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人物 > 人物专访 > 正文

蔡崇达:好的服装不再是一件简单物件 而是文化产品

赢商网 陈健玮
摘要:如果说蔡崇达《皮囊》这本书,是在扒开自己的皮囊写自己的心;那么,他所创立的magmode名堂就是为人们的内心去寻找“皮囊”。

对于蔡崇达的认识,很多人源于那篇报道药家鑫案的特稿《审判》及卖出200万册的畅销书《皮囊》。  

如今,他正通过另外一个身份让更多人了解他——时尚产业创业者。他所创立的magmode名堂成立仅22个月,完成了一个集合店品牌,和四个独立品牌的孵化。

作为品牌孵化器的magmode名堂集合店不仅占据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成都IFS、上海新天地、深圳万象天地等中国时尚地标的核心位置,还成为唯一能落位顶级购物中心国际品牌区的中国品牌。其孵化的SEAN BY SEAN、MATTITUDE等单品牌,也各自开始了在北京朝阳大悦城、成都太古里等中国顶级商业项目的布局。

被蔡崇达比喻为“设计师品牌出版社”的magmode名堂,为什么在创立不到两年可以获此成绩?赢商网近日就此对他进行专访。

magmode名堂主理人蔡崇达

为心找“皮囊”

 “好的服装是文化产品。”

随着社交媒体发展、大众审美升级、年轻一代个人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提高,面对购物中心内琳琅满目但又略显无聊的品牌服饰店,他们已经渐渐无感。

蔡崇达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在于:随着新中产崛起,消费升级也是一次关乎精神内容的“生活升级”,这意味着人们对于精神层面共鸣的需求空前。好的服装不再是一件简简单单物件,而是文化产品。但是,中国此前的服装品牌,还没完成消费者对服装的一大核心需求——个性和内心特质的表达。“大部分服装公司出身供应链或者渠道,没有内容意识和能力,没有呼应人内心需求的能力,大都是无效的生产力。”

如果说蔡崇达《皮囊》这本书,是在扒开自己的皮囊写自己的心;那么,他所创立的magmode名堂,初衷就是为了人们的内心去找“皮囊”,代言和表达其精神诉求。在他的理解里,服装是自我的最后一层容身之所。你住不起大房子,但你可以带着这个“皮囊“包裹和保护自己。也可以说,这是你跟庸俗生活对抗的第一层盔甲。

“名堂”是干什么的?

“这是一家‘活着的店铺’,也是中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立体杂志。”    

“立体的杂志,活着的店铺。”这是magmode名堂的店铺概念所在,其本质在于,将此前时尚杂志用拍摄和印刷呈现的每一辑值得期待的设计师作品,直接“出版”为实物和实体店铺,以杂志的两大版块——时尚(服装/服饰)和生活(家居/家具)——为着眼点,立体地呈现出来。产品由服装(70%)、生活衍生品(20%)和艺术衍生品(10%)构成,其服装经营模式包括:签约持股的设计师品牌(70%)、设计师合作系列(20%)和采买(10%)三部分组成。

而“活着的店铺”则丰富了购物的体验性,要在现场把产品背后的故事、设计师及理念准确地传递出来。

当然,在各个magmode名堂门店中,服装仍然是主要内容,也是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但不同于一般买手店、集合店,设计师之于magmode名堂,就类似作者之于出版社。目前,magmode名堂旗下已孵化出四个设计师品牌,分别为Masha Ma的“MATTITUDE”、孙小峰的 “SEAN BY SEAN”、徐嘉政的“Arc atelier”和周晓雯的“SEEINGMAN”,其中前三个品牌均已进入品牌独立店扩张阶段。SEAN BY SEAN 目前有9家单品牌店铺,MATTITUDE 为7家店铺,Arc atelier则为1家店铺……

这些品牌均以设计师持股的独立公司存在,magmode名堂就像是服装品牌出版社,负责承担资本、渠道、供应链等与服装设计关联不大的工作,为magmode名堂认可的独立设计师们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创作本身。

在门店数量上,蔡崇达透露,magmode名堂集合店 作为“试验场”会长期控制在 30间门店左右,选址标准均为当地时尚地标。在品牌单店方面,到今年年底,SEAN BY SEAN的门店数会增加到 40 家左右, MATTITUDE 计划会开到30多家,Arc atelier会开到 5 家左右。到明年,名堂及所属的单品牌的店铺数量期望能够达到 300 家左右 , SEAN BY SEAN、MATTITUDE 等品牌预计最终会各自开到 300至500 家左右。

在孵化设计师方面,magmode名堂在明年,会继续签约2至3名新的设计师,保持新资源的不断输入。

特质化品牌将成市场主流

“中国的服装品牌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供应链品牌、渠道品牌和特质品牌。” 

据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服装行业销售增速在5%至10%之间,到2022年,我国服装零售行业营业收入将突破3900亿元。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经过一轮一轮的洗牌,国内服装进入品牌经营期,并逐渐由“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

在蔡崇达看来,中国的服装品牌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供应链品牌、渠道品牌和特质品牌。他认为,当前中国和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的日本相类似。经历代工出身的供应链品牌和营销出身的渠道品牌,开始迎来了对能表达自我个性的具有文化特质的品牌的渴求。“随着消费者分群的不断细化,特别是新一代中高端男性消费群体在不断地增长,他们消费能力强并且注重品质,对不同场合下的着装有自己的理解与追求。原有供应链品牌和渠道品牌红利期将结束,特质化的设计师品牌将占据未来中国服装市场。未来的服装,不仅要满足人的穿着和应用场景的功能需求,更要满足自我表达的精神需求。”

尤其是在消费升级时代,每个人都开始意识到“我是谁”,都需要找到跟自己契合的物件去表达自己。因此,有“内容”的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有竞争力。而目前奢侈品牌与网购服装之间空白市场,则是体现个人审美和精神特质的设计师品牌服装进行填补的最佳契机。

文化人转变为服装人

“我没有跨界,我还在做编辑,只不过以前我陪同的对象是作者,现在换成服装设计师。”

文字工作和服装行业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行当,在新的事业版图magmode名堂,蔡崇达要打交道的对象从作者、选题、文字,变成了设计师、面料、版型,这对于非科班出身的蔡崇达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再者,外界很多人对他由文字工作转向服装领域此举感到突兀。

但其实蔡崇达在单独创业之前,已经有浓厚的服装背景:

·蔡崇达的家乡闽南,几乎是中国服装的工厂车间,诞生了劲霸、七匹狼、柒牌、九牧王、海澜之家等一批传统服装品牌;

·家里大部分亲戚都在经营与服装的相关的生意。甚至他初中的语文老师,后来成了其中最大的一个服装集团的副总经理;

·为了贴补家用,在读高中之前,蔡崇达放学回家都得包装好两三百件衣服才能吃晚饭;

·身处《GQ》这本世界顶级时尚杂志,也让蔡崇达在不经意间对时尚品牌的运作有了深入的洞察。

对于身份的转变,蔡崇达自己并没有感到多大的诧异。在他眼里,如今正是文化人的好时代,可以在新的领域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质注入文化的氛围。而写作和服装都是试图通过不同的载体,都是在表达自己,都是来跟人内心发生关系。“我没有跨界,我还在做编辑,只不过以前我陪同的对象是作者,现在换成服装设计师。”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