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说了,今年的消费要这样“升”回来!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特殊形势下的“特殊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未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此外,减税降费、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政策也值得重点关注。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家经济走势和政策走向的前瞻窗口,与实体商业更是息息相关。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平稳,中国实体商业的环境,像初夏的天气,活力迅速升温。而全国“两会”的到来,更让大家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更大幅度地提振消费充满期待。
图片来源:新华网
赢商网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整理了以下与消费领域相关的要点。疫情冲击下的消费领域,将迎来哪些政策红利以及行业趋势?
01
再砸2.5万亿,为企业减税降费
今年,政府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
前期减税降费政策全部延长: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给企业生产经营“省钱”: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
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减税降费是降成本的重要举措,其中,增值税减税构成了最大部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5年以来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着眼于降成本,出台了大量减税降费措施。而今年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减税降费规模进一步加大。
制图:赢商网
从受益行业上来看,增值税缴纳额与净利润的比越高,对增值税率的变化越为敏感。根据中信证券的分层抽样测算结果,增值税降低,石油石化行业最为受益,其次是商贸零售、纺织服装等行业,而食品饮料、餐饮旅游、交通运输也有一定程度受益。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
根据现行税率,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服务征收6%增值税。因疫情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对这些行业的复苏起到重要作用。
从企业上来看,减税降费对不同体量的企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主要由宏观大环境决定,减税降费的效果更多体现为“锦上添花”。但对小型企业而言,税率的降低、普惠性税收的减免,有望是“雪中送炭”,成为助推小型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
02
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
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2020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在就业方面,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旨在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向今年高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
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对就业的冲击非常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均为近期以来的最高值。特别叠加今年874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和数以亿计的需转移就业农民工,就业工作面临空前压力。
有了就业,才会有收入和消费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推动消费提升,确保“就业优先”,稳定并扩大就业显得非常必要。
此外,为了提到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补助政策:
● 失业保险:截至3月底,已向230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93亿元。
● 困难群众补贴:财政部已安排1560亿元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的额度。4月10日,发改委价格司表示,疫情期间各地实际发放价格补贴累计达66亿元,民政部社会救助司表示,今年全国共为6155.3万人次的困难群众发放了补贴18.8亿元(平均每人次30.5元)。
● 消费券: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甘犁教授的统计,截止4月下旬,各地方政策推出的消费券规模在390亿元。
03
新消费业态崛起,5G商用化全面加速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跟互联网相关的关键词包括: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电商网购、互联网+、农村电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跨境电商、进博会。
而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新消费业态创新和崛起。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推动消费回升,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
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
●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全民消费习惯改变,“新消费”崛起
中国特殊的发展阶段,造就了代际间财富积累的分化,叠加庞大的市场容量,形成了不同人群中“多消费时代”并存的格局:
● 财富积累“空前”的65-75后“富裕世代”:以高端化、轻奢化、品牌化消费为消费特征;
● 高净值人群不断变老的“富裕世代”:高端医疗、高端养老等服务需求变大;
● 95、00后为代表的新世代:作为上述“富裕世代”财富的直接传承者,将是未来中国消费升级的新兴动能所在,国货、直播、游戏等业态兴起,带动新消费崛起。
从2019年的消费情况的变化,已经反映了消费形态的诸多变化:
● 首先,线上商品及服务的增速高于社零整体增速;
● 其次,社交营销开始成为以新世代为引领的新风尚;
● 此外,本次疫情防控下对全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亦加速了“新消费”的“崛起”。
在整体消费受疫情冲击之下,“新消费”仍呈现了较强的韧性:与衡量整体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断崖式下滑相比,网上商品及服务同比增速仅下降至-3%。
跨境电商成新兴业态“潜力股”
电商亦是今年关注重点。政府工作报告表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会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互联网+”经济成为不可阻挡趋势。
其中,跨境电商更是连续多年被提及,表述从完善、设立到加快发展,说明跨境电商的重要性愈加明显,这从国家新设立4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可看出,跨境电商为稳外贸强支撑添动能。在“稳外贸”这一过程中,跨境电商这一新兴业态也受到了一定的利好。
据阿里估计,2020年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占进出口规模有望达到40%左右的比例。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业务市场增长空间大,前景可期。
5G商用化或将催生全新零售业态和服务方式
新出现的“新基建”关键词,可以看出政府对该领域的重要程度及释放出利好的信号。
新基建包括了七大领域,分别是“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其中,5G、大数据中心以及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建设利好电商行业的长远发展,5G 的商用化有机会催生出全新的零售业态和服务方式,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则能够深度挖掘每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做到精准商品推广和销售,引导消费者访问相关电商平台,增强流量的活跃程度和黏性。
新基建能够驱动产业变革,释放效率红利,实现企业的提质、增效,创新商业模式。
此外,站在2020年5G手机普及加速及商用化落地的技术“拐点之年”,5G技术的落地加速了消费品商业模式的创新,消费者的体验和场景成为社交电商抓取消费者的焦点,而其中更能迎合新世代人群的消费习惯的模式或能成为未来5G消费时代的新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