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延伸产业链深耕市场 3-5年开设1000家线下书店
私有化后的当当,正变得越来越垂直。日前,当当在其2017年出版物供应商大会上宣称,目前图书销售额占其总交易额的六成以上,当当以超过45%的市场份额稳居图书市场之首。2017年,当当要做品质阅读,重塑供应商关系,并预计未来3-5年开设千家书店。
上海尚益咨询总经理胡春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电商马太效应强,做平台的窗口期已过,现在做平台越来越难,而在黏性大的类别上对客群上进行深入开发还有机会。图书市场的一大特征就是黏性强,尤其体现在书评上——易于社交,能够更好聚集和沉淀用户。当当可以以此为堡垒,通过客户向外围其他品类延伸,这样的战略更为稳健,可进可退。
深耕图书市场
俞渝和李国庆夫妇1999年创立的当当,以在线图书销售业务起家,一度与卓越网、淘宝网成为中国并驾齐驱的早期电商三巨头。2010年,当当头顶“中国亚马逊”概念赴美上市,上市当日市盈率超过100倍,创下当时在美上市公司市盈率最高水平。
上市之后,当当开始扩充品类,试图向百货化转型。遗憾的是,这并未能扭转用户对于其图书电商的定位。
2016年9月21日,当当网宣布私有化退市。而彼时国内的电商市场早已今非昔比,图书成为当当目前唯一可以与天猫、京东相抗衡的品类。据易观数据显示,2016线上出版物市场稳步提升,线上图书零售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当当以45%以上的市场份额持续居于首位,京东和天猫分别以21%和16%次之。
易观电商高级分析师杨亚琼介绍,当当在图书市场上保持强势,一来是因为其在图书市场形成的品牌认知以及资源积累,二来是因为当前80、90后作为主要网购用户,少儿图书和经管类图书是网购占比最高的品类,当当在这两个市场上布局较早。
但她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随着电商新模式的探索,线上的图书市场排名可能暂时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差距会逐渐缩小。“当前电商对产业的渗透是综合性的,不仅仅是渠道。京东、天猫活跃用户占比大,资源上有优势,以数据为中介,能更好的衔接上下游,或对当当图书霸主地位产生一定威胁。”
事实上,当当目前的角色也不仅仅是图书销售渠道,而是整个文化阅读产业的运营者。在线上图书渠道之外,依托网上购书、数字阅读大数据和图书改编IP等核心资源,当当成立了当当网影业、上线了当当网艺术,同时还有自有品牌的硬件阅读器产品等。李国庆表示,这些都是当当网文化产业链的延伸。
据悉,2017年,当当将推出线上问答业务,做图书行业的豆瓣和知乎。具体来说,当当不会再做一个图书App,而是在当当、当当读书这两款App上增加问答和社区的功能。在当当网副总裁兼出版物事业部总经理陈立均看来,“很多问答都是源于作者和出版社编辑,当当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经营线下书店
2017年,当当的战略也主要围绕着图书品类展开。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体书店业务的推进。当当预计未来3到5年内将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
当当曾经是实体书店的颠覆者,现在却要从线上回到线下。事实上,另一大图书巨头亚马逊也在推进线下的书店业务。2015年11月,亚马逊在美国西雅图开办了第一家自主经营的线下书店,看书的同时可以体验亚马逊的电子产品。而根据当当的说法,其希望通过线下市场的培育来进一步刺激整个图书市场的活力。
2016年,当当首家“O+O”实体书店在长沙开业。目前线下的实体书店已经达到143家,分为S类综合书店、A类标准书店、B类儿童书店、C类超市/机场书店、D类县级书店等7类,针对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用户需求个性化定制。
杨亚琼分析道,“线上+线下”的模式,强调的是产品和体验的同步。线下书店除了卖书,也与咖啡、文创、展览等进行结合。一线城市文化消费场所较多,而二三线城市饱和度不高,当当更多在二三线城市下沉,与购物中心和政府进行资源的置换。依托线上数据,线下也能有更好的布局。
但一旦进入线下,各项固定成本也会随之而来。当当网采取寻求合作的模式:一是商业地产,书店为项目带来客流,而项目则回馈给书店更多的服务和空间。二是政府,很多地方政府乐意在本地有一家类似诚品、方所的优秀书店。
当当新业务总经理张巍表示,当当私有化之后,没有了上市的报表压力,可能会把过去为了冲规模而做的一些低毛利,甚至是亏损的品类干掉,无论是日用百货、服装还是3C。这样一来,当当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图书上。
此外,陈立均介绍,在继续提升图书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当当更要做的是品质阅读、重塑供应商关系,维护行业秩序。一方面,在图书品质上,坚持良币驱逐劣币,对于古籍、艺术类、专业书、学术著作领域有专门人员投入、流量支持,甚至利润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供应商层面上,规范价格,保证出版社利润,坚决抵制恶性价格战,降低运营成本,让利顾客,但坚决抵制促销价格战。
业务之外,陈立均表示“当当肯定会在A股上市,至于其他任何形式,董事会最后会授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