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并购案例三年内约21起 未来院线跨界并购将更活跃
爆米花还会成为影城的主要收入来源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7月27日,西安苏宁影城解放路店与苏宁易购广场一起开业,就在两周前,苏宁影城正式收购西安首映国际影城解放路店。
无独有偶,7月12日,地产公司“恒大系”嘉凯城宣布,拟收购北京明星时代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和艾美(北京)影院投资有限公司 100% 的股权,借机发展“第二主业”,交易价格暂定为 5.65 亿元 和 3000万元,总交易金额为 5.95 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从2015年到2018年,约有21起影院并购案例,已公开的收购金额超过327亿元,其中跨界案例数量占到三分之一。
“在资本竞争时代,兼并和融合是一大方向,单纯依赖电影放映业务的院线竞争时代渐会成为历史。”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德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传统院线收入单一
苏宁影城公司副总裁郭良曾表示,在苏宁影城的发展战略中,收购影城将是未来三年苏宁影城的重要手段,目标是达到2000块以上银幕、进入院线排名前十。
而此次对西安一家门店的收购,主要是为了在评估、要约、交割等方面积累经验,建立收购模型,为后期全国性、规模化的收购做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该影城位于西安苏宁易购广场,收购完成后苏宁影城将与广场内的苏鲜生、苏宁极物、苏宁红孩子、苏宁体育等门店形成联动,使广场经营效益实现最大化。
“融合发展与效益最大化也是许多传统院线企业转型目标,但落地与愿景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目前频繁陷入被收购传闻的某院线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多位业界人士表示,因为院线收入单一(票房分账与爆米花),能够盈利的院线也只有10%左右,但如果通过进入虚拟运营商,通过发展移动影院,将影片粉丝化为以消费生态圈就能解决院线亏算严重以及收入单一难题。
一些传统院线公司近些年试图向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展,希望能够实现上述愿景。比如,星美集团在2014年成为第四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企业之一,该集团时任董事局主席也多次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想要跳出300亿元的电影产业圈子。当年,星美国际完成了对内地在线票务选择服务平台Ipiao.com的收购,票务平台主要经营电影票、话剧、音乐会、演唱会等演出票务,收购之后,星美集团旗下的所有内容与平台进行整合,同时,星美集团当时购买了包括音乐、影视、图片等其他产品数字销售版权,意在做内容版权的集成商与分销商。而在成为试点之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最大程度地让消费者受益,自然也能够实现院线利益最大化。
但四年过去了,星美集团还在为这一愿景努力。
“其实转型压力挑战也大,毕竟内容版权与互联网平台的投资巨大。”上述负责人表示。
跨界并购将更为频繁
相较于传统院线公司转型的巨大压力,互联网等财大气粗公司要想打造“影城+零售”消费新潜力就显得轻松许多,只需在影院的的地理位置、个性化服务等细节上下大功夫,基本就能实现全生态链接在一起的场景。
“再加之文化消费成为消费主力之一,也促使跨界收购并购院线成为一种趋势。”刘德良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跨界收购中,有着互联网背景的公司占到一半,比如,阿里影业2016年通过天津阿里影业订立星际投资协议,按计划投资杭州星际,同年,阿里影业通过旗下子公司认购大地影院10亿元人民币可转债。
根据认购协议,在约定期限内,阿里影业可将债券本金转为对大地影院的股权投资。除了资本合作,阿里影业与大地影院还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进行电影的营销推广合作,以及共同开发电影相关市场及相关电子商务业务;2017年1月,阿里影业又斥资7000万元收购了南京派瑞55%的股份。
另外汉鼎宇佑集团在2016年拟8000万元向关联方收购影院资产,汉鼎宇佑集团董事长王麒诚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制定了以体验式商业为核心消费场景,以泛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战略。而汉鼎宇佑体验式商业为核心,以U乐城为落地点,通过“U乐汇”计划对优质品牌控股、参股以及战略合作等形式,为线下场景提供优质内容。
除此之外,地产背景的公司也成为跨界收购的主角。
2017年,保利文化公告称,保利影业以6.8亿元的价格收购星星集团及星星控股对星星文化的100%股权。收购完成后,星星文化将成为保利影业的全资附属公司。
截至2017年底,恒大集团的恒大影城累计开业115家,恒大方面曾表示,恒大院线在中国的巨幕厅达57个,全国份额占比第一。
本月12日, “恒大系”嘉凯城宣布,公司子公司嘉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明星时代影院及艾美影院100%股权。对于该项收购行为,嘉凯城方面曾表示,坚持加快低效资产处置,改善财务结构,并积极培育第二主业。
值得注意的是, 20多起影院投资并购案中,除了恒大4亿收购的美嘉两影城位于北京,保利影业收购的星星文化的影院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其余投资方大多选择主攻二三线,或者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票房收入成为国内票房增长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中国电影产业整体较为低迷阶段,是产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时机。”刘德良表示。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在未来5年内,我国院线数量将有所下降,预计2022年我国电影院线经营家数将会在25家左右。
如此,小的院线公司生存更为艰难,并购也将更为频繁与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