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标商圈二十年浮沉:流行前线遭租方撤场,巅峰时月租高达每平方米1万
作者/叶曼至
“我在这个场开店已经好些年了,老街坊都‘买熟做熟’。这里要撤场,我都有点不舍得。”谈及“初代”潮流商场的撤场,在流行前线开零食集合店多年的梁萍(化名)唏嘘不已。
7月18日,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发现,流行前线装修布局陈旧,早已不复昔日光鲜。
从客流量来看,商场与地铁连通的主通道客流正常,大多商铺仍在经营;但其他区域却显得冷清,不少商铺早已搬迁或结业,更有服装商铺正推出打折清仓销售。“生意比起以前差太多,货卖完我们就走了。”有服装店主直言。
流行前线关闭的商铺/时代周报记者摄
据广州市越秀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公告,广州海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印股份”,000861.SZ)承租该办享有权属物业的9406人防工程(即“流行前线”)合同期在6月30日届满。在新的总承租方尚未到位前,由该办聘请的广州珠江城市管理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珠江城市管理”)临时接管该场地。
针对不再续租原因,7月19日,海印股份证券部相关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整个大环境来看,该商场经营相对来说比较低迷,因此公司决定到期不续约。“这只是一个正常调整,目前公司在商业板块运作正常。”该相关人士说道。
流行前线仅为传统商场业态的缩影。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社区消费等消费形态的崛起,“大卖场”商业模式已逐渐落伍,难以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流行前线并无明确转型计划,但与流行前线并列中山三路商圈“三巨头”的中华广场与地王广场,已开始向“商业+体育”的经营模式迸发升级。
沉浮二十年的地标商圈,能否转型成功?
前世今生
承载80后、90后“老广”记忆的流行前线,曾有过一段光辉岁月。
据悉,流行前线由海印股份旗下子公司海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于1996年6月开业,为华南地区第一家与地铁相连的潮流文化主题商场。
由于连通地铁,又地处广州越秀区商业气息繁华的中山三路,不少时装、首饰、餐饮、潮流品类门店汇聚于此,更成为当时一众潮流达人的“网红打卡地”。据媒体报道,2006年,巅峰时期,流行前线场内靠近地铁口的临时摊位摆卖,一处1平方米的摊位月租高达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流行前线亦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天生快活人》的电台节目直播室,成功开创“看得见的电台”演播模式。该档节目曾吸引一众明星到场直播,成功为流行前线引流赋能。
图源:微博
6月28日,《天生快活人》在流行前线结束最后一场直播,这也意味着,流行前线的辉煌历程正式走到尽头。
目前,流行前线与海印股份的合同已到期,商场入口处有关流行前线的招牌已被拆除。不过,多名商户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商场撤场,但商户可以选择留下,商铺可临租三个月。
“开完这三个月,我就关店不干了,毕竟新的承租方来了之后铺租也许会涨。”梁萍说道。
7月19日,珠江城市管理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临租三个月说法属实,目前参与临租的商户有一半左右,临租租金与此前无异。“目前已找到有意向接受的新承租方,但具体情况尚未确定。”该负责人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流行前线的前承租方海印股份,近年来的业绩并不理想。财报显示,自2017年起,海印股份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续下滑。
据2023年一季度报,海印股份总营收、利润分别下滑41.93%、186.26%,公司账面资金为1.5亿元,但同期流动负债却高达21.68亿元。
此外,海印股份还面临存货高企难题。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存货额升至23亿元,占总流动资产的77%。
自去年3月开始,海印股份股价持续下行,相比于去年3月末最高点已跌去41%。截至7月20日收盘,海印股份报2.11元/股。
转型之路,前途未卜
眼下,流行前线新主未定,前途未卜。而在另一边,昔日与之同属一个商圈的中华广场与地王广场,已经开启“商业+体育”的业态,试图寻求新的商机。
比如,中华广场、地王广场均在商场内引入运动、健身品牌门店,前者甚至在商场7楼开设户外篮球场。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广场是广州核心区内首个在顶楼户外开设篮球馆的商场。
7月18日晚上八点,时代周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中华广场的户外篮球场场地宽阔,灯火通明,不少篮球爱好者聚集于此,热闹非凡。
中华广场户外篮球场/时代周报记者摄
而与中华广场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的地王广场,同样成为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据时代周报记者观察,地王广场的B1-B2层,已蜕变成偌大的平层空地,成为大批街舞爱好者的练舞天地;跃飞体育、宾果健身、岭南综合训练等体育培训品牌也入驻该广场B2-B3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王广场B3层中央舞台的LED屏幕上,播放着“第一届TTK乒乓球王赛”的宣传映画,舞台旁还摆放着两张乒乓球桌,供顾客体验。据地王广场官方微博,该赛事持续时间为2023年6月30日-2024年6月30日,逢周五、六开展周/月/年赛,具体时间将会另行通知。
地王广场/时代周报记者摄
得益于附近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中山三路商圈笼罩在浓厚的体育氛围之下,凭借拥抱体育业态,中华广场与地王广场成功圈粉。
不过,在剥去体育元素后,商场整体客流依旧显得稀少。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中华广场的部分服装店同样打出清仓促销、铺位转让的消息;地王广场不少商铺更是直接关停。
此外,据时代周报记者观察,与流行前线相似,中华广场、地王广场亦在商场布局上存在陈旧、落后、缺乏亮点的问题,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指示牌标识不明的情况。
昔日的“烈士陵园商圈”三巨头,何以至此?
7月19日,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过去20-30年,广州城市的商业中心从北京路、中华广场附近,转移到以太古汇,正佳等为主的区域,年轻消费者及中高端人群前往更高档的购物中心进行消费,而流行前线、中华广场等商场已不再符合当下主流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受短视频平台冲击和疫情影响,年轻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商场被消费者抛弃,主要还是商场里的业态结构没有跟随时代潮流及时调整,导致其逐渐谈出主流消费圈,不能够吸引年轻消费者了。”湖南奋斗者企业服务有限公司CEO韩言铭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对于体育+商业的业态模式,韩言铭认为,体育运动确实可以提高消费者到商场的频率,恢复一定人气这是可以确定的。至于是否能重新让商场“复活”,还得看实际成效。“无论怎样,它们已经在改变,就有希望。”
针对传统大卖场模式商场转型之路,韩言铭进一步表示,传统商场若想找回自身定位,做出特色,还是要多研究商圈的主流消费群体,了解核心消费人群的购物喜好,再去进行商业布局。
“要改变过去只管招商不重视运营的思维,需要先重视运营消费者再来组织商家。”他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