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荣茂:公司不一定是追求规模上的扩大 稳健经营为首
“这两年销售目标没有往上提,这其实是管理层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在一轮快速增长以后,我们想静下心来,把质量、运营水准搞上去,财务指标更充实。”
3月30日下午,在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2015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此前少有发言的主席兼执行董事许荣茂终于开口,如是回应世茂销售是否出现反弹性上涨的提问。
数据显示,2015年,世茂房地产合约销售额为670.4亿元,营业额为577.3亿元,同比增长2.9%;由于年内开展库存清理,加之年底低价促销季政府安置房入账,毛利率由32.5%下降至28.5%,扣除政府安置房影响,毛利率为29.2%。
“公司很多三四线城市项目不主动推向市场,甚至把速度放慢,因为价钱太便宜。”许荣茂称,如果要冲业绩,其实世茂去年可以销售更多。“多卖几十亿是很容易的,但会牺牲利润,所以还是要稳健经营。”
与此同时,曾经凭借一二三四线项目快速发展作为增长主要动力的世茂,现在正积极回归一二线城市。该公司副主席兼执行董事许世坛介绍,公司由去年11个区域缩减至9个区域,在去年购地200多亿元中,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福州、厦门及香港。
“三四线城市项目比重在下降,以前可能占30%,现在降至10%-20%。”
去库存与聚焦一二线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询得知,2013年、2014年及2015年,世茂房地产营业额分别为415.03亿元、568.81亿元及577.33亿元,毛利率则分别为35.3%、32.5%及28.5%,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为73.90亿元、81.04亿元及61.16亿元。
对此,许世坛在业绩会现场解释称,净利润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在2015年集团启动了去库存的举措,已竣工的库存从182万平方米降至约130万平方米。“以前有问题的土储可能比较多,但今年看来又消化了一大半。”
许世坛指出,诸如东北地区、福建部分三四线城市仍存在一定库存压力,世茂房地产采取的措施是“以销定产”策略,有多少人买楼就盖多少。他乐观地表示,三四线城市的好处在于可以以销量定产量,希望通过两年左右时间把库存整理好。
按照世茂房地产的计划,2016年销售目标制定为670亿元,与去年持平。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公司控制供货节奏,对三四线城市及部分同质化产品库存较多的项目暂缓开工及供货,其中供货涉及210万平方米,约为250亿元货值。同时,对于利润率较高的一二线城市,适当调节销售速度。
另外,“持续加大力度清理老旧库存”也成了今年的重要目标。而许世坛回应观点地产新媒体提问时表示,相对于公司670亿元销售而言,130多万平方米已竣工库存的占比较低,因此年内没有必要再采取类似去年大规模去库存的动作。“但还是得去库存,否则势必有新的库存。”
“就整体而言,公司旗下三四线城市项目布局逐步减少,新补充的项目基本位于一二线。三四线城市项目比重已经降至20%或是10%左右。”
同时对于现有三四线城市项目,许世坛则直言并不担心存在销售压力。他强调,尽管三四线城市项目去化周期相对慢,但这些项目对公司影响很小,主要由于土地成本较低。截至2015年底,世茂房地产土地储备平均成本为2957元/平方米。
世茂房地产在年报中也宣称,将发挥土地和建造成本的优势,即使仍可能有去库存计划,力争毛利率“长期维持在28%至29%。
许世坛还透露,长三角依然是世茂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包括上海、苏州、南京等地近期房价均已有所上涨,福建区近年来年均也贡献销售逾100亿元。过去一年,公司已在购地方面投入逾200亿元,今年购地量也应该在200亿元左右。
“有机会(购地金额)可能高一点,没机会就会低一点,整体还要看市场的波动。”他表示,从长远看,除了长三角、福建,公司希望在北京、黄渤海等地区加大布局,另外在华中、华南也希望适当增加一些土地储备。
此外,许世坛多次表达出对2017年、2018年的期待。对此他解释称,公司于2015年、2016年会主要在一二线城市投入,未来两年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增长”。
稳健经营为首
相比于销售额,在业绩会现场,世茂房地产管理层更乐意去讨论过去一年在经营层面的稳健表现。
世茂房地产披露,2015年公司销售回款约为570亿元,回款率由80.2%提升至85%;年内集团整体融资成本降至6.9%;截至期末,可动用资金达424亿元,包括手持现金264亿元及未动用银行贷款额度160亿元。
而较少发言的许荣茂也公开强调,一些房地产企业采取快速扩大规模的做法,今年还打算继续购买很多项目,但公司管理层认为稳健的经营,才能应对市场的波动。“所以公司不一定是追求规模上的扩大,而是希望获得利润、品牌等方面的提升。”
