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从传统思维到新兴模式 引爆情怀做强茴香企业
————第12届商业地产节“变革有道”系列专访
编者按:消费升级、互联网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迭代周期不断缩短、线上与线下渐渐融为一体,过去的2016年,是商业地产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一年,也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而在已经到来的2017年,我们看到购物中心的场景时代已经到来,行业、业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交互、融合的不断探索也将带来无限的可能。创新无边界,变革亦有道!赢商网特别邀请业内精英现身说法,共探场景时代的变革之道。
(赢商网云南站报道)茴香的存在,是一种情怀,一段走心的岁月。不论是涉足餐饮、娱乐、还是房地产,都能看到茴香的印迹和腔调,这是无可复制的基因。经历十余年的沉淀和积累,现在旗下拥有“中和会”“原点”“Dream”三个酒吧品牌;“味彩”“熙楼”“蜀将”“南洋小厨”“七步香”五个餐饮品牌,餐饮涉足中餐、火锅,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领域要去尝试。一向低调的茴香集团,在商业地产蓬勃爆发的几年里,主客观条件并存的情况下,没有肆意扩张,反而潜心做出了文化调性浓郁的南强街。在甲方、乙方角色的扮演中,更能深刻体会到市场的核心冲突点何在?
昆明茴香(集团)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副总裁陆春
赢商网:商业地产将会告别野蛮生长阶段,通过各种模式创新进行良性修复,进行中国式的突围。在存量时期的商业地产行业,您认为有哪些挑战和机会?
陆春:对于茴香来说,一直就是家族式企业模式,面对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茴香也在与时俱进,现阶段对公司的人事架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专业化运作。而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有了更高的格局和眼界。因此,不管未来这个市场如何变化,茴香都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首先,茴香在2014年到2016的三年当中,由于开发南强街项目,对于其他餐饮娱乐品牌,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升级。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店面都进行了整顿和关停止血,到目前为止剩下的品牌中,90%都是处于盈利状态。新开业的诸多购物中心,我们合作的少之甚少,对于选址方面,由于个人曾经也是甲方出身,深切的感受到,交通和区位以及所有的运营细节,对于品牌商家来说,是多么的性命攸关。而现存的购物中心当中,完全能够做到这些的太少。其次,未来三年,各种外来开发商集中入市,而这些开发商在商业运营方面都有专长和优势,对于整个市场起到一个正向的引导作用,当然也会给已经开业的场子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南强街处于市中心位置,也是四面埋伏,自然也是压力不小。庆幸的是,南强街不论是从物业建筑、商业定位、运营支撑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接下来,会集中资源开发南强街二期。
赢商网:中产阶级被誉为未来中国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在您看来,中产消费的特征有哪些?应如何满足和挖掘中产消费?具体到茴香集团,如何做的?
陆春:近几年来看,中产阶级集中在80、90年代生人,他们通过父辈的资源积累,各种生活负担都相对轻松。相反倒是我们认定的消费力很强的60、70年代生人,通过经济萧条的一番洗礼,有些经济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并且这一群人,进购物中心消费的频次相对来说很低。就餐饮而言,温饱已经不是餐饮消费的第一目标了,品味更好,体验更赞、感受更新、选择更多的诉求被各大餐饮信息平台大力发挥,吃饭看卖点和选择看评价的习惯已然形成。每一次好评,不仅是在给服务的商家品牌投票,也是在给自己的阶层属性投票。两个方向的商业探索得到了中产阶层的肯定,一个是城市内的餐饮选品,以Enjoy为标杆,另一个是媒体上的餐饮内容,以舌尖上的中国为标杆。例如:茴香的旗下的七步香,基本上是全客层的消费群体;中和会则以60、70年代生人为消费主力军;Dream则以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为主要客群;味彩主要以家庭消费为主,还有婚宴的辅助。每一个产品线都有针对的细分客群,所有品牌的组合又覆盖了全客群。这也是茴香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赢商网:对于“购物中心的场景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商业竞争在于场景的塑造”的说法,您如何看待?
陆春:无论是购物中心还是品牌商家,场景塑造和空间打造,都是一件富有远见的好事。首先,现在的消费者喜欢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处的场景,以及场景中自己浸润的情感。人们需要更多场景来满足自己的不同需求,哪怕是不能实现的空中楼阁似的需求。商品不再是作为传统的物品,而更多是发轫于场景的体验。场景成为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主张要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视为连接不同个体制造场景的工具……如同莎士比亚口中的衣服,手机屏幕会泄露我们的秘密,我们喝的咖啡,去的咖啡馆,使用的APP,看的书,都会告诉他人我是谁。其次,流量批发红利的时代过去了,迅速登场的是社交关系,是人格连接。从这个层面来看,茴香在这几个方面都慢慢有所偏重。味彩翠湖店,七步香餐厅,不论是产品、环境、服务各个维度,都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的舒服用餐体验去考量。我们也希望未来,所有的品牌都能够实现场景的体验。
赢商网:餐饮品牌从哪些方面和方式植入内容,营造特定场景提供服务和产品?
