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阳光海天:停车管理行业长坡厚雪,领跑蓝海市场
车停在哪儿?这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日常“烦恼“。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2亿辆,其中汽车3.07亿辆,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而停车位资源稀缺,供需不平衡导致”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停车运营的价值被逐渐发现。2022年1月,国务院出台《“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智慧停车发展。
在智慧停车领域,深耕停车行业十余年的阳光海天已然是领跑者,服务遍布全国40余城市,涵盖地标商业、交通枢纽、医院、景区等不同业态高价值停车场千余个,持有经营权泊位数量50余万。
与海外相比,中国停车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巨大的蓝海市场等待挖掘。本次,赢商网深度采访阳光海天董事长兼CEO闫亮,探究企业如何建立领先优势以及如何为客户深度赋能。
图:阳光海天停车产业集团董事长兼CEO 闫亮
企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共振
“停车场具有稳定的现金流,是优质的不动产,而且需求在拉升“。2006年,看到这一趋势的闫亮一头扎进了停车管理行业。
2000年初,在城镇化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和商业地产高速增长,而停车场作为地产基础配套设施,并未受到太多关注。此时,项目方对停车场的运营管理需求集中在服务方面,通过标准化服务流程,增强客户对于商业的体验和好感。
因此,阳光海天最初以服务运营商的角色切入停车管理行业,帮助项目管理停车场,本质是劳动密集行业,附加值不高。
2012-2013年,阳光海天从服务运营商向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组建了中国停车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从设计规划、施工到运营的全套解决方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6年开始,我认为行业迎来了破局点”。在闫亮看来,2016年行业开始出现系统性的变化,停车场运营的价值被真正发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难”形成共识,不再局限于服务,效率在运营品质中的重要性凸显;其二,房地产行业从向开发要利润进入到向管理要利润的新阶段,开始关注停车场等运营类资产的价值;其三,智慧停车的普及让收费环节变得可控,运营效率质变。
在政策层面,2016年政府推动商业类停车场自主定价,部分城市可以根据供需关系定价,“商业出行场景中,停车费价格有上涨趋势”。基于行业发展趋势,阳光海天2016年成功转型成为数字停车运营商。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阳光海天完成一系列升级跃迁的原因,在于能够敏锐把握市场需求变化。闫亮坦言,这种应变能力来自To B公司的焦虑感,只有在技术、成本控制、增值收益等方面比客户、同行做得更优秀,才能吸引客户持续合作。
着眼未来,闫亮认为数字化、规模化、金融化是行业长期趋势,阳光海天也已经提前布局。
首先是数字化,过去几年中国所有的场景都在进行数字化改造,数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阳光海天自主搭建完成了集车场运营(SaaS)ERP、AI智能监控、车主服务、移动管控及停车大数据等为一体的AIPP(All in one parking platform)停车大数据平台,基本实现了车位级运营。
图:阳光海天AIPP智慧化管理平台
其次是规模化,中国停车行业巨大而分散,受限于传统运营方式规模不经济的弱点,一直难以整合。借助数字化建设的机遇,中国停车行业迎来了规模化扩张的机会,阳光海天运营规模在业内遥遥领先。
最后是金融化,停车场作为优质不动产,本身具备金融属性,公募reits政策为停车场资产通过标准化证券产品实现资产价值盘活带来新思路。阳光海天先后引入了高盛、华平等顶级资本,通过金融模手段推动停车资产包整合,扩大自身体量。
数字化赋能商业地产
从具体业务来看,目前阳光海天主要有三类业务:一类是围绕公共停车泊位资源的城市级业务,侧重于解决城市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第二类是机场、医院等公建类停车场,关注运营效率提升;第三类是写字楼、购物中心、综合体为主的商用停车场,聚焦C端用户体验以及与用户的交互能力。
“我们在商办停车场领域形成了较大的优势“,闫亮提到。由于商办停车场领域的市场化更为充分,阳光海天在过去十几年积累了大量客户,规模停车泊位以商办类为主。
在与商办停车场合作当中,如何用数字化运营能力赋能是客户的首要考量。例如,阳光海天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可以帮助商业地产客户做用户画像分析,把消费者与场内商户关联起来,辅助客户做商业决策。
“在一些商业场景中,我们的周边引流效果比较好”,闫亮提到的周边引流是指将商场周边居民引导到商场夜间停车。阳光海天通过线上销售的方式,向周边居民提供夜间停车券,“不需要现场办理,线上输入车牌号提交就可以购买”,在部分商场,可以吸引几百辆车在夜间停放。
闫亮认为周边引流的价值不仅在于补充夜间停车费收入,更重要的是这几百个车主形成了固定生活轨迹,从而有机会为商场带来连带消费的价值。
“商办客户更为关注停车场运营的经济效益”闫亮表示。因此阳光海天考虑的是如何在商办用户原本的利润基础上叠加利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运营提升管理效率,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增加非停收入,把停车场打造成基于汽车服务、车主服务的复合场景,包括充电、汽车美容等业务。
2020年以来,疫情反复,商业地产面临客流下滑困境,阳光海天在已有服务的基础上,利用自身金融投资能力进一步赋能商业地产。近期,阳光海天推出了一款“包租包销“模式的产品,以折扣价格一次性购买商业体的“临停”停车券。闫亮表示,考虑到很多商业经营层面客流下降,借此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笔现金,缓解现金流压力。
借势大湾区,押注城市级停车风口
阳光海天在商办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定优势。当下,智慧停车成为新基建的一部分,闫亮判断围绕公共停车泊位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运营正处于爆发期,在资源配置方面,阳光海天也向城市级业务倾斜。
一定程度上,停车业务规模与城市GDP紧密相关。“在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中,我们优先选择大湾区、江浙沪、珠三角以及成渝经济带“。闫亮对于大湾区的前景感到乐观。
在政策支持下,大湾区的金融、创新、科技潜力进一步激发,已然成为了一个具有明确发展机遇的城市群,市场体量大、市场化程度高,停车行业发展大有可为。
押注大湾区,阳光海天采取了立体式全方位覆盖的全新打法。过去,阳光海天在大湾区只做标志性的大项目,“我们内部叫空军打法“,闫亮告诉赢商网,目前深耕大湾区,不仅要派空军扔导弹,还要有地面部队去推进,立体式进攻。
从业务覆盖来看,在大湾区,城市级和商办业务齐头并进,全方位覆盖。闫亮希望两类业务之间建立协同效应,“阳光海天在大湾区积累了几百个封闭停车场资源“。
在大湾区的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上,阳光海天全面参与了肇庆市13200个停车位的智慧停车平台的建设,“肇庆的智慧停车平台就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BOT模式”,闫亮表示这个项目由海天来出资,进行智能化改造落地,最后是海天与政府共同成立的SPV公司运营。
从落地效果来看,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合作。政府不仅解决了“停车难、停车乱“的痛点,而且增加了财政收入,市民出行体验更佳,企业也获得了一定经营收益。
2019年,阳光海天就定下了“三年50城”目标,即三年要进驻50个城市,抓住城市停车改造的窗口期,扩展管理规模。虽然疫情黑天鹅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扩张节奏,但闫亮认为阳光海天增长前景仍然乐观,未来几年内持有经营权泊位数量将达到200万,并且相信中国一定会诞生五百万规模的停车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