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商超三季报业绩分化:亏多赚少,净利润降幅收窄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1
商超回暖
龙头企业是行业的风向标,行业的兴起或衰落几乎都能从龙头企业的业绩变化略窥一二。
最近,连锁商超们陆续地完成了对公司2022年三季度业绩的披露,在已经发布三季报的十多家上市零售企业中,整体呈现分化格局,但亏损居多。
永辉超市今年第三季度取得221.75亿元的营业收入,上年同期永辉超市的营业收入为230.08亿元,同比减少3.62%。但在利润方面,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7.75亿元,相比去年同时期的21.78亿元亏损,今年有所好转。
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永辉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龙鱼股份,在当年损失1.15 亿元(税前);至此,金龙鱼投资标的累计投资收益达到 1.73 亿元(税前)。
对于三季度的表现,永辉超市称其面临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有所好转,公司的经营逐步如预期一般趋于稳定。
不过,永辉超市也表示,由于疫情的反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影响,作为保供企业,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公司的整体经营利润暂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而在第二季度,遭腾讯和京东精准坚持套现的步步高,前三季度总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80.29亿元、1792.9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增减幅度分别为-23.85%、-90.1%。
步步高称,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居民消费复苏缓慢,加之渠道竞争依然激烈,实体零售行业承压较大。
在已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不少企业的营收实现增长,其中,红旗连锁实现营收26.90亿元,同比增长9.18%;三江购物实现营收10.14亿元,同比增长3.94%;天虹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2.22亿元,同比增长0.27%。
对于营收增长,红旗连锁表示,主要源于公司门店整合取得的效果;而三江购物则解释称,门店销售增长所致。过去三年,三江购物通过门店改造、商品调整、流程优化等对门店实施快速转型。对于净利同比大增,主要是公司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带来效益提升。
所谓商超行业整体呈现分化,一边是营收逐渐回暖,另一边主旋律依旧“亏损”。
2022年前三季度,京客隆实现营收76.52亿元,同比下降9.84%,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6059.9万元,去年同期亏损为403.3万元,亏损大幅扩大;前三季度,人人乐实现营收30.41亿元,同比下降22.04%。
对于亏损,很多零售企业将源头指向零售行业竞争激烈、其他渠道分流,以及疫情对公司部分重点地区经营造成影响等原因。
2
利润端亏损同比收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05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比1-8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三季度增长3.5%,二季度下降4.6%,一季度增长3.3%。
按零售业态分,1-9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 、 专业店、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0%、4.9%、5.1%、0.7 % ,百货店 下 降6.3%。
整体宏观数据中,只有百货行业仍处于弱复苏,客流暂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过大,即便同比下滑,但百货业降幅已经连续5个月收窄;便利店和专业店的增速相对较快,因满足消费者基本即时的需求,符合快速化、便捷化的消费趋势;而商超业态作为传统必选消费渠道,呈现稳健的态势。
从商超企业相继发出的财报看到,今年以来,不少企业利润端都有所改善。
其中,永辉前三个季度的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减亏达12.91亿元和11.86亿元,同比减亏达59.29%、64.86%。
三江购物前三季度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61.82%;红旗连锁第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5.03%;人人乐第三季度 归属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33.66%。
这些企业在利润端能得到改善,一方面是外部因素,从今年以来很多在过去对商超业态造成“威胁”,甚至是分流的竞争业态因监管趋严叠加资本退潮,社区团购除了部分区域基本“全军覆没”,前置仓玩家或退或撤离,“价格战”减少,商超面对的竞争压力减轻。
其二,从通胀因素看,2022年以来我国CPI涨幅有所扩大,一季度上涨1.1%,二季度上涨2.3%,三季度上涨2.6%,食品价格也有所上涨,其中,粮油食品和饮料烟酒类分别增长4.3%、9.3%,有利于超市同店增长。
另一方面则是内部因素,商超企业经过两年的至暗时刻,试图在找寻出路。从今年开始,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关店企业增多,通过斩断非营利业务,退出部分市场,保全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永辉新开20家门店,关闭17家,净增门店数仅有3家;而步步高仅新开4家门店,关店数达到23家,净减少19家门店;即便是门店居首的红旗连锁,上半年新开34家,关店79家,净减少45家门店。
至于商超集体陷入大规模“关店”原因: 其一,不少门店的租金到期,不再续签。在商超行业中,大部分门店的租期在10年,或者15年,少数20年。如今,本土大卖场扩张的关键时期已过15年,对于到期的门店,只能闭店或者寻找更高性价比的点位,继续扩张。
其二,关闭经营效益不好的门店,及时止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流的作用,必然对企业利润的提升有帮助,毕竟开一家门店要涉及租金、人工成本等大头支出。
除了租金到期,还有部分企业公布闭店原因中排在首位的是疫情反复、经营困难,其次是公司经营策略调整。其实,疫情的打击自然是无法避免的,实体零售行业也因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但确实要懂得在危机中,找到突破重围的办法。
3
线上成增长亮点
多家商超在财报中提及,利润端亏损同比收窄的最大原因,是线上业务起了重要作用。
家家悦在财报中透露,加速线上线下融合,通过第三方平台及自有平台提供到家服务的门店超500家,线上销售额和订单量同比增长超八成;天虹股份在超市业态中,线上商品销售持续高增,前三季度线上GMV约42亿元,仅第三季度到家客单量提升49%,销售额提升35%,线上销售额占比超23%。
而永辉超市将亏损大幅收窄的原因,直接剑指发力全渠道业务,全力打磨线上线下“仓店合一”模式。
第三季度,永辉超市线上销售额达116亿元,同比增长16.35%,占比为16.4%,较2021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自营到家业务月平均复购率达到51.7%,第三方平台到家业务已覆盖915家门店,实现销售额53亿元,日均单量21万单。
在疫情和传统电商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商超企业加码线上到家业务推进,在高覆盖率区域依托密集的门店和社区布局,通过线上订单、到店自提提供全渠道服务,使其客流线下转化率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21年Top100超市线上销售规模近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0%,超过70%的企业线上占比超过10%。
在渠道优化、线上线下融合之外,供应链、新业态的进化也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利润。
永辉在财报中称,持续对门店进行升级迭代,优化商品及营销,提升线下门店服务和效率,同时,永辉还在部分地区进行门店调优,提高经营效率。
尤其是永辉一直强调的“仓店合一”,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实现客群共通、商品互补。在供应链端,上千家门店的冷链、仓储等硬件设施,以及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将会降低“仓店合一”的投入成本,保障模式的快速复制和扩张能力。
而家家悦则分区域建设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加大生鲜加工品类的研发推广,不断丰富各类预制菜商品。
由此可见,到家业务的风头依然强劲,各大商超在这一领域加码发力,同时供应链基础设施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手段”,毕竟零售业的核心壁垒在于规模与效率,商超企业以这两点为突破点,画出第二条曲线。
只是,宏观经济环境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激烈,从商超企业减持、关店、缩减业态等一系列动作来看,追求效率的重要性已远高于规模,或许,接下来商超零售业的比拼依然会集中在供应链的建设中,提升经营效率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