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人物 > 人物观点 > 正文

地产裁员记

乐居财经
摘要:昔日的房地产行业是高薪的代名词,直到如今地产人“不是被裁,就是在被裁的路上”。眼下,缘何各家房企都在进行大规模裁员?

作者/吕秀伦

李飞(化名)在地产圈已摸爬滚打三年多时间。去年7月,不满足现状的他,从区域房企跳槽到Top5房企。

紧接着5个月后,让他措手不及的是,公司突然宣布把他从石家庄调去北京,但工资并未有所调整。在他看来,这就是变相裁员,“要知道的是,石家庄连二线城市都难以算得,但北京连房租都高得离谱。”

由于工资并未上调,李飞拒绝赴京工作,便在试用期内选择主动离职。

与李飞情况相似的是,王立(化名)也在并未转正前便匆匆离职。只不过,他是被公司“优化”掉的,甚至连一分钱的赔偿金都没有拿到。

去年9月,王立从河北一家房企跳槽来到北京一家民营房企的投资部,而他女友也在同一时间换工作来到了融创。小情侣原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大平台肯定更有保障,没想到10月这家房企突然暴雷了。

并未转正的王立,自然成为公司裁员的第一序列,“毕竟老员工要赔偿n+1,我们属于试用期的,赔付最少,不裁我们裁谁?”。而他所在的部门也几乎都裁了干净,只留部门负责人1个独苗。

从被劝退至今,王立也尝试过找其他房企的工作,但是在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并不是哪里都有坑位。于是,他决定趁着“空档期”把婚礼准备办完,这样去新公司也不用再请婚假。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仅是这些未转正员工成了被裁高危人群,就连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应届生和管培生也赫然在列。

刘爽(化名)在半年前以管培生的身份入职Top50房企,但万万没想到即将转正之际,她收到的却是一纸裁员通知,以及15天补偿款。她曾开门见山问过人力总,是哪里做错而被公司辞退。人力很坦然说,“这并不是你个人的因素,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经历突如其来的裁员,她对地产已心灰意冷,“虽然我毕业半年,工作不太好找,但下一份工作肯定不做房地产了,想尝试考考公务员。”

放眼整个地产圈,被裁员的何止李飞、王立、刘爽们。在很多老地产人眼中,“这一波裁员潮规模之大,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去年下半年以来,不管房企是否暴雷,无关房企规模大小,都纷纷传出裁员的消息,甚至还有房企连负责招聘的人力总都辞掉了。

据乐居财经统计,包括恒大、阳光城、雅居乐、宝能、蓝光、当代置业、花样年、华夏幸福、宝龙、荣盛、世茂、中梁等超过50家房企都有不同比例的裁员。

从裁员的方式来看,主要是收缩战线、框架调整优化人员架构,以及附加的变相裁员;在被裁员工职级方面,不仅是普通员工,高管也赫然在受到波及。

突如其来的裁员,让很多地产人手足无措,不过为了配合公司“降本增效、还清债务”,很多员工表示无可奈何。他们中间,有人虽然因被优化拿到了N+1赔偿,但更多的是单方面被裁后没有拿到分文补偿;而留下的员工,即便没有被裁,也要被迫降薪。

“雷声”下的裁员潮

眼下,裁员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的当属阳光城。不久前,一纸落款为“阳光城大区同仁泣血上书”的《致林腾蛟的一封公开信》,将这家房企推向了风口浪尖。

2021年,对于阳光城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政策调控收紧,到遭遇股债双杀、华冕理财暴雷,再到掌舵者出走。虽然过程极具坎坷,但是林腾蛟和阳光城员工仍未躺平。

只不过眼下大势,逼迫着这家房企也不得不采取措施优化员工。在公开信中,员工列出了7大诉求,包括明确2021年佣金金额和发放时间、要求N+1赔偿、休完年假、员工购房退款等。

在此之前,关于阳光城传出大区裁撤合并的消息就已喧嚣尘上。1月7日,阳光城河北区域公司总裁谢琨对内发表的一封内部信流传于网络。其中,便提及阳光城津冀、山西、北京区域合并,以及将取消天津、河北、山西平台人员等调整内容。

地产寒冬之下,阳光城裁员传闻只不过是众多房企一个缩影。对于暴雷房企而言,“活下去”是第一要务,只有精简人员,压缩成本,才能保证企业有剩余闲钱把债务窟窿堵上。

去年至今,华夏幸福也进行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涉及到总部职能条线与各大业务集团,整体减员比例超过60%。

王文学曾对员工许诺,“在未来有序经营的前提下,我们优先保障员工利益,你们可以记上。”他也基本信守了承诺。相较于其它房企,华夏幸福很人性化地给出了N+1离职补偿的承诺,同时优先保住了管培生群体,19-21届的常青藤们得到了保护,并未被裁。

