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将开实体书店 首店年底落户厦门计划三年开30-50家
十点读书要开线下实体书店了。
昨晚,创始人林少在朋友圈发布十点书店的招聘信息,称第一家十点书店将于今年年底在厦门开业。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开始尝试向线下实体店延伸。2016年有同道大叔的12星座咖啡馆、阿司匹林博物馆的同名咖啡馆;2017年有胡辛束奶茶店、小野妹子爱吐槽和星座不求人的咖啡馆;今年除了十点书店,一条、日食记、小北的线下店也都计划落地。
线下实体店作为线上IP的延伸,寄托着新媒体拓宽商业战场的希望,但线下的重运营形态对轻资产起家的新媒体来说并非易事,迄今为止,能将实体店运营得风生水起的还屈指可数。
尤其是在传统书店日益凋零的当下,十点读书会做出一家什么样的书店?新媒体的线下实体店之路会遇到哪些障碍?我们为此采访了十点书店运营总监黄晓玲。
全网粉丝3800万,十点读书为什么非要做线下书店?
十点书店是十点读书的必经之路。
据黄晓玲介绍,早在两三年前十点读书开始在全国做十点读书会时,林少就有想要在线下开书店的想法,但直到今年年初才感到时机成熟,大约三四月份正式决定开始做,并将第一家店的选址定在厦门。
为什么如此笃定,她分享了三点原因:
第一,现在线上的获客成本普遍提高,用户增长变缓,他们需要通过线下书店这个渠道找到一个新的流量入口。
第二,十点读书想打造服务1亿家庭用户的文化生活品牌,长远考虑,书店是势必做的板块,这与十点读书的核心目标相关联,服务的也是同一拨用户。
第三,新零售趋势下,他们希望用户将线下作为入口,然后回到线上实现复购,和十点读书发生更多的关系,增强用户粘性。
截至目前,十点书店已搭建十几人的团队,未来将分为总部岗和门店岗,设有品牌市场、商品管理、门店运营、空间设计等一系列职务。此外计划开设地标店、主题店、会员店等不同种类的店型。(友情附十点书店招聘邮箱:huangxiaoling@sdiread.com)
新榜:很早就在设想开店,为什么今年才行动?
黄晓玲:其实我们在每个关键的节点都在做相应比较重要的事情,从两年前的社群,到线上电商兴起我们推出十点好物,内容付费流行我们推出十点课堂,去年短视频红利期我们做了十点视频,而开店是因为今年上半年的新零售趋势给了我们启发,这是一个酝酿的过程。
新榜:目前厦门和北京都有十点读书的团队,第一家书店为什么选址在厦门?
黄晓玲:我们在这件事上也动摇了一段时间。我们厦门这边是内容的中心,北京主要是电商、视频、内容付费团队,当时我们也考虑过北京,但后来还是想回归初心,因为十点是从厦门走出去的,我们第一个读书会也在厦门,所以希望第一家书店还是回到厦门。
另外厦门政府这边也希望我们能把第一间店落在厦门,再加上在厦门开一家大型的书店,可能会比在北京开有更多人关注,北京每天有太多的事情在发生。
新榜:筹备的过程是什么样的?遇到了哪些困难?
黄晓玲:困难其实一直都有碰到。
比如选址,这件事情有时候可遇不可求,一般要有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沟通周期,我们确认的比较晚,厦门所有能作为选址的地方都筛选了一遍,同时书店人员的搭建和系统相关的后台搭建,包括品牌设计、空间设计,都是同步在推动。而且人员搭建也跟传统书店不太一样。
因为是第一间书店,所有的板块都是全新的,空间设计我们找了市面上比较顶级的空间设计团队来合作。综合下来,都比较难。
计划三年开30-50家,要做中国最好的新零售书店
既然是新媒体到线下做书店,势必不能与传统书店的套路完全一致。
黄晓玲说,他们计划未来三年内开30-50家十点书店,希望做成中国最好的新零售书店,以及每个城市的新文化地标。
“希望大家到一个城市,一定要来十点书店走一趟,比如到南京会想去先锋。我们希望这是一个中国新书店,为这个城市的人带来一点温暖,因为十点的slogan是用文化温暖一座城市,我们其实还是在做这件事,没有变。”
如何做一家所谓新书店?黄晓玲先谈到几点十点读书特有的优势:
第一,线上超3800万用户,且粘性高,可以为线下书店导流。
据了解,十点读书目前约有10个矩阵号,大号“十点读书”有2400多万用户,其他账号的用户也多在两三百万。其中一些与用户成长迭代紧密结合的小号更是成长迅速,例如刚做一个多月的母婴号“小十点”,短短一个月内就吸引五六十万用户。
3800万用户中,福建省用户占100万以上,厦门占30万左右,厦门用户与整个十点读书的用户画像也基本重合,男女比例3:7,年龄主要集中在25-40岁,以比较有消费能力的女性为主。
此外据黄晓玲介绍,用户对十点读书做书店的兴奋度也很高。“我们在全国做十点读书会的时候,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在全国开了三四十个读书会分会,我们发现用户对十点走向线下这件事是非常兴奋的,也非常愿意以十点为平台聚拢,现在做书店,我们也在10个号做过调研,其中大号的用户对十点书店感兴趣的占100%”。
换言之,这些十点读书在线上的高粘性用户,也会成为十点书店的第一批忠实粉丝。
第二,十点读书的电商和内容付费验证了用户的消费能力。
黄晓玲认为,十点读书的电商和内容付费积累了高质量的付费用户,十点好物也为十点读书验证了爆品的方向,他们足够了解用户喜欢什么样的产品,有比较全面的数据,
也就是说,这些用户到了线下书店场景,也同样有比较强的消费能力。
第三,十点读书积累了足够的讲师、作家、名人、明星资源。
十点课堂的讲师资源也成为激活书店的优势,这对很多传统书店来说成本高昂,但对十点读书来说却轻车熟路。
黄晓玲也坦言,如果仅仅依赖图书本身,还是很难实现盈利的,“图书相当于一个入口,虽然大众定位这是一家书店,但我们会以自己的核心优势去做”。
据介绍,十点读书尝试将线上优势与线下场景打通,以线下为新获客渠道为线上导流,同时用线上反哺线下并提供更多的服务。例如上文提到的讲师、名家资源,也会注入线下书店,成为优化线下产品和服务的优势资源。
“线下的消费其实是最能代表大众真实的消费需求,以及能预判未来的消费趋势,这样的数据对我们来说是很关键的,我们希望这家书店会根据用户数据不断完善,同时会让十点忠实用户参与我们前期很多板块,比如设计。”
黄晓玲介绍,他们希望延续十点读书“温暖治愈”的形象,让线上的用户到了书店,会觉得“这是我想象中的十点书店”。
新榜:既然是不同于传统书店的新书店,你们会怎么选品?
