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轩、玛丽黛佳、崇邦等共探美业品牌的变革之路
颜值经济下,护肤美妆、美容美发美体类品牌在购物中心内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成为商场吸引女性乃至男性消费者的重要方式之一。2018年10月19号,由赢商网主办的“风口下的颜值经济——美业与购物中心渠道论坛”在上海虹桥雅辰悦居酒店举行,100多家企业齐聚上海,共话美业与购物中心渠道新发展。
在峰会现场,针对“各大美业品牌在渠道的转型过程中,该如何选址才能凸显品牌优势?品牌升级过程中又有哪些变革之道?”话题,举行了《新渠道新营销如何抓住新消费》微论坛。
主持嘉宾:
江苏智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逸
对话嘉宾:
林清轩创始人 孙来春
玛丽黛佳CEO 陈海军
塔博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张国华
崇邦集团副董事总经理 胡莘
曼都国际董事长 赖志郎
江苏智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逸
其实这几年我们在行里面关于新的这个词,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大家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在上各个维度上去做创新,有些创新是颠覆性的横空出世、有些创新可能在我们原来的基础上升级,迭代但是我们看到有各种各样不同新的元素和新的内容在出现。
如今的渠道变得更加的多样化,营销方式随着互联网线上线下导入,出现更多新的手法,年轻消费者成长以后,消费理念也在更新。新渠道、新营销、新消费者这三个方面,无论是商业项目经营者,还是品牌经营者,其实都是非常关注的。
无论是渠道创新、营销创新,还是其他方面的创新,做得好的核心,就是要非常了解和洞悉人性。
林清轩创始人 孙来春
林清轩今年发生了几件挺大的新事。第一是新定位,一个消费升级的决策,林清轩定位为做山茶花换肤修复的中高端护肤品,中国缺少中高端化妆品牌,所以这个决策很冒险,但在今年9月份我们取得历史的最高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57%。我感觉消费升级在我们身上得到了印证。
第二是新零售,去年和阿里新零售平台合作的十家执行店,业绩同比增长5倍多,所以我把新零售理解成一个精准的新流量。
第三是当今的宣传方式已经完全新媒体化,林清轩原来从来没有在央视、各个媒体做过广告,不花广告费做大众传播。但今年林清轩成立了一个内容的团队,专门进行新媒体的营销矩阵。
最近在小红书上,有林允、张韶涵等明星自发宣传林清轩,形成了一股购买热潮。林清轩过去没有顾客主动进来,现在发生很大的转变,我认为新媒体的营销矩阵完全变了,林清轩正在这个路上做测试。
玛丽黛佳CEO 陈海军
有人说现在是70、80、90后三代,我的观点现在是六代同台,60、70算一代,80算一代,85算一代,90算一代,95算一代,每5年一代,完全不一样。兴起的95后的和90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成长史里面是我们00年房子在涨,工资在涨,所有的经济最好的时候,很少经历过苦难和饥饿,而他们接受教育最好。做品牌、零售方面的人需要认识到年轻优质的一代已经成为了步入可以消费的年代。
95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这就要求品牌一定要创新。玛丽黛佳这些年做了快闪店无、人店,无人店不是无人售卖这个概念,它是一个新的形式让消费者能够参与体验, 而且它最大好处对商家来讲就是引流,此外,玛丽黛佳还有75个贩卖机在全国多个城市运转,与消费者互动体验,每天都有人排队。
购物中心对玛丽黛佳来说是新事物,也是一定要进驻的渠道,不仅因为购物中心是消费所在的地方,更在于它的消费人群是稳定的,只要有了稳定的消费者,才有可能把生意做的更长远,而不需要去一直用新的顾客。购物中心引进化妆品,引进美业,也是抓住了机会。
塔博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张国华
美业开进购物中心是一个趋势。我希望美妆行业能快速崛起,因为消费者对美妆是有真实需求的,所以如今是,化妆品品牌在找购物中心,购物中心也在主动的找化妆品护肤品品牌。
美业品牌在购物中心的形象和在百货还是有差别的,包括服务方式、产品展示、体验,场景营造都不一样。化妆品护肤品品牌进驻购物中心有独立店也有快闪店。
另一方面,购物中心需要有效的零售的元素。百盛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打破了传统百货的经营模式,使品牌更集中,商业更具有优势。经营起来更容易,更有效。
崇邦集团副董事总经理 胡莘
大宁国际、金桥国际、嘉亭荟这些项目都是崇邦集团全资拥有的项目,崇邦有很多比较独特的理念,包括创新,这也是为何崇邦的项目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一些新鲜血液的元素。
崇邦相信商业是因地制宜的,即每个项目它服务最紧密的人群就是周边3-5公里范围内的人群,这也是为何我们项目都是以当地的名字命名,如大宁国际;理念实际上是影响到了我们整个策略跟定位的一些思路
崇邦是一家非常注重创新企业,我们非常乐意拥抱新事物:如2006年大宁国际开业,引入国内第一家CGV影院、C&A旗舰店、李宁旗舰店;盒马鲜生第一家店开在了金桥国际;最近我们公司又做了一些什么创新,在大宁和金桥项目内,开辟出一些区域来尝试做试验田,做无人贩卖机、无人商店等,让我们的商场更有lifestyle的感觉,尽量使商场的内容丰富化,不断去创新。
无论是新零售还是其他方面,我们都在尝试,虽然有一些可能在经济收益上面实际上是有损失的,这些区域在租金上面是有损失的,但是我们也都很愿意去尝试。
曼都国际董事长 赖志郎
曼都很早就洞悉到购物中心化趋势。我刚到大陆上海开出3家店后,就开始思考这个市场它的消费者最后会趋向于哪里?未来的购物中心跟商场会越趋集中,也因为这样,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提案说,要开始全面调整我们的进驻方向,进驻到我们商场里面。
与其他品牌相比,除了优质服务和内容外,我们最大的不同在于让购物中心信赖:我们不办卡,而是服务吸引消费者;每3-5年,就将整个门店全部换新,换新不是说只是让消费者感受到环境不同,而是要匹配购物中心的不同。
新营销方面,曼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保障,即并不取决于只是商品,更取决于在服务,这个门槛其实很高,因为人的培养是最难的,所以我们有专门的学校来训练,让曼都与其他品牌不一样,所以营销方面无论是商场还是网络,都在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