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城市 > 商圈 > 正文

成都新南天地商圈的空间转型

购成都
摘要:新南商圈走过10年,承担的板块功能也慢慢发生改变,从青年走入盛年。

​专栏新嘉宾,这一次的视角非同往常——从建筑看商业(商圈)革新。

本次特别邀请到四周建筑创始人金显书,从空间的转型讲述新南天地商圈的十年变化 。

本文不仅提供了从2000年开始的新南商圈空间观察,更结合成都从增量发展进入存量发展新阶段,提出城市公共空间追求场景感和氛围营造的新思考,其中大量翔实的数据及实操经验尤其值得研究参考——

* 本文摘录于《展望·公园城市的 商业新 融合创新 -聚焦成都高新桂溪》书籍。

‍‍‍‍撰文:金显书(四周建筑创始人)

城市区域的盛年危机

一个建筑物的设计寿命是50-100年,但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服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每10年重新审视一个区域的公共空间合理性,持续完善,是我认为对城市更新和发展应保持的思维惯性。

新南商圈从2000年的第一个十年逐渐形成。2001年,天府大道刚刚延申到三环,主城区在二环内还有大量的空白区域,现在的新南区域还在一片田野中。2006年,周边路网,三环,天府大道以及次一级城市道路基本全部成型,2009年,高度依赖交通的目的性业态宜家、欧尚、富森美家居落地新南商圈,在当时算是郊区的南三环区域,形成强目的性业态的卖场集群,且在其他城市区域没有替代性的业态,使新南商圈形成对全市的吸附力。

从2009年开始,在新南片区,形成一种完全美式的,依托汽车的购物方式,周末大量目的性的消费者全家驱车前来郊区选购商品。这种状态延续了几年。其间,周边的住宅区和包括凯德天府等项目逐渐形成。到2017年,随着板块边缘的高密度住宅区最终建成入住。

新南商圈走过10年,承担的板块功能也慢慢发生改变,从青年走入盛年。

今天重看新南商圈,有几条重要线索:三面邻城市快速路甚至铁路,主要对外交通依靠三环支路都会路及东西向的泰和一街。在其他区域商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新南地块诸多商场逐步丧失目的性商业的唯一性,使被快速路隔离造成的交通抵达性偏低的问题逐渐影响变大。

由于对外交通过于集中,导致潮汐交通,车流和人流时间重叠,人流量大的周末,节假日,车流也大。过大的车流切割了各地块之间的人行联系,城市公共街区支离破碎。无法形成对行人的连续界面。

同时,早期郊区目的性商业的属性决定了每个地块大量的地面/架空停车空间,内向型的盒子卖场。所有的内容都是内向的,在盒子内部,美式远郊型商业的问题凸显。于是现在的新南商圈,街道没有表情,对行人和公共活动反馈冷漠,社区不友好。

这样的问题,在过去十年,全是目的性商业集群而没有居住区,高度依赖汽车交通的时代,是不存在的。但是今天,区域内形成社区,大量居民定居,就凸显出来。

上面所说的现状,我画了一个典型的街道剖面可以表达。

这是新南商圈的盛年困境。我们要处理的问题,也非常明晰,就是公共空间友好,更好的服务1公里内的居住和办公人群,淡化郊区商业特性。

更丰富的新南商圈

成都从增量发展进入存量发展,城市公共空间越发追求场景感和氛围营造。从日本东京的代官山,上海武康路到成都的大学路,街道公共空间是城市活力和包容度的直观体现,也促进区域商业的发展和转型。

我将目前新南商圈的核心功能现状如下:

