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寒冬中,未来哪三类影视公司将很快被淘汰?
前两天爆出小米影业宣传部门解散的消息,其影业10余人或调岗,或离职。据媒体报道其在当初刚刚成立时,曾想参与制作电影,甚至想用大数据预测票房,用VR手段做电影宣传等极度奇葩的事情。如今的部分解散基本也在预期之内。可以说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国内电影市场大好,资本大跨步介入,几乎各行各业都想进入电影行业,成立影视公司捞金。
而2016年却又是一个“所谓的”转折点,当看到市场不景气时,资本却跑得比谁都快,于是造成了大量公司没有资金支持或项目举步维艰,甚至面临解散的局面。包括小米影业这类有互联网巨头背景的影视公司,在接下来都面临解散的危险,更何况是一些没有干爹、没有资源的其它中小影视公司。下面分析预测一下,未来的时间里,哪些影视公司将被淘汰:
人傻钱多的金融背景影视公司
由于前两年影视行业前景大好,大量组建影视公司是整个行业喜闻乐见的事情,一些金融背景的投资公司也纷纷成立影视公司或影视基金,专门参与投资电影。这一类影视公司并没有影视基础,甚至凭兴趣爱好来投资,每个人都号称一年有10亿基金,专门投资影视项目,但这也正是完全不懂行的体现。首先,一年当中,有几千亿的基金在投影视,但真正影视项目需要的盘子,顶多才百亿多;然后,真正的好项目,他们投不进去,只能投一些很外围、满天飞的项目,并且还得接受高溢价。
基本上,这一类影视公司投资的电影,有95%以上是亏损的,经过这两年的洗礼,到了2017年之后,这些基金开始变得“谈电影色变”,纷纷解散或者撤资。另外,这类影视公司的属性注定了它只能加磅,不能操盘。而且他们只能看到演员合同、导演合同,看到剧本,看到预算表才能过顺利过会,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的影视公司。
为了资本市场炒作而成立的跟风公司
可以说互联网进入影视行业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最早的乐视,到阿里、到腾讯、爱奇艺、合一、58同城、陌陌等等,这些互联网企业成立公司,他们的侧重点与传统的影视公司不同。这就要回归到影视公司最核心的部分,即抓内容的能力与码盘子的能力。但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是很难具备的。很多公司的人员构成,基本以宣传、运营、策划、商务等为主,没有真正影视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更没有自主研发项目的能力。之所以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几年过得还算不错,那只是因为整体的大环境优势,是一个猪都能飞的局面。但随着观众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对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以渠道资源、商务植入、投资为主业的公司没有制作和孵化项目的能力,没有干货也没有资源、没有评估能力的话在未来很难立足。
如果说互联网公司做影视还有获取用户这一理由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还有一些主营业务和影视传媒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例如重工机械、鞭炮、有色亲属等等,完全就是为了炒作市值或者包装上市,才纷纷并购其它影视公司或者自己成立影视业务部门。这些玩票性质的企业本身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不纯,当影视火时就做影视,当VR火时就做VR,完全是什么概念火就跟风在市场上炒什么,他们怎么可能做出好作品?
没资源的中小型影视公司
从近年来的影视格局来看,两极分化越发明显。影视行业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它是极度需要资源对接、置换的,资源和人脉对于一家影视公司至关重要,那些企图用钱来搞定一切的人,要么被淘汰,要么在被淘汰的路上。在国内,拥有自主操盘、具备码盘子能力的影视公司大概20家,对于没有太多资源的中小公司来说,他们很难攒出很有价值的盘子,依然还要与大公司进行对接。尤其是一些非北京、上海的中小影视公司,他们想自主操盘做院线电影,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做了,就市场结果来看,也是接近100%都在亏损。一些中小影视公司,不论是制作公司、发行公司、营销公司,做砸一部,就很难翻身,意味着基本要解散。尤其是2016年暑期过后,融资难和持续亏损是中小公司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一家影视公司来说,首先要弄清楚究竟你是制作公司,还是投资公司。如果是后者,那么未来基本很难生存,好项目很难轮到你来投,周星驰的项目不会给你投。那么,除了北京这一线的20家公司,其他公司就没有活路吗?影视行业是资源换资源的行业,你手里得有资源,才能跟别人换到资源,这资源可以是绑定了一个演员、导演,他的戏都能捆绑参投,或者踏踏实实的孵化电影项目,用好剧本作为撬动资源的杠杆,通过好剧本与一线公司对接等等。总之,非一线的公司手里必须有一张牌可打。如果是没项目、没资源、没核心人才的三无公司,在未来将会异常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