“现在三四线城市说不定会迎来新一轮的机会,有些省市已经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土地可以更改性质。所以,市场正在往回暖的方向发展,世茂在三四线城市主动放慢速度,这是稳健经营的一个点。”他如是声称。
在扩张方面,据许世坛介绍,过去世茂房地产基本是独立购地开发,而随着开发商集中一二线拿地,土地成本逐渐提高。在此情况下,公司制定三个途径,包括与国企或小开发商合作开发,收购其它企业手中的项目,以及谨慎地通过招拍挂拿地。
“公司3月初刚刚在北京五环收购了一块土地,如果招拍挂可能单价达到5万,但公司购地价3万左右。”
于此同时,商业地产物业作为“核心资产之一”,也受到世茂房地产的重视。数据显示,
2015年该公司酒店及投资性物业实现收入31.38亿元,同比增长25%;经专业估算的主要投资物业及酒店的市场价值,达到617亿元(2014年为574亿元)。
对此许世坛不无得意地表示,公司持有性物业估值617亿元,其中一半是商业,一半是酒店,它们都是“超级核心的物业”。
不过他也表示,为增加毛利率,在考虑出售一部分的商业固定资产。据透露,曾经有投资者出高价购买公司部分物业,但公司并没有同意出售。
除了收取稳定租金,持有性物业在对冲汇兑风险方面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据世茂房地产披露,2016年公司计划偿还外币借款等值人民币132亿元,外币借款余额由2015年底的等值人民币337亿元下降至205亿元,占比从48%降至32%。
许世坛透露,今年偿还的外债借款等值人民币已经达到60多亿元。“公司在香港有大型酒店,以及很多豪宅项目,将来会有一两百亿港币的收益,因此外汇对冲风险已经降到最低了。”
除此以外,2015年世茂房地产也陆续探索物业费收益权证券化、购房尾款资产支持专项管理计划,并成功发行。对此,该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汤沸表示,这种证券化产品不但是降低利率,也是对房地产金融的一个探索。
“公司今年会对酒店、自持物业,商业自持物业做证券化的探索,也包括可能对库存的产品的证券化的探索。”汤沸对观点地产新媒体透露,如果条件允许,今年世房或许会推出酒店的REITs产品。
以下是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2015年业绩发布会问答实录:
现场提问:第一个问题,之前管理层有提到过去库存,老项目占了总项目的八成左右,今年如果一直提去库存的话,毛利率会不会继续有压力?公司怎么稳定毛利率?
第二个是世茂房地产和世茂股份之间怎么避免同业竞争的问题?有没有进一步的重组计划的时间表?
第三个是去年公司的人员变动挺大的,能不能解释一下这方面的原因?
许世坛:关于去库存,在2015年的力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公司已经提前达到了目标,我们从180多万平米的库存已经降到了130多万平米,相对于我们一年六七百亿的销售来说,这个库存量应该是比较低的,所以今年其实没有更大的去库存的压力。我们希望是保持这种库存量,所以没有必要再采取2015年这种大规模的去库存的动作。
当然我们还是得做的,如果不做,势必有新增的库存。同时今年,特别是去年4季度开始,很多的城市都出现了地王,也出现了价格的上涨的趋势,我们的很多项目现在都在涨价。我相信这种项目的涨价也可以帮助清理库存对毛利的影响,所以今年包括未来几年,如果市场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还是希望毛利可以维持在现有的水平。
第二是世茂房地产和世茂股份,我们是在竞争中做了很多的工作,因为我们特别是今年已经在启动商业资产的注入,今年会注入深圳前海项目,还有杭州浙江项目,还有南昌的项目,大概有60多亿的资产会注入到世茂股份,我们相信通过这个动作可以让世茂股份更专注于商业地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融资。
第三,刚才也提到了我们现在在做架构调整,从11个区变成9个区,包括内部也在做架构调整,当然这种架构调整主要还是提升效率,同时也希望我们深耕这十几个重点城市。这样的话,第一个是增加效率,第二个是降低成本,对公司的效率和效益都是有好处的。
现场提问:关于三四线库存问题,因为库存都是很厉害的,那么批地方面会不会怎样处理?或者是想退出那些三四线城市?会怎么退出呢?会不会再采取一些降价的措施?
许世坛:关于土地,主要分为九个区位,有一些是一二线,也有一些三四线。整体差异来说,价格是和一二线的慢慢增加,慢慢减少三四线,今年也已经减少了一些,我们新补充的都是一二线,其实三四线都没有买的。
以前三四线可能占30%,现在可能是20%或者是10%,都是有一定的比重会在三四线,但是比例在下降。
其实现在可以看到一些一二线好一点的城市,库存去化是6个月,有些差一点的城市,可能要12个月,那三四线城市可能要20个月,所以我们现在就对三四线来说都会细分一些。因为有一些三四线都很好,比如说北京、上海周边的三四线,其实销售是很好的,有些三四线可能差一些,不能简单说。
其实三四线对我们的影响很小的,因为土地成本很低。所以现在我们三四线的策略是可以卖多少就建多少,唯一的问题是去库存的时间会长一点。
现场提问:会怎么处理一些发展不好的三四线的土地?
