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其他品牌 > 正文

二季度亏损8.88亿美元,WeWork将如何止血?

观点地产网 冯嘉炜
摘要:“轻资产、重赋能”的模式将是未来联办企业的新趋势,曾经的“老大哥”WeWork或许可以回过头来向后来者们取经。

8月16日,共享办公室营运商WeWork公布,截至6月底止第二季,收入按季跌近1%至5.93亿美元,亏损增至8.8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8.63亿美元。

WeWork表示,Delta变种新冠病毒扩散使上半年业务营运受到打击,季末的会员人数降至51.7万个,去年同期为61.2万个。集团初步计算,7月收入为2.15亿美元,第三季介乎6.5亿至7亿美元。

尽管仍面临8.88亿美元亏损,但相较于其一季度21亿美元亏损,还是能看到一定的止血。作为一家市值从470亿美元暴跌至90亿美元的前独角兽公司,WeWork如今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存活下去。

断臂求生

经历2019年IPO折戟、市值跳水后,WeWork开始了断臂求生式的自救。正如市场对其“每赚1美元就要亏掉2美元”的戏言, WeWork亟需削减开支和降低风险。

先是大规模的裁员。2019年11月,WeWork宣布将裁减2400名员工,在WeWork员工总数中所占比例为19%。

然后是变卖资产。2020年3月,WeWork将旗下办公服务公司Managed by Q以2500万美元出让给竞争对手Eden,价格仅为2019年4月收购价2.2亿美元的11%。

2020年9月,WeWork表示,将出售中国业务的多数股权,由现有投资者挚信资本已追加注资2亿美元,现在拥有其中国业务超过半数的股权。

除了大规模裁员和变卖非核心业务,WeWork还增加了一些非租收入。比如新推出的“企业解决方案”服务和办公室室内广告,即使联合办公的社区效应尚未真正形成,这些收入项也还是有一定实际效益。

经过大起大落后,WeWork也逐渐恢复了信心。2020年2月,为提高公司的估值,并重新获得投资者的信赖,WeWork执行董事长马塞洛·克劳雷便已公布了关于WeWork的五年重整计划,其中短期目标就是在2022年实现自由现金流回正,并在2024年进一步上升至10亿美元。到了2021年1月,WeWork新CEO桑德普.马塔尼在接受采访时,这一说法已变为公司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尽管现在还无法预见何时扭亏为盈,但随着全球范围内疫情的常态化,联合办公市场的确有所回温,WeWork也重新获得了部分资本的关注。

8月9日,WeWork 和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之一高纬环球(Cushman & Wakefield)宣布,已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共同探索远程工作和灵活工作场所的新世界。

8月9日,WeWork和传统大型商业地产公司戴德梁行磋商一个1.5亿美元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应对远程办公和扩大灵活工作场所的新局面。

8月15日,WeWork顺利拿下加拿大零售企业集团Hudson's Bay在纽约五个联合办公空间的运营权,这家拥有近200年历史的百货连锁店在2020年宣布破产,目前正在将旗下剩余门店以及部分之前由其Lord & Taylor品牌使用的空间改造成由WeWork管理的联合办公空间。

这个月以来的陆续签约,对亏损中的WeWork而言自然是好事,至少说明办公物业“共享经济”的故事还能找到听众。

从传统IPO到SPAC

除了业绩情况,WeWork的上市进展也一直为外界所关注。

今年3月,WeWork公布,计划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上市,企业估值为90亿美元。这笔交易预计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

SPAC在近年来受到热捧,数据显示,2020年美股SPAC IPO达248起,同比增长320%,占所有IPO发行数量的55%,首次超越传统IPO,总募集资金达830亿美元,占美股IPO总规模46.47%。

2021年以来,SPAC热度继续攀升,仅在第一季度,IPO数量就达到308起,超越上一年的数量;对应募资额996亿美元,而同期传统IPO数量仅98起,募资金额仅556亿美元。

有分析指,通过SPAC实现上市的时间能压缩在半年以内,并可以跳过路演、聆讯、财务报表审查等复杂程序,所以特别适合那些尚未盈利或还在亏损阶段的新经济公司借壳上市。

而上一家成功通过SPAC的联合办公企业正是WeWork在中国区的老对手--毛大庆的优客工场。2020年7月,优客工场宣布借壳SPAC,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Orisun Acquisition Corp.签订最终合并协议。

11月24日,优客工场在纳斯达克正式敲钟,收盘股价8.3美元,总市值6.18亿美元,尽管与曾经30亿美元的估值相比缩水超79%,但总算兑现了上市承诺。而成功上市后,其2020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也达到了6279万元,实现首次季度盈利。

从最新一期季报来看,优客工场2021年二季度轻资产收入1520万元,同比增长292.1%;轻资产毛利460万元,同比增长228.6%。在观点指数发布的7月中国联合办公发展报告中,优客工场也排名第一。

2019年那份IPO招股书显示,WeWork成本支出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是办公用地的运营费用,其中大部分来自租赁费用,WeWork通常与房东签订10~15年租赁合同,费用则分摊在每期的费用支出中。2016年到2018年期间,这部分运营费用分别为4.3亿美元、8.1亿美元和15亿美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99.3%、92.0%和83.5%。

WeWork风头无两时,优客工场、纳什空间、氪空间等后来者也曾纷纷效仿这种“二房东”式运营和烧钱扩张的发展方式。WeWork泡沫破碎后,优客工场们也不得不审慎思考这一模式的弊端,开始向轻资产转型,同时新增一些软性增值服务,在数字化、敏捷办公、物联网平台等新赛道上发力。

“轻资产、重赋能”的模式将是未来联办企业的新趋势,曾经的“老大哥”WeWork或许可以回过头来向后来者们取经。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