应链协同和品牌差异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巨子生物来说,新品牌能否成功孵化、实现自我造血,尚需时间检验,多运营阵线也意味着更高的管理复杂度,子品牌之间如何避免左右互搏、形成合力,是对集团战略能力的长期考验。
但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巨子生物的路径为中国美妆企业提供了一个范本,打赢一场战役靠爆品,但打赢整场战争,要靠矩阵、靠渠道、靠组织。
未来美妆赛道的竞争,早已不再是单个产品的较量,而是整个品牌生态和运营效率的比拼,唯有系统优势,才能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