许世坛:其实三四线的土地有很多处理办法的,比如说可以合作啊,有些可能是土地的问题,我们退回给政府,有些可能会减慢开发的步骤,都要通过适合的办法,我刚才也讲过三四线也不是全部都退的,所以要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现场提问:公司说是聚焦九个城市,因为最近很多开发商都说是撤出三四线,聚焦一二线,其实土地的竞争非常激烈,公司会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获取新的土地?
公司今年规模没有增长的话,从利润上来讲会比较看好哪一个区域的利润增长?
在香港今年有没有投资的预算?
最后一个问题是看到公司做对冲,会不会考虑外汇对冲的规模,还是说是主要通过偿还,会把外债偿还掉,现在外债是多少的水平?是从多少水平减到30%?也就是外汇方面是怎么控制?
许世坛:第一个是聚焦15个城市,总共是9个区域。实际上在土地收购上,当然大家都会集中的好的一二线,所以一二线城市的土地是很容易出地王的。我们会有不一样的办法,一是合作,比如说和小的开发企业合作,可以提升售价,也可以降低成本,我相信合作是比较好的拿到比较便宜的土地的方法。
二是通过收购,有一些小的开发商,或者是对市场把握不是很好的开发商。
当然我们还可以去招拍挂,不过我们不会去拍地王,还是会比较谨慎一点,我们会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的情况再考虑。
关于销售利润增长区域,当然主要是长三角,特别是上海周边,包括苏州、南京都是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另外是福建。在福建已经连续四年都是销售第一,整个福建区销售都是一百多亿,这个会是比较大的利润点,但是长远,我们还是希望在北京环渤海、华北地区可以加大布局,另外在华中、华南也希望可以适当的加一些量。
香港投资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个比较大的酒店在建,有1300多房,在九龙也有一个豪宅的项目,暂时来说不会加大在香港很多的投入,我觉得主要还是先看后续的很多其他因素。
最后一个问题是外汇对冲,实际上我们主要控制外汇风险,还是通过这个还款,刚才也说了,我们现在外汇占48%,是通过我们今年还了130多亿之后,只有30%出头,实际上如果是30出头,也就是200亿左右。不过我们在香港有大型的酒店,有很大的豪宅项目,将来会有一两百亿收益港币,外汇对冲已经降到最低了,通过还款今年外汇对我们来说风险是很低的。
现场提问:外汇的用途主要是在香港买房吗?
许世坛:不是,现在主要是通过国内人民币的发债,还调香港的美元和港币的外债,这样外债的比例就会降低很多。
现场提问:今后外债的用途主要是什么?
许世坛:现在没有太多的外债,都是在还,没有太多新的外债。
现场提问:以后香港的开发也是利用境内的发债?
许世坛:香港的开发已经安排好。
许荣茂:我补充一下外债,我们说今年要还130亿的人民币的外汇,其实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还掉了60多亿,只有今年再还70多亿,那我们剩下不到200亿的外债,因为我们在海外的合资项目也将会产生很好的外币的现金流,用那个现金流来抵偿外债的偿还,差别已经不是很大。当然刚才说了,我们也在做一些金融产品,在对冲,我们会把这个外汇的风险比较低。
现场提问:去年做了一些金融创新,对于一些物管收益证券化,证券化的模有多大?今年会不会再做一些证券化的动作,对公司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是不是降低了融资成本?或者是多了一些现金流回来?还有是去年买了一块地,我看了成本只有9千多元,你怎么看最近香港楼市的政策,有没有考虑在香港买地?
汤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我们去年做的两单证券化,一个是物业收益权的证券化,是用物业的租金打包的。另外一个是尾款的资产证券化。这两单是国内的首单,我们做了以后,大量的其他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在参照。我们做的物业的证券化规模大概是十几个亿,把我们所有的物业公司的租金收入打包。另外的一笔尾款的证券化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因为国家的政策可能在按揭的放款上会有时间的延迟,所以我们通过证券化的打包产品卖到了市场上,有投资者来购买,这两个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非常好。
这个产品一个是发展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一些金融产品的创新,另外这些产品随着国家的整体利率下调,一般都是金融机构和银行购买,利率非常便宜,在5%左右的水平,所以我想说这种证券化产品不但讲利率,也是对房地产金融的一个探索。我们今年会对酒店、自持物业,商业自持物业做证券化的探索,也包括可能对库存的产品的证券化的探索。
许世坛:关于香港的土地问题,实际上还是长期看好的。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长期还是供应不足的,但是香港可能是市场化比较成熟的一个地方,实际上如果是按照购买力来说,香港的房价是偏低的。
当然香港可能受外部的影响比较大,但是我们的土地比较好,有高层,也有低密度的,但不会这么快推出,可能是2018、2019年,还有三四年的时间,我们相信下一个周期可能更好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