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未来书店酝酿三大革命,3年100家亮相2019
编者按: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量迅猛增加,许多科幻电影里的畅想变成了现实。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信息每20个月就增加近一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更是成几何倍数增长。这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半衰期也从原来的15年缩短为5年,甚至更短。人们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而作为知识获取的重要场景之一,书店的发展在轰轰烈烈与时间赛跑的迭代里却相对滞后。
江苏远见控股集团总裁 初见未来书店创始人 程宏先生
近年来,商业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书店作为差异化竞争的砝码,成为最受商业受欢迎的文化符号,受到了资本的青睐,但运营模式仍然停留在原有格局中,书店的变革迫在眉睫。如今,继阿里巴巴的未来酒店和京东的未来餐厅之后,初见书房研发推出了未来书店。书店作为文化的象征符号,会不会再次被追捧?会不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据赢商网大数据中心监测,2015-2017年全国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文创业态平均占比由0.5%上升到1.5%(商业面积≥5万㎡购物中心文创品牌数据平均占比),其中,书店表现抢眼。在赢商大数据中心与汉博商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7年度购物中心关注文创品牌榜TOP50》榜单中,书店上榜10家,关注度最高。
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实体书店零售额达344.2亿元,同比增长2.33%,走出负增长态势,共享书店、快闪书店、无人书店、“影院书店”、“银行书店”、智能书柜、自助购书机、智能店员机器人等相继涌现。
无论从受关注度、零售总额还是呈现形式上来看,书店的发展都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但是,冷静下来观察,不难发现,目前的“良好势头”是靠背后的资本投入带来的“假象”。商业的追捧带来的不仅是资金的导入,还带来了曝光量的增加。
商业不仅迎合消费者需求,还为消费者创造需求,这样的理念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商业品牌招商层面。为了项目的定位和差异化竞争,在品牌引进方面,商业体有意识地引进了书店,扩大了书店选址布局,增加了消费者与书店接触的频率,再加上消费者对于知识的需求确实存在,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体书店零售额同比增长也是意料之中。
但是从书店的运营模式上来看,无论是目前的创新书店还是跨界书店,仍然以书籍销售、茶咖、文创、读书会、展览等模式为主,这既是实体书店运营的“利器”,同时也是禁锢实体书店发展的“五指山”。在大量的资金、人力、空间等支持下,实体书店的零售额才刚出走负增长,如果热度过后,商业和资本有了其他的追逐方向之后,失去支持的实体书店将会何去何从?
2015年,仅在苏州开了一家店面的初见书房被评为“2015年中国书店潜力榜第七名”,随后连续被评为各地的最美书店。按照商业发展的需要,本应大踏步前进的初见书房却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内相对沉寂,让业内倍感到意外。
面对市场的疑惑,江苏远见控股集团总裁、初见书房品牌创始人程宏先生解释说:“这几年初见书房虽未大范围布局,但也苏州、无锡、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区域陆续开了十几家门店,在初见书房以及书店业被聚焦之后,我们有意识地控制对外发声。因为,我们认为,原先的关注度是被市场助推的,并不是我们文化商业的主动行为。初见书房之前一直是远见集团的业务要素品牌,我们不能被市场的助推行为冲昏头脑,而影响了初见书房本身的主营方向。”
败既是罪,作为一个企业,可以有宏大的愿景的必要的社会责任,但是在经营层面上,如果始终处于盈亏平衡点,甚至是亏损状态,那既是对企业、员工的不负责任,同时也浪费了社会公共资源。目前,书店成了很多商业体的标配,在所谓的场景营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高耸的书架上琳琅满目,却更像是一种装置艺术,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迷失了本质的书店,就像被商业“包养”一样,依靠各种扶持力度来维系光鲜的外表,这并不是初见书房想要的。
“近两年我们一直在反思和寻找,书店的本质是什么?”程宏先生说,“我们认为,人类在经历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时代,正在走近知识密集型社会,书店的本质只有两点,一是知识获取的重要场景,二是知识物流的空间。如果背离了这两点,那就是不是我们想要去做的书店。”程宏先生表示,目前大量的知识只服务20-30%的精英人士,“在沉寂的这两年,我们就在研究如何将知识重新回到书店,并用大家所能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受众。我们要让书店回归其本质,用新的运营方式来焕新书店。”
\
