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 | 从鸿星尔克到国货品牌的崛起
7月22日,一条#鸿星尔克的微博评论好心酸”#的动态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位,其背后是鸿星尔克在官方微博宣布,通过郑州慈善总会、壹基金紧急捐赠5000万元物资。
这一义举也引发了大众的热情拥趸: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次达到了1.2亿次,平均在线7.9万,在线峰值80多万人、销售额暴涨、库存抢购一空、门店“抢劫”式购物在全国各地上演,全网掀起一波“野性”消费。更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你们‘野性’捐款,我们‘野性’消费。”本文,赢商网将结合鸿星尔克门店实地探访,去探析国货品牌背后的崛起力量。
“野性”热潮渐消 门店客流仍稳中有升
上午十点,西郊某小区附近的鸿星尔克店面照常开门营业。这家店毗邻家属区,与菜市场、便利超市相伴。店内商品陈列整齐,“买一送一”等标语有序摆放,店员正擦拭着展架以待来客。
鸿星尔克骡马市店门前售货小哥正卖力吆喝着满减优惠,三层店内多是结伴逛街的消费者。店员称“最近每天客流量确实比之前要多些,不过也没有多到‘野性’的程度。”
随机采访的顾客表示:“买鸿星尔克这个牌子很多年了,确实一直质量都很不错,最近看到他们捐献物资的新闻,刚好需要添衣服就又来了。整体上消费还是蛮理性的,会偏向鸿星尔克一些。”
整体而言,现阶段鸿星尔克门店客流与所在商圈相应客流量持平并略有上升,但未持续出现脱销歇业、客流爆炸式增长现象。
热度解密 鸿星尔克缘何登上微博热搜
回看鸿星尔克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即可知晓这一波“野性”热潮起于何处。
据公开信息显示,鸿星尔克诞生于2000年,并在2005年时于新加坡上市,成为业内首家在海外上市的服饰品牌。2008年乘奥运会之势首次进入亚洲品牌500强,销售额一度高达28.89亿。
与此同时,前景广阔的中国市场炙手可热,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外品牌迅速在一线城市扩张,同时向二三线城市渗透,抢占市场份额。后知后觉的国产品牌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选择大举扩张店铺来试图扭转局势,过于密集的营业网点和当地商圈购买力产生鲜明差距。如鸿星尔克对市场预估过于乐观,盲目扩张,最终导致库存严重积压。此外,转型战略失策,使其错失发展良机,与一众品牌拉开差距。2015年的一场大火,更是烧毁近半数的生产设备。
据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官网提供的数据可知,鸿星尔克2018、2019和2020上半年亏损分别为2.98亿、295.8万元以及60万。连年亏损的鸿星尔克仍旧“野性”捐款,终于收获网友似潮水般奔涌而来的力挺和关爱。
强烈“反差”与层层效应叠加之下,最终造就品牌的意外出圈和爆红。当然,鸿星尔克“野性”刷屏的背后,不乏值得深思的流量现象。
?塑造品牌形象,化流量为销量
一次慈善捐赠活动并不能骤然提升消费者的品牌认可度,更多在于品牌本身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与产品质量。此次以鸿星尔克为代表的国货运动品牌,大多倡导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温良的生活态度与品牌精神。
?形成群体认同,营造情绪出口
即便鸿星尔克的营收状况不佳,但仍未停止驰援河南。面对网友的“野性下单”仍多次呼吁理性消费。直播间不再仅仅是品牌销售窗口,也是消费者的情绪宣泄出口。其特有的实时互动性,为分散的个体情绪找到统一出口,在主播与观众的往复互动中,情绪转化为购买欲望。
好感up up 国货品牌如何优化形象
纵观近十年国货运动品牌发展,在行业呈爆发式增长前,所有品牌都可以从中分一杯羹。但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提高,对于鞋服的需求也有了相应改观,因此企业一定要明确自身定位或及时更改营销策略。如果说鸿星尔克是凭借“野性”捐款重回大众视野,那么李宁、安踏等品牌则在突破与改变中,以越来越惊艳的作品使其成为国货品牌的领军者。
2018年,李宁以一组配色先锋的复古系列登上纽约时装周秀场,借国潮势力迭代整体品牌,重新进入年轻人的语境,自此李宁成为国潮的代表。聚焦单点创新,迭代整体产品。这对所有老品牌升级蜕变,都极具借鉴意义。但李宁并未因为国潮款的成功而转型成为潮牌,而是进一步突破国潮释放单品爆发力,打造大众主流爆款。最终以多条产品线推动边缘创新与品牌升级。
2009年安踏收购意大利品牌FILA的中国商标使用权。彼时,安踏采取直营精细化管理,为收购后FILA的快速成长夯实基础。主品牌积极抢占三四线城市大众市场份额时,FILA已全力对标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消费人群。此外,安踏始终直面消费者,从设计和品类层面最大程度洞察消费需求。深耕篮球品类,顺应外场街球的崛起趋势。跨界出圈,与NASA推出联名鞋款“御空”篮球鞋,对标Z时代年轻人圈层。
结语
众多诞生于2000年前后的国货品牌,伴随着新中国一同走过“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峥嵘历程。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如何在强大的流量裹挟中不迷失方向,并将流量转化为消费者的持续信任与支持;如何破局新生,实现再次飞跃,是每个品牌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