  • 以宜家,富森美为代表的目的性商业吸引城市区域范围的客流。这些客流主要依托汽车交通。

  • 过去辐射范围更大,现在逐步转型为社区级商业的欧尚,迪卡侬,凯德商场等业态,步行及非机动车行不友好。

  • 街区公共空间友表情单调。

明晰了问题,策略也就很清楚了。

过去几年,我们在城市里做了些点状的,各种类型的探索,归纳起来,很多逻辑是相通的。我尝试结合我们过去的项目积累,给出三条相互辅助的解决措施。

1,创造高效的连接路径,丰富行走体验,提高转场效率。——天府二街人行桥,成都大运会连桥。

成都大运连桥草图构思

我们在2018年有幸被委托进行天府二街桥的深化落地设计。这个连接了居民区和公园的人行桥,建造的初衷就是让居民的游逛体验和可达性得到提升。今年在桥端部,结合地下空间开出了网红项目“Regular”,商业,绿地和社区之间通过桥产生了紧密的关系。

我们将这个思维带到成都大运会主场馆连接路径的设计中:在几个主要办会设施,多功能馆,游泳馆和主体育场之间,设置了高低起伏,形态舒展的空中连桥。核心目的有两个:一是赛事时为工作人员和运动员在几个场所之间切换提供更有效率的通廊,这在过去的大型赛事中没有;更重要的是,为大赛后的户外场地社会化经营提供参与路径,互动空间。

我们将连桥的形态做得简洁干净。形态的分叉或是聚合变化是为不同的室外场所或景观设置的驻留平台,集中活动的景观节点。

城市立体慢行交通 构思草图

通过空中连桥设置,活跃园区氛围,为大赛时期的单一目的性客流转换为城市运营时期的多目的漫游提供了空间载体。同样的问题,可以为新南商圈提供参照。

2,将公共空间植入有趣的内容,形成有新南区域城市街景独有的场景氛围。

原有的新南街区,公共街道界面主要由单调的大尺度商场立面,大片的停车场组成。借助于上一个措施形成的空中连廊,会形成高低两个层次的街区:在高标高街区,与各商场发生连接,商场对外临街店铺打开,形成新的对外界面,使行人在不同的目标商场中切换;在低标高街区,现有慢行道距离商场较远,增设点状商业设施,使低层街区尺度更亲切,行人更有安全感和游逛体验。

无论是街角的咖啡馆,开到深夜的小食店,还是我畅想的宜家等品牌社区化的商业模式,相信通过第一策略和第二策略,新南商圈会从完全的目标性汽车导向的功能定位,变成行人友好,社区舒适的城市版块。我们在过去一年研发了一系列的临时商业设施,作为行人友好,街区魅力的重要空间载体。

3,利用火车南站枢纽地铁中转站的优势,改造地下空间舒适度,引入外部人流。

解决了内部交通的便利性,当我们把视野放大,实际上,火车南站地下人行转换通道已经直接将出入口对准了新南版块的核心。行人被天府大道东西分隔的问题,一定程度,借由地铁站地下走廊,得到解决。

不过,完全的地下空间,是没有宜人性的,行人只愿快速通过,没有探索和通行的欲望。要让地下空间并入整体慢行系统,需要与地面规划协调统一,在公共绿地上做侧采光井或下沉庭院。这种方式对整体地上及地下的空间协调性要求较高,实施难度大。但是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是有必要的,可行的。

情绪共鸣

新南商圈进入十年的盛年期,除了同样迈入盛年的老客群,也面对全新的一批年轻人。总结起来,过去的十年,是对货品和生活内容的关注;即将开始的十年,是对氛围,场所和生活方式的关注。我们观察和着手城市更新的内核,是对消费人群“三观”的认同和再现。在同一个场域内,形成不同世代人群的情绪共鸣,是场所的高级追求和成功。

四周建筑

四周建筑是由金显书在2018年创立的成都新兴设计机构,合伙人金显书与刘佳。

在三年的实践中,已经实施并正在设计的项目包括:天府新区麓溪智谷云廊,成都大运主场馆连桥,南京石杨路,仙尧路跨线桥,邛崃UME剧院,成都大悦城改造,春熙路联升巷改造等项目。四周建筑致力于通过建築,环境,城市,商业空间设计,营造充满情感、 情绪丰盈的生活发生场,以期带给使用者感情的庇护和建立对场域的连接。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