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30平方公里拟交北京管理 “飞地“是怎样的模式
(赢商网河北站报道)正定拟将3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交由北京方面管理,媒体传说的”飞地”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模式?它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区域竞争中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近日,石家庄市副市长、正定县县委书记、正定新区党工委书记王韶华在接受《石家庄日报》专访时透露,在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时,正定县采取了“飞地”政策,拟将3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移交给北京方面,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一极,带动智能硬件、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在正定的创新发展。
“飞地”一说既出,媒体纷纷予以关注。事实上,这一模式固然新颖,但也并非正定所独创。早在去年初,《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的相关报道就提及,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概念尚未脱胎之时,被视为首都经济圈支点,却又陷入建设资金瓶颈的曹妃甸,已经自上而下希望与北京对接社保、分享税收,以“飞地”模式承接北京的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化工、节能环保、物流贸易等产业,建设“北京产业园”。其他邻京县区也早已有所行动。
产业“飞地”具体内涵是什么?赢商网小编遍查当时报道,也未找到准确说法。作为《国际法》上一个重要的概念,飞地是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用在区域产业协作上,结合相关媒体报道,赢商网将产业“飞地”的要点提练如下:1、对接社保,“飞地”希望与北京实现社保制度对接,建立统一信息大平台,医疗报销一卡通,劳动就业一卡通,享受同城化公共服务。这一条,旨在解决产业转移中高端人才的顾虑;2、分享税收,不用说,这一招儿是让当地政府放心,不必担心因产业转移导致税收流失;此外,还有与北京在工商登记、食品药品监察和消防安全等方面互通互认;建立“同城”电子支付结算商业票据集中交易等。千言万语,归根结底,就是通过公共服务的提升和利益上的共赢,让产业转移的各方更有动力。
从此前的媒体报道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对接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飞地”模式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的体制创新。
相关新闻:正定正谋划申报“国家级正定新区”
9月14日 新当选石家庄市长的邢国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正“积极谋划申报国家级正定新区,构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作为省会‘十三五’建设发展的主战场,努力把正定新区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试验区和对外开放的引领区”。这是官方首度证实石家庄将把正定新区申报成为“国家级新区”。
9月22日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赴正定新区调研。他强调,要按照赵克志书记关于省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正定新区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实施省会城市向北跨河发展,构建“一河两岸”城市发展格局,努力把正定新区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加大新区项目建设力度,今年能够开工的项目要全部开工,已开工的项目要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