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21线上业务停运 南京2家门店撤柜 快时尚在中国市场怎么了?
据赢商网最新消息,Forever21 南京2家线下门店——景枫KINGMO店和茂业天地店,将于近期全部撤柜。两家门店的撤柜时间分别为5月底和6月,接替品牌目前都在商议中。
近日,“Forever21即将撤出中国市场”的消息甚嚣尘上,截至目前,Forever21还未官方声明有全国撤店的计划。虽然还未官宣,但从今年3月底开始Forever21就一直推送大促信息,进入4月后,各线下门店也开始全场甩卖,甚至放出“清仓大甩卖”的牌子。
据稍早前的消息,Forever21的线上业务也在大规模停止运营。Forever21天猫旗舰店、Forever21京东旗舰店、Forever21中国官网均已挂出公告,宣布将于4月29日暂停运营,这意味着Forever21即将撤掉其在中国的线上业务。时至今日不得不承认,Forever21的数字化转型失败,已经错过了中国电商的最佳红利期。
然而其品牌的线下业务同样惨淡,从2018年底至今,Forever21已经陆续撤出武汉、西安、郑州、重庆、南京等多个城市,其在台湾最后一家门店也于3月底关闭。今年以来,Forever21重庆唯一门店已于2月28日正式停业,深圳的唯一一家店铺将于4月30日关店,再加上南京的两家店撤柜,现在其品牌官网的店铺信息中的店铺布局范围已经从全国缩小到华东地区。
Forever 21一类的国外快时尚品牌曾以其高效率、高性价比的优势在中国快速扩店,但这一方式在中国逐渐失效。近年来,快时尚品牌在中国普遍出现“业绩下滑、大范围频繁关店、拓展步伐放缓”等现象,如New Look退出中国市场,GAP大量关店以及H&M、ZARA毛利率下跌等,国外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遇冷已经成为不争事实。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或许与“盲目追求扩张速度、电商与网红经济的冲击、消费主体迭代和消费习惯改变”等原因有关。
以前解读快时尚,重点在“快”,认为达到了扩张速度就达到了一切,其实不然。
在过去一年里,曾经凭借高效周转模式在市场占据优势地位的快时尚,开始暴露问题。盲目追求扩张速度,使多数快时尚品牌承受着巨大的租金压力。比如:2018年全年数据显示,Inditex集团(旗下品牌有ZARA、Oysho等)在全球拥有7490家门店,在过去一年内新增了370家店,并对226家店进行了翻新或扩建,集团在租金方面的支出则较2017财年的23.58亿增加1.4%至23.92亿欧元。而另外数据则表明,过去两年间ZARA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衣服价格平均下跌了10%至15%。虽然ZARA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没有达到预期,但还是被市场推着走,参与到与其它同类快时尚品牌及国内服饰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中。
在中国,快时尚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除了不断崛起的国内服饰品牌,成千上万的淘宝网红卖家使得中低端市场竞争变得前所未有的碎片化。
三月初,成功孵化出张大奕、大金等网红的网红电商孵化公司杭州如涵控股已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递交IPO申请,预计募资1亿至2亿美元。目前,如涵旗下拥有113个签约网红,旗下网红共有1.484亿粉丝,91个自营网店。
现如今张大奕、雪梨等网红的淘宝店也替代了许多消费者心中的快时尚品牌,这些淘宝店一小时内上万件的销量是快时尚品牌无法做到的,而且网红店铺每月上新之前都会提前半月甚至更早放出预览,根据消费者反馈预估销量,再向工厂下单,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最令快时尚头痛的库存积压问题。
电商与网红经济实际上已经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快时尚模式,而且网红具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他们往往视网红为意见领袖,进而成为淘宝网红的忠实消费者;相比较而言,Forever21、H&M、ZARA、New Look、GAP等快时尚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要低很多。
除了快时尚品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网红经济的大力冲击,其在中国的坎坷境遇的另一部分原因在于消费主体迭代和消费习惯改变。受理性消费观念影响的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不断从快时尚离场,三四五线城市则开始享受消费升级,一些过去只能在一二线城市看到的品牌,下沉到三四线城市都收获颇丰。但是反观ZARA、H&M等品牌的渠道策略,其店铺主要还是布局在一二线城市,偏执的错过了三四线城市的蓝海。
目前除了以优质基础款和高科技形成强大竞争优势的优衣库,其他快时尚品牌多数在中国走到了瓶颈期,无论是请明星代言、瞄准其背后流量,还是布局旗舰店,下注新业务可能都是权宜之计,归根结底还是要发挥商品的核心竞争力,详情参考行业领袖优衣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