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盘丨易俗社能否刷新东大街商业颜值?
增量空间资源匮乏,存量空间潜力无限。我国城市建设经过多年飞速发展,单纯依靠新增净地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当前以新增空间、存量空间、低效空间统筹整合发展的城市更新方案已广泛应用于老城区建设。
此番背景下,我们将视角落于西安东大街。近日,一则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落座东大街的消息,让这条沉寂良久的街道又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赢商网也在第一时间,对这一项目进行了实地探盘。
改造 易俗社焕新东大街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位于东大街与北大街交叉口,是这条街上“人气”最旺的建造工地。据项目方资料显示,此街区将以易俗社为中心,融合秦腔艺术展演、中外戏剧交流、博物馆展示、戏曲教育传承、文化创意为一体,将秦腔文化植入现代建筑之中。同时,其还将延续历史肌理格局,保留原有易俗社剧场、钟楼邮局、西安新华书店钟楼店旧址,以民国建筑立面为基底,兼顾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
在此之外,赢商网了解到,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除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易俗大剧院等镇场妙馆外,还针对性的引入了特色鲜明且极具长安风情的品牌,如三秦饮食文化的地标——西安饭庄、主营甜食而闻名的老字号品牌——新中华甜食店,以及聚丰园饭店、白云章饺子馆、胡桃里音乐酒馆、Moxy酒店等品牌。
从现场探盘情况来看,目前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完工情况在90%左右。部分外立面和广场正在修缮当中,尚未正式营业。
纵览 街景风光今何在
作为位于城中心的商业街区,东大街从曾经繁华万象的潮流主场,到伴随着商业业态布局老化、体验性差等弊端导致没落和衰败,再到其街区改造的推进与变化,东大街可谓一直牵动着行业内外的关注。此次,赢商网在探访易俗社文化街区的同时,也对东大街当前改造进度进行了实地探盘。
?钟楼书店
已经完工的钟楼书店窗明几净,是这条街上最亮眼的所在。这家建成于1955年的书店,因街道改造搬至端履门又再次迁回原址。整体外观依旧沿用苏(联)式建筑风格,南立面有中国传统浮雕,门楣上是毛体“钟楼书店”四个字。
据项目方消息,重装后的钟楼书店面积近4000平方米,涵盖图书、印象、文创、咖啡等业态。同时开放楼顶天台,以便顾客近距离观赏打卡钟楼。店门公告显示。正在调试设备中尚未正式营业。
?兴正元广场
往日人气爆棚的兴正元广场,在弥漫的施工灰尘中显得落寞而黯淡。受到整体改造和疫情影响,客流量已大不如前。虽然街区较为整洁,店铺能够正常营业,但游览者较少,大多行色匆匆。作为东大街曾经的商业代表,钟楼商圈的C位优势也未能重现荣光。而老牌购物商城民生百货则更显萧瑟,放眼望去撤店商铺较多,仅连锁品牌或电子产品开业。
除此之外,在轰隆的施工声中,美特斯邦威旗舰店已经人去楼空,以纯、特步等店铺还挂着特卖横幅苦苦挣扎。
回首 漫漫改造向何方
回溯东大街的改造历程,2008年4月,东大街开始进行综合改造,并在同年12月提出“经过4年建设,通过整体规划改造、拆建整治,将把东大街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商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成为西部商业航母的龙头”。
彼时,西安当地媒体对东大街的改造争相报道。有媒体称,东大街改造由碑林区斥资30亿元,改造范围东起东门,西至钟楼,全长约2400米,规划宽度为50米,整治改造范围达42.7万平方米。
但东大街的改造建设依然缓慢。2012年12月17日,西安市规划局仍然在公示《西安东大街综合改造规划》,并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而按原定计划,东大街改造应该在2012年基本完成。
到了2017年,碑林区研究制定了“碑林区东大街振兴三年计划”实施方案。次年,将其列为区域重点工作。并在“两轴四带六片区”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将东大街定位为:国家化大西安商贸服务新窗口,重现西北金街盛景。
通过规划可以明晰的是,东大街改造将通过对商业环境的优化,来传承历史文化,提升街区整体风貌。打造以旅游、商贸为主,具有历史肌理格局的精品商业街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三点:
优化和更新——优化东大街商业环境,更新东大街的商业业态
传承和记忆——传承东大街历史文化,留住东大街的历史记忆
改善和提升——改善东大街城市配套,提升东大街的整体风貌
回首十余年间的街景变化,东大街的升级改造之路仍然道阻且长。尤其伴随着城市去中心化趋势席卷而来,钟楼的中心地位渐渐只能体现在地理位置上,滞后的商业模式和单一业态劣势愈发凸显,而这些同样也是东大街改造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