黄晓玲:现在市面上有那么多出版社,那么多书,还是要结合本身书店的定位和用户的特点。
我们除了精选的类别以外,会有一个十点课堂专栏阅读区,会跟十点课堂的导师推荐和选题相关的书籍有比较强的关联。此外比如会有女性更关注的板块,会专门为他们做一些选书。
我们还会有一个板块,让用户参与选书,希望十点卖什么样的书。
新榜:线上线下的联动也是十点书店区别于很多传统书店之处,具体你们打算怎么做?
黄晓玲:一方面,十点书店本身也有公众号,整个矩阵会给公号导流,并会跟书店有合作。比如十点电影的观影团在书店的购物中心,看完电影可以在书店做交流会,另外有一些电影首发,也需要举办落地的文化活动,我们希望书店是一个文化流动的地方,也给书店本身输送营养。
另一方面,我们的好物和课堂会很直接延伸到线下。此外比如用户进店后可以通过公众号里的一个小程序,扫码获取书店导览,快速找到想要的书和好物。
我们还希望做成一家可以全场点咖啡的地方,不用担心起来点杯喝的位置就被占了,可以扫旁边的码,服务员会端到你旁边。
买单这块也希望都可以在公众号上完成,会有很多服务点和利益点,让他们觉得不关注线上就会亏。
新媒体开实体店,这条路为什么不太好走?
十点书店卖的不是书,而是更具延展性的精神文化消费,或者说文化空间。
2017年初,林少就在采访中提到,希望通过实体书店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在现实中接触的空间。
这个空间无论对新媒体还是对用户来说,都是更具实感的、能增强彼此关联的存在,而且对十点读书自身的品牌形象塑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做实体店的动力所在:
1.获取新的流量入口,拓宽盈利模式,突破内容天花板;
2.塑造巩固线上的品牌IP形象,延长IP生命周期,提升品牌影响力;
3.增加与用户的互动与联系,增强粘性;
4.打通线上线下,使线下与线上相互赋能;
5.通过实体店进入上下游产业,突破新媒体自身的发展瓶颈;
在此基础上,我们所能看到的新媒体线下实体店,也多具备这样的特点:
1.第一批用户往往来自线上导流,带有强烈的自媒体风格,情感号开酒馆,美食号卖美食;
2.在用户和品牌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源,在相关行业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3.实体店往往也是用户的线下社群活动中心,店内还承载新媒体衍生品、电商、课程等相关元素。
不过正如开头所说,新媒体走向线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这条路目前来看还并不是那么好走。
就在不久前,同道大叔的12星座咖啡馆刚刚关闭,据说综合下来,每个月都会给同道带来一两万的亏损。再加上早期投入成本也高,纯装修成本就有四五百万,基本上成了一条跑不通的路。
目前,同道已将思路转变为与线下的品牌进行合作,放弃亲自运营实体店,选择通过品牌授权来切线下生态。
星座不求人的咖啡馆似乎也不是那么顺利,不久前,相关服务号推送消息称,因业务调整,咖啡馆将进行店址调整,原店停止营业。
即便是正在筹备酒吧的小北也坦言,线下单纯做实体店基本不赚钱,“加上北京成本高,但是我们不是单纯的做酒吧,而是结合了公众号小酒馆的IP,去服务我们线下社群的”。
内容与店铺运营完全是两回事,很多新媒体面对线下实体店的重运营,存在天生的短板。
此前,计划未来打造100家线下门店的“一条”就明确表示,不会做库存和发货,徐沪生称,“一定是二维码一刷,供应商再发货,和线上一样,只不过增加了线下体验感”。
不仅如此,离开互联网来到线下的新媒体,面临的是更强劲且老牌的竞争对手。
例如同样是咖啡馆,前有星巴克、Costa等老牌连锁咖啡巨头,后有LINE FRIENDS、熊本熊等新形态大IP的咖啡馆领域新玩家,相较而言,很多本土新媒体IP明显势能不足。
不过,线下实体店作为一种新媒体进化发展的新形态,我觉得还是值得期待一下,何时走上正轨或许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