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氛,最会做空间叙事的一类品牌
作者/Yin
编辑/Zoff佐夫
在所有品类里,香氛是最会用店讲故事的。
从你听到朋友说起、在社交媒体上看见、从小红书刷到一家香氛店开始,你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香氛品牌营造的“漩涡”里。
于是你出门,带着期待,找到这家店,进门,洗手,试香,在气味的流动空气里,在店员的气质感染和故事转述里,都在为你创造一次次抽离现实的体验,无预兆的沉浸在品牌为你打造的完整幻境。
很多人热爱仪式感,是因为需要这样的一点“作”来给生活加点料,而每次逛香氛店铺的时候,都能通过最精致的场景来让你入梦,在逛街的时候就能臆想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好,特别是对精致女性来说。
作为被目标的客群,这点我特别有体会。
前阵子国庆假期,在香港几天扫街一圈儿下来,路边就有很多有意思的香氛品牌街铺,行李箱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香味回来。
最喜欢是日月星街上一个独立香氛店:Perfume H。
Perfume H香港店
日月星街本就是湾仔老街区里,自发形成的品牌集聚地,生长逻辑类似成都玉林、上海安福路,地形的上坡下槛反而给了这里独有的闹中取静。
店铺不大,推门进去,禅、净、简。
木头陈列架上整齐排列深彩色hand-blown香水瓶,是玻璃工艺师Michael手工吹制出来的艺术品,整面试香墙上架好了玻璃试管瓶供取闻,这甚至让你直接就有了手工制香的先觉体验——品牌的理念也正是私人订制调香。
Perfume H试香
简单直白的名词做了款名。INK、ASH、DUST..是主理人Lyn Harris的灵感来源,在试闻后才会大赞真是绝妙适配,真能从香味里闻出墨水的苦和熏香带来的烟尘味、乳香安息香带来的灰烬未燃烧完的气味。
尽管当然也是有了先入为主的名词印象,来对应构建出想象,但这不就是香氛品牌必须开设线下店的意义吗?
说白了,就算线上再能讲故事,香气终归隔着屏幕闻不到,要判断是否倾心,必须亲临现场才作数。
而场景的适配度,则是香氛产品体验最好的故事片场背景板。
再举个例子。香港中环有一家BULY1803,从红棕木拱形门头到手写卡纸上的花体英文字,都溢满了古典味儿,从里到外在对你一遍遍强调:这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法国香氛品牌。
BULY1803香港店香氛气囊瓶
踏过手工花地砖,店员会仔细来为你介绍这是史上首款以水为基底,完全不含酒精的香水,并带你通过老式的香氛气囊瓶来按压试闻。
在黄铜洗手池边,为你试用沉甸甸一瓶的香氛身体油和护手霜,墙上橱窗陈列着全手工的复古醋酸梳子,大大小小的物件,浸透法国古典气。
BULY1803香港店
如果在小红书上,这自然是爆款文案“一秒回到XXX”的法国宫廷版(BULY的东京店更绝,一半古典一半现代,魔幻分割),堪称是“做戏做全套”的典范。
在这样贴合的场景里贩卖足够对称调性的香氛产品,你不得不为它买单,因为它足够狠的为你编织了一张空间的“网”,从道具、细节、一直到服务者的声音气息,用所有的要素来讲故事,目的就是让大家快速上头,一击必中。
BULY1803东京店
同样将场景故事发挥到极致的,还有在香港马路边就能逛到的Le Labo街铺。
占地不过十几平方,店深处小隔间装着调香师在现场配香,坐实香氛实验室的品牌故事基线,产品陈列区一定会搭上复古浴池场景,一瓶瓶香氛个护产品可以在这里挨个试用闻香。
而回到Le Labo进入上海的首个空间,在新天地街区,完全打造了一个很真实的客厅“屋里厢”;迈入天井的第一秒,老上海人就会被深深的共情。
一楼,真实的老桌椅、洗手盆、浴池和木头陈列架上瓶瓶罐罐等着试用,二楼,客厅角落里是品牌最擅长打造的真实的调香师工作台和实验室,几乎和工厂里的调香室一模一样,如果购买香水/香氛蜡烛,店员会手工为你贴上定制标签。
而前滩太古里Labo的香氛实验室,更进了一步。可以买到手工现调,让你感受到品牌的故事是真实成立的。
LE LABO香港中环店
香氛品牌个护线的心理锚点就在这里,使用场景都为你打造好了,逛一圈下来,你一定会发现家里好像还可以补个什么回去,告诉自己生活可以过得再好一点,给你创造出一个特别具体的小欲望,这不就是商业的本质吗。
LE LABO店内必备场景
诚然这只是我的假期逛街小体验。但在最近几年,大家应该多多少少都愈发明显的观察到,的确有越来越多的香氛品牌正在卷线下,选择了加入线下开店浪潮,成为商业市场新的细分业态类型,同样,也成为商业项目争取的调性风向标,更是招商人前赴后继想得到的类型。