陆春: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只要开个店,就能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用户是有升级需求的用户,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享用安全、健康的美食。他们也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体验更好的服务。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茴香旗下的多个品牌,也都进行了升级调整,除了产品是核心,环境、服务、文化都是我们的重要维度,尤其是文化,从品牌的呈现到项目的运营,都能感受到老板的情怀。
赢商网:购物中心的社交化属性将被进一步强化,社交经济在餐饮品牌运营中有哪些新思路?
陆春:产品型社群的核心,就是用产品辐射情怀,用情怀凝聚用户。新兴的餐饮通过各种创意迎合并吸引人群,在餐厅经营定位、装修风格、菜单上进行文化意境创造,小到装饰物的选配、菜名的斟酌,大到每道菜的分量,售价与成本的比例,都打出精心设计的“情怀策略牌”。例如,七步香就是怀旧为亮点,所有的产品和环境打造都以此为核心,必然会引起某一群人的共鸣。七步香所传播的豆腐文化,除了用产品与消费者互动对话,还打造了一个博物馆,除了去展示,去传播,去传承,更多还有就是沉淀。
社群靠什么吸引粉丝?创建社群,首先要吸引粉丝的注意力。作为人与人的聚合,缺少了真实粉丝的存在,社群自然无从谈起。借助不同的平台汇集粉丝,并打通与社群之间的通道,这样才能完成社群建设。并不是单纯依靠过硬的产品,也不是用售后或技术专利打天下,而是对“家庭归属感”的塑造。比如,茴香集团内部也在组建一个悦跑的俱乐部,这里首先由我们的员工发起,接着我们吸纳会员加入。当这个社群成规模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凝聚力。我们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去演绎和创造,就有了更多的空间和舞台。
最后特别强调一点:没有爆款,就没有社群。餐厅打造爆款是为产品建立社群的手段之一。我们的餐厅和品牌想要快速聚拢人气,绝不能靠单纯的数量来覆盖市场,而是要针对单一菜品进行爆款式操作,把一款最优秀的招牌菜做到极致,把它做成经典,吸附尽可能多的用户和粉丝。爆款可以引爆情怀,而情怀是令消费者持久地凝聚注意力于招牌菜或者说让品牌从单纯好吃转变为精神产品的“情感升华”。
赢商网:属于IP的时代正在来到,IP对购物中心运营和品牌商家商业模式创新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利用?
陆春:IP就是有一种自带客流的属性。因此,不论是一个人、一件事、一物件、一场景,只要能够与消费者之间产生情感的联结和寄托,都是一件值得打磨和深入研究的事情。就拿南强街来说,招商前期也是阻力重重,开业运营能到何种程度,无人敢预判,或许是机缘巧合,在老院子里打造了一个小剧场,以此作为引爆点,让南强街从开业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少有人烟到川流不息,如今成为昆明人小资情怀的聚集地,剧场确实功不可没。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剧场就是一个IP。
赢商网:变革伴随的往往是跨界,行业、业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各种交互、融合在购物中心中演变,您认为购物中心跨界有边界吗,有哪些注意之处?
陆春:作为甲方来说,所能包容的业态、品牌、活动各种可能性太多,因此创造力可以是无边界的。可对于一个品牌商家来说,跨界需要谨慎,必须取其所长,辅以点缀。对于茴香来说,跨最大的界,就是从品牌商家跨到开发商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所得也有所失,不过一路走来,茴香坚定每件事背后的意义,就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新品牌Dream酒吧做了一些小尝试,一楼咖啡馆,二楼是酒吧,也算是个小跨界吧。
赢商网:商业地产迎来了变革时代,标新立异、特色创新层出不穷,对于整体商业地产行业无疑是趋利发展,但所有的创新都应该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做好服务。在这样纷繁复杂的市场,该如何坚持商业的“初心”,如何做好服务?
陆春:这是所有商业地产人士都需要反思的问题,是我们不懂商来,还是我们在敷衍商业。任何短视的行为,都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谓初心,是我们每个人做事的出发点、原则甚至低线,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就是行业的自然法则。现在的市场,还处于混沌期,茴香作为一个开发商、品牌商的双重身份,尽管一已之力,不能扭转什么局势。还是希望以自我为出发点,保持好初心,为消费者和品牌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环境。
赢商网: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国务院出台“实体零售创新”的文件,在您看来未来实体商业的机会和“新”思路有哪些?
陆春:目前,线上和线下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就整个零售业来说,竞争不再来源于线上和线下的模式,而要回归零售的本质:谁能更高效更优质地服务消费者。互联网不会改变零售的本质,最终评价一种零售模式好不好,绕不开两个标准:一个是成本效率,一个是购物体验,同时满足用户体验和企业效率就是一个好模式。归根结低,新零售就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借助互联网技术最大化交易效率和生产效率,具体来看它将有四大特征。首先,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其次,终端提供叠加式体验,促生新业态。第三,消费场景碎片化。最后,实现全渠道融通。所以,作为茴香集团来说,也在努力学习各种智慧工具,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的分析,为的是更科学的去管理和实践,而不是以往的经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