然而,因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眼下“囊中羞涩”的华夏幸福掏不出如此多的补偿金。

有消息称,因华夏幸福的资金问题,不少员工离职赔偿款并未及时发放到位,反而是一拖再拖,原本承诺的“全款”支付也拖成了“分期支付”,首付20%,剩下80%视情况发放。此举引发了离职员工的不满,甚至有员工跑去总部维权讨薪。

相较之下,多家暴雷房企裁员手段则更加不堪。债务压顶的蓝光发展旗下蓝本科技进行千人“劝退”计划后,就频频被离职员工通过各个渠道喊话“还钱”。

该公司前员工表示,自己(2021年)6月30日被蓝本科技劝退,并签订了裁员补偿协议,但蓝本科技一直以没收到蓝光集团支付额度为由,屡次拒绝支付工资。

再如,陷入债务危机的恒大多个区域公司,此前发出停工留职通知,停工时间从半年到一年不等,仅发放最低工保障工资;多笔商票违约的新力控股,其公司总部则是全员降薪——4级总监降薪约50%,5级总经理降薪约60%,6级副总裁降薪约70%等。

虽然裁员优化等调整动作已经成为行业普遍行为,并不是某一家企业的错误,但暴雷房企这样不人性且过量的裁员,容易引起司法争议与监管方面的管控。

“瘦身”行动

裁员不仅仅是暴雷房企“专属”,同样也波及到未暴雷房企。

毕竟融资端的钱袋子还未彻底松口,偿债的高峰期却在步步逼近,因此人员优化,可为房企节流,储备过冬粮草。

尤其到了年底,房企需要集中支付工程结算款和农民工工资,以及年初到期的美元债。近段时间,甚至还有供应商雇群演来房企总部讨要工程款,一人400元/天,某房企负责人叫苦连连,“警察来过了,不让他们寻衅滋事,但人家站在那里,总归没犯法”。

据乐居财经了解到,自2021年下半年行业急剧转冷后,碧桂园、万科、华润、保利、绿城、世茂、新城、旭辉、中南等房企,均有实施组织架构调整,包括事业部整合、区域公司合并、撤销部分区域公司等,其本质均为战略框架的收缩、精简,裁员亦不可避免。

一时间人心惶惶,在内部员工看来,频繁调架构,像是坐在一艘漏水且补给有限的船在大海中航行,隔一段时间举办一轮“鱿鱼游戏”,输的人扔到海里减少对补给的消耗。

最新消息显示,1月16日,中梁进行架构调整,整合控股与地产,裁员人数在300人左右,员工则按N+1进行赔偿。对此,中梁回应称,顺应大势,公司和行业其他企业一样,公司这次主动精简冗余人员。

此外,2022年开年,世茂也被传出进行架构调整,整体裁员比例约30%-40%。架构调整的具体内容为,投资职权收归集团,区域公司不设投资岗;设计和市场部门合并等。对于此次架构调整,世茂回应称之为主动求变,加速转型升级,重塑敏捷组织,但对于裁员比例、补偿等信息,其并未有回应。

去年年底,地产“一哥”的碧桂园也加入了架构调整大军。碧桂园内部发文,将区域公司由原来的106个缩减至65个,缩减比例近4成。消息称,碧桂园的裁员已基本执行完毕,因其补偿机制令人满意,给予不少于“N+1”的补偿,裁员等消息并未在网络大量流传。

除了碧桂园,加入“瘦身”队伍的还有新城控股、禹洲等。

去年12月初,新城控股突然进行框架调整,住宅开发事业部和商业开发事业部进行大区合并,同时事业部总部开启缩编、转岗和分流。至于裁员规模,新城方面目前没有透露。

此外,多名禹洲杭州公司员工称被“停薪留职”,不仅未拿到绩效,也未收到处理意见的书面通知。在员工看来,这并非单纯的停薪留职,而是 “变相劝退”。

对此,禹洲相关人士回复称,薪资已准时发放,适当裁员,确实存在。因项目剩尾盘,项目人员不可能都留,且没拿新地。

不仅是诸如世茂、新城等第一阵营房企裁员。地产寒冬下,区域型房企也加入裁员的队伍。

河北房企荣盛,在内忧外患下不得不进行区域合并优化,整体裁员40-50%左右。据被裁员工透露,“裁员有一定赔偿,但并不统一,相互保密,一些可能比N+1少。”

此外,南京房企银城国际近期也陷入裁员风波。有员工爆料称,此次公司属于大规模裁员,所有业务线都要裁,一些部门的裁员比例最高达到50%。目前正在约谈被裁员工,赔偿应该是按照N+1来执行。

