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街区制一点时间 住建部表示推广街区制不会一刀切
国务院今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其中,“路线图”中提到的推广街区制一时间引发热议,众说纷纭。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国家文件里是怎么说的: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那么今天,就让小秦帮你理一理,到底什么是街区制?为什么要推广街区制?有哪些阻碍?该如何推广→
街区制?什么“鬼”?
说到街区,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剧里面宽敞、错落有致的小区。
人们三三两两散坐在街边的咖啡馆走廊上,迎面跑过的青年微笑着与你打招呼,耍酷的孩子在不远处玩滑轮。街道的转角处,有步行可达的百货超市、书店、面包房……没有围墙的隔离,没有保卫的森严,平和舒缓的气氛在街面上流淌,每个人都在自得其乐地享受生活。这就是典型的街区生活。
街区制,就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上建设房子,且不设围墙。
街区能治“城市病”?
“城市病”,该治了~~~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日新月异,也显现出不少问题: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不断加重……
不可否认,封闭小区是当前“城市病”的一大病因。随着大宗用地开发越来越普遍,宽马路、大广场、超大封闭社区的形成,迫使人们不得不开车出行,却拥堵在路上。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不但造成街区宜居性不高,社区活力缺乏,也令不少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缺乏幸福感。
“我”家的“墙”不能拆!
“小区围墙跟城市交通拥堵能有啥关系?”“街区制让外人随意进出小区,还能和谐安宁吗?”……
文件一出便炸开了锅,有支持,有质疑,有反对。不少人觉得,如果能居住在一个封闭小区,特别是单位大院,那真真儿是极好的——外有保安守门,内有绿地红花,闲杂人等不得入内,不仅显得有身份,住得也安心。
实话实说,街区制的优点就是:可以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而人们担心的是这些问题——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老人和小孩的安全怎么保障?有小偷怎么办,物业应该怎么管?公摊费会退吗,难道白交了?……
住建部:街区制≠拆围墙
群众呼声一大片,国家当然得说清楚。24日,住建部新闻发言人进一步给出了官方解释——“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并不是“一刀切”,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拆围墙”。在落实《若干意见》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三点:逐步、酌情、依法。
1逐步:推广街区制不会一刀切
住建部回应称,要认真全面理解好“逐步”两个字。“逐步”就是要有计划,要有轻重缓急,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一哄而起”,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拆围墙”。
打开住宅区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把围墙拆了,以开放整个社区,而是为了“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2酌情:并非所有小区都打开
住建部指出,在具体实施中要制定细则,特别是各省、各城市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在制定办法过程中,肯定还要听取市民意见。
同时,只有影响到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景观和管理的超级大院和住宅小区才是未来需要打开的。3依法:尚需立法实现法治化
回应称,实施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的过程,都会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考虑到大家担心的利益关系,并依法依规解决好民众诉求,切实保障大家的合法权益。
请给“街区制”一点时间
万事开头难,我粉在质疑新生事物时不妨也多思考一些。封闭式小区确实有好处,但对城市交通而言无异于一个个“拦路虎”。
而街区制将为你带来更多→
① 出门有路。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堵,大量的道路资源却被封闭在小区里闲置,推广街区制,不仅出门就有通途,还能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
② 资源共享。街区,能将封闭小区内的其他资源,例如绿地、停车场、小商铺等公共化,带来更多的商业活动。这些神经末梢被激活,整个城市的经济会更有活力。
③ 告别“冷漠”。被激活的还将有社区活力。街区制将带来更多公共空间,将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告别冷漠的围墙,给整个社区带来生活气息。
或许,不是推广街区制让人没有安全感,而是长期封闭的小区环境让我们容易缺乏安全感。但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总需要过程,我们应该相信,街区制所带来的,除了安全感,还会有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