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体育运动 > 正文

一面镜子大几千,健身赛道里它还吃香吗?

赢商网 王菀
摘要:健身镜能否飞入万千百姓家?

根据《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居家健身成为新的体育健身场景。在同等便利的体育健身环境条件下,有46.2%的受访者首选居家健身。

国内居家健身的火热,促进了智能健身行业的快速发展,包括智能健身镜在内的高科技加持家用健身器材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

为家庭健身赛道添一把火

FITURE——国内首个发力智能健身镜的独角兽品牌,创立于2019年,意为“Fit Your Future”,定位“家庭科技健身方式的开创者和引领者”,致力于通过科技帮助大众建立全维度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2020年10月首款产品「FITURE魔镜」面世至今,FITURE以“硬件+内容+服务+AI”为商业模式,打造了5款覆盖多个价位的差异化健身镜。通过“人机交互”,用户能在运动中即时看到自己的运动状态并得到健身镜内置程序的纠正和引导。

除了在硬件上打造差异化,FITURE也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智能健身原创内容。目前,品牌已上线16大类超过3000节的智能健身课程,包括有氧、瑜伽、拉伸等,几乎能够满足全年龄段家庭用户的需求。

此外,FITURE还面向会员提供了包括反馈追踪、计划推荐、健康管理咨询等在内的专属服务,构建“FITUREHood沸活圈”运动生活社区,鼓励用户之间及用户与教练的交流与分享,形成体验闭环。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FITURE魔镜用户数超过3万,覆盖国内超过300个城市。

同时,FITURE的一系列革新也受到了诸多投资人的肯定,在3年内就完成4轮融资。在推出第一款产品之前,FITURE就已经完成了6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和、65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涉及红杉资本、腾讯、C资本、凯辉基金、黑蚁资本、CPE(中信产业基金)、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全明星基金等。此后,又先后完成了逾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和3亿美元的B轮融资,再度吸引蔚来资本、金沙江创投、Z1 资本等10余家业内知名VC/PE机构入局。

打造品牌线下新触点

在良好的市场反馈下,FITURE也在一步步地向线下渠道进军。

2020年11月起,FITURE以快闪店的形式,先后在上海WeWork威海路店、中海国际店、环球港、大宁国际,北京龙湖长楹天街、国贸商场等地落地,为用户创造零距离体验科技健身魅力的机会。

2021年4月,FITURE在北京国贸商城正式开出了品牌的全球首家线下旗舰店。

作为零售空间和用户体验空间,FITURE北京国贸旗舰店从店内空间设计到产品体验流程,全部遵循用户体验至上的原则,设置了用户体验区、洽谈区、VIP区以及软装陈列区,让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魅力。

同时,该门店也为承载线下体验课做了大量的设计细节。比如,保证一定私密性的全玻璃幕墙、独立的收纳柜、智能运动手表,都是为了让用户能够有最优的健身空间。

目前,FITURE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多个城市布局线下门店,今年9月还接连点亮南京、重庆两座城市版图,本月广州、深圳两地首家品牌直营店也将登陆IGC、卓悦中心。

另据了解,FITURE已启动“城市合伙人计划”,未来有望以线下直营门店为触点,以品牌经销商为抓手,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

事实上,在居家场景之外,FITURE也在拓宽产品的使用场景,通过品牌合作在酒店、办公、零售等场景实现了落地。

例如,FITURE与香格里拉集团旗下北京国贸大酒店合作,打造了配备有FITURE 魔镜的限定房间及联名轻食套餐,联袂呈现时尚健康的旅途智能健身新方式;联手高端健身房威尔仕、成都健身房品牌“FLXB分裂细胞健身”,在专业健身房与居家场景之间建立有机融合,为更多消费者带来智能运动体验。

与此同时,FITURE也在线下不定期组织社区运动以及生活方式内容的线下活动,以此增强用户黏性、活跃社区氛围。

健身镜生意到底好不好做?

放眼国内,FITURE之后,各路玩家的入局让“百镜大战”愈演愈烈。

跑步机生产商亿健推出“亿健魔镜”、户外运动平台咕咚发售“FITMORE健身镜”、乐刻推出首款家庭智能健身镜“LITTA MIRROR”,甚至连互联网巨头百度也推出“小度添添智能健身镜”,而小米、华为、科大讯飞、海尔等科技界选手也有进入健身镜行业的计划……

厂商的蜂拥而至让赛道看着热闹不已,但市场实际表现却是另一番光景。

首先,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健身镜的普及。CEO品牌观察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健身镜,从2000多元至上万元不等。这也导致健身镜在国内仍不算大众消费品,只是小众玩物。

而且除硬件本身的价格,用户还需为订阅内容缴纳费用,每年会员费也在千元左右。这也意味着,健身镜的受众将相对集中在中高端人群、高频健身人群之中。

其次,健身镜自诞生起就一直被质疑究竟是智商税还是真刚需。动作识别不准确、纠正提醒延迟、“入门小白”不友好等问题,都让健身镜逐渐变得鸡肋。

而且从海外健身镜品牌如今的发展来看,这一赛道的前景似乎也没有那么乐观。

2020年6月,Lululemon耗资5亿美元将健身镜品牌Mirror收入囊中,这一年,Mirror超预期实现了1.7亿美元收入。但Lululemon次年年报却显示,Mirror该年收入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头部健身镜品牌Tempo和Tonal的最后一轮融资,都停在了2021年上半年。放眼全球,不难发现健身镜市场收缩与整合。

那么,国内的FITURE们,还能走多远呢?

据艾瑞咨询的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健身赛道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20亿元,其中智能健身镜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12亿元,年出货量将有望实现超164%的复合增长。尽管整个赛道目前呈现出了发展放缓的局面,但从长远来看,这一赛道仍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健身镜的下一步,除了在价格上较量,或许还需要从内容、服务、运营等多方位入手,满足不同年龄用户的多维度需求,让运动健身真正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