不过,由于涉及的裁员人数较多,目前银城暂无办法完全拿出这笔钱。因此,不少离职员工的赔偿金还没有完全到位。

与此同时,银城国际的区域结构也要调整。消息称,银城将南京公司与安徽公司,合并为南京区域公司;调整后,银城的四大区域分别为南京区域公司、苏南公司、浙江公司、淮海公司。

除此之外,河南多家房企还“组团”给员工放长假。去年11月,郑州华南城以公司业务放缓、工作量减少、部分部门业务停止、员工停工为由,给部分员工放假4个月左右(2021年11月26日至2022年3月31日),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60%发放生活费。

紧接着去年12月,碧源控股称受当前整体经营环境及市场形势影响,通知员工放(休)假4个月(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放假期间,为员工发放2000元的最低保障工资。

碧源控股员工称,“公司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节省辞退成本,属于变相裁员。”此类方式可以省下一笔赔偿款,员工长期没工作,且薪资较低的话,大概率会主动离职。

1月12日,河南省城开集团下发了一则放假通知。通知显示,自2021年8月疫情以后,集团所属各部门均已放假。关于具体的复工时间并未写明,而是“另行通知”。

不仅民营房企,近期裁员风声有向央企国企蔓延的趋势,主要是行情如果持续不好,大家日子都不会太好过。

例如,国企背景的绿地也陷入裁员风波。早在去年二季度,该企业就被曝出裁员40%,彼时绿地回应是,“确有做出优化人员的动作,但未有如此大的比例。”

紧接着去年11月,绿地裁员风波再起波澜,有消息传出绿地湾区公司在进行了城市公司合并,将原来的广州、佛山、深圳、粤西、粤东五大城市公司全部收归湾区总部。伴随合并的则是人员规模精简优化。

此外,还有某央企发布一则内部红头文件《控制员工总量、优化员工结构的通知》,主要措施:战略上“收敛与聚焦”、管控上“控制员工总量”、人力资源及能力素质方面“做好人才盘点及绩效考核制度”;工作要求:2年内完成目标,实现降本增效。

坚守or转行?

昔日的房地产行业是高薪的代名词,直到如今地产人“不是被裁,就是在被裁的路上”。眼下,缘何各家房企都在进行大规模裁员?

答案或许是多种多样的,但主因则来自于开发商开源节流进行自保、自身项目减少以及对于未来预期不明朗所致。

一方面,地产行业进入寒冬,融资、销售两端承压,毛利率下降。开发商为了自保,控制成本,往往以优化组织架构的名义,进行裁员降薪。

在毛利方面,去年上半年,内房股中仅有17家毛利率同比上涨,占比约20%;68家毛利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占比约80%,这其中就包括了带头大哥万科。

由此看来,如今房地产已然进入了低利润行业,很难再支撑高昂的管理费用了,进入管理红利时代。说白了就是:提升人均效能,降低沟通成本。而把人员精简到,少一个人公司就运营不下去的程度,这样才是极限效能。

此外,2021年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增速持续放缓,累计销售操盘金额较2020年同比降低3.5%,且销售增速罕见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房企整体的目标完成情况远不及历史同期,规模房企平均目标完成率不到90%。

开发商业绩的下滑同样传导至地产人的薪资方面。去年7月份,克而瑞发布的数据显示,80家上市房企薪酬总量增速连续三年收窄,2020年增速仅4%创五年新低。

另一方面,新增项目减少也构成开发商裁员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发商对于员工的需求也是依附于项目,如果没有项目,管理体系则失去了载体。

过去,在地产疯狂生长的年代,诸多开发商在自我深耕区域或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扩张,随之而来的是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同时用工需求也是水涨船高,可谓是“躺赢”的年代;如今,情势大不相同,拿地量减少,项目减少,以及未来预期并不明朗,开发商只好裁员。

而被裁掉的地产人,是选择继续坚守还是转行?

恒大暴雷前,房企裁员还是局部性的。如果说局部暴雷和暴雷比较早的公司,员工还可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但当全面暴雷之后,哪怕有再好公司背景的员工,也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

一时间市场上失业人才济济,而招聘职位寥寥,这样的情况在地产多年真的是很少遇到。甚至还有房企慢慢从某些职能不招聘暴雷公司的人,到明文规定不要暴雷公司人。

35岁何冲(化名)在去年11月被某房企裁掉,至今未找到好下家,而他周围被裁的同事们20%左右考虑转行,“但何其难,开滴滴、干外卖、杀猪也只是自嘲的段子,目前还没有转行成功上岸的员工,半数以上的员工没找到新的工作顺利过渡。”

每当他去招聘网上投简历,连岗位都没有,失业加上再就业困难重重的双重重压,才感到了真正的无助和坚守的不易。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