中国人获得知识的场景主要有三个:课堂(学堂)、书房、书店(书坊),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改变了2000年的传统。知识获取的场景和知识物流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书店作为传统的知识空间,必然会迎来一次巨大的变革。
“从纸质阅读到屏幕阅读是继印刷术发明之后,人类又一次知识普惠革命。由谁来推动书店的变革?未来的书店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即将开始的初见未来书店的实践,也许并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作为一个文旅企业,在行业变革的阶段,我们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尝试。”程宏先生说,“我相信纸质书一定不会被电子阅读方式所取代,只是其比例和承载的工具会发生变化。2019年,我们会尝试为知识安一个新家——‘未来书店’,相比传统书店,会在三个方面有所变革。”
内容变革:知识冷藏以后更新鲜
和存量商业一样,知识也有很多存量。这些被“冷藏”的存量知识,一是被大量的信息所覆盖,二是专业领域不被大众所熟知。考古、医学、气象学等专业领域的报告晦涩难懂,跟天书一样;博物馆还沉淀着大量的存量历史信息和内容......为此,初见书房在教科文相关机构的指导下,投入大量费用专门成立了“知识力研究院”,将存量知识研发、解冻和加工,用更有趣的方式去解读,让其回到公众视野,让普通大众能接受。
“‘知识冷藏以后更新鲜’是我们的理念,这也是成立‘知识力研究院’的初衷。”程宏先生说,“此外,我们不仅重新解构知识,还会生产知识。为此,‘知识力研究院’跟不同知识领域的隐形专家,针对不同研究方向设立不同的实验室,例如食物实验室、音乐实验室、遗产实验室等等。这种内容变革将改变传统实体书店的单一载体模式,在初见未来书店,纸质书籍、电子知识载体和知识旅游产品将是三大核心内容。”
内涵变革:知旅合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向来是帮人拓展眼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个文旅企业,如何将知识和旅行结合到一起是江苏远见控股集团一直探索的方向,初见书房是旅行概念书店,而即将呈现的“未来书店”更是将这一概念进一步深化。
相比于目前的OTA(在线旅行社),未来书店打造的是OTAK(在线知识旅行),让每一本书成为旅行的起点,为读者量身打造了人文旅行线路;让每一个作者成为每一次旅行的导师,去揭示书本和景点后面的意义。
技术变革:用人工智能重构场景
对于书店这个知识获取场景和知识物流空间冲击最大的就是移动互联,面对这样的冲击,不应该去抵触,而应该去更好地适应。在“知识力研究院”的助力下,未来书店将会以数字化的形式来呈现各种知识。读者通过扫码,可以获得各种有趣的知识。
此外,未来书店联合国内12家出版社,在每一本新书上市的时候,请作者、编辑或者出品人,对新书做音视频推荐。最近的距离让读者和作者面对面,以最本源的方式了解书的创作动机。
初见未来书店还与在人工智能、AI等领域世界领先的博众精工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在硬件和软件上重构未来书店的人工智能场景。在未来书店里,不仅可以尝到机器人调配的不同口味的咖啡,它还能根据互动者的兴趣爱好推荐有趣的知识点和相关书籍还有旅行线路等。
博众机器人设计效果图参考
3年布局100家未来书店 初见知识新零售整装待发
“从2019年开始,初见书房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未来书店布局,我们希望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布局至少100家店。”程宏先生说,“每家书店50㎡左右,最大不超过70㎡,在选址方面,未来书店会主要选择公共文化场所、开放的历史街区、商业体等客流多的物业,这也是为了让更多人接触有趣的知识,感受知识多元化表达的乐趣。不仅如此,未来书店还将利用公共空间做更多的知识创意巡展,将文化融入到整体空间中,营造空间的文化氛围。当然,除了这些客流多的场所,未来书店也会在乡村山区等并不发达地区布局,贯彻知识普惠的核心理念,为改变当地的贫穷落后,尽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
其实,在初见书房的战略版图中,未来书店仅仅是初见书房书店对“知识人货场革命”的一个起点。未来,消费者将通过未来书店联结初见投资的知识酒店、知识餐厅、知识旅行等多个场景,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知识产生的文旅产业链。而这种具有社区功能的知识和旅行的复合生活空间,就是程宏及其初见团队正在规划布局的“初见知旅共同体——知识旅行的无界场景综合体”。
这里将搭建一条通往知识深处的思想隧道
图为初见知旅共同体·初见书房效果图片
这里将汇聚国内外最活跃的知人知士,酿一场知识风暴
图为初见知旅共同体·初见书房效果图片
这里将首创“可以住的Book&Magazine”
图为初见知旅共同体·安得优宿知识酒店效果图
一座“可以吃的知识”餐厅正在创生,我们正在收集来自山川湖海的知识种子
图为初见知旅共同体·INK知识餐厅效果图
编后记:
2019年的3月,首个以人工智能与知识普惠为主题的“初见未来书店”将落地启用,首个集结中国知名知识出版传播机构的综合场景空间“初见知旅共同体”也将投入运营。
“让知同者道合。”程宏说:“初见书房的这次关于知识新零售的变革,前后酝酿了两年,也与国内一流的出版社、知识专家和互联网技术专家等,进行了深入合作交流,无论成功与否,都希望能成为国内书店业,包括知识传播业,面对人类技术大变革时代的一次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