这首先自然是因为香氛作为情绪供给的产品、作为内容消费的载体,最需要的,是讲好故事的能力。讲得好故事,在现在这个愈发需要好内容的市场环境下,一定是人人想挖的宝藏。
比如La Belle Meche,要坐实自己的精油萃取疗愈属性,就一定会在每款香氛蜡烛上标注清楚:萃取了佛手柑还是薄荷,薰衣草还是罗勒,然后对应每款去写明使用场景,它是适合脑力写作还是睡前安眠、或者静心瑜伽;
比如NYR,要讲自己纯天然萃取的芳香植物分子,治愈调节身心,就一定会搭配上大量瑜伽活动&阿育吠陀调息体验,来让你在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使用场景里踏实感受,这产品的确有那么个意思;
比如handhandhand,要讲年轻的精致日常,就一定会不停与各类时髦艺术家合作,好看的限定款、特别款产品不断,配合相应主题的快闪展览,更要出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咖啡馆、Brunch和酒吧附近。
handhandhand上海快闪
每个香氛品牌,都在创造一个专属自己的空间叙事逻辑,并且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与审美系统,编织空间的感性体验,让人一秒入戏。
而这在国内外香氛品牌条线上,又衍生出了不同的偏好。
国内香氛品牌,始终在努力的创造新观念,从传统西方式香氛品牌的惯性中挣脱出来。所以,寻找在地性则是一个突破口,找到讲求与东方调性结合的故事感,诸如观夏、闻献、述之有味等,从东方美学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审美体系,切入来讲自己的品牌故事。
观夏大谈中式的各种审美意象,并将其与自己的产品牢牢绑定;闻献在东方美学定调的基础上,与先锋时尚结合,让自己不止是国风的传统柔美,而是以更酷的面貌出现,谓之“禅酷”;述之有味则是抓住真实、简单的东方氛围,用最直接的对标意象还原每个人记忆里都会有的风味元素。
基于此,国牌香氛起步于从东方美学的不同结合点营造品牌意象和故事属性,打造品牌印象,还在一个比较前期的成长阶段,也期待这些品牌能够生长出更多惊喜。
而国际香氛品牌,则是从早期高化品牌的当家商业香,比如鼎鼎大名的Chanel 的No.5、Dior的Jadore、Guerlain的午夜飞行,靠品牌自身时装屋或沙龙屋的高圈层影响力,迅速入局抢占了当时空白的国内香氛消费市场后,发展到近些年则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越来越多沙龙香开始大举入市。
比如早期风靡社交网络的Jo Malone、Atelier Cologne、Acqua di Parma、Serge Lutens,各自通过广告文案打造或流量明星带货,以爆款产品在各大社交平台刷足存在感后,全线开店,自然拥有了不错的市场影响力和销售业绩。
再发展到现在诸如门第托洛萨、MFK、MAD et LEN等小众香,专注调性选择,只少量进驻集合店买手店;在这个追求个性彰显的时代下,成为了顾客好审美好品味的象征,以消费来巩固其身份认同。
商业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时代阶段,香氛品牌把故事讲好的基础,就是在场景里极尽所有想象力,并且不能装,要真做,知行合一。
于是我们看到,馥马尔香水出版社,去与诸如Jetlag之类的书店联名做POP-UP展览,来讲自己“香水编辑”的核心理念:给予调香师们完全的创作自由,并且在香水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就行作者签名;而馥马尔则退居二线作为“香水出版商”,借力使力,叫好叫座。
馥马尔香水出版社 x JETLAG
于是我们还看到,Aesop一定坚持去做“一店一设计”,打造的每一家店,都与在地环境和文化特色相融,用设计去证明:Aesop可以无缝隙的融入任何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日常,开在哪里都开的想本地“老店”。
在不同风貌的Aesop门店里,都有你熟悉的产品,去设计化的简约包装和棕色瓶身贯如往常,每家店都有如同居家环境一样的水槽,你可以试用任意产品,就像在家洗个手一样的轻松自然。
越是凸显日常,就越是显得“非日常”,让人记忆深刻。
Aesop深圳万象城店
还有Aesop最近在洛克·外滩源的芳香蜡烛主题展。
把烛光比作星辰,致敬天文学家,地面是起伏沙丘,天花悬挂的银片在光的折射下,像星星点点的夜空,也回应颤颤巍巍的烛火,艺术家短片在墙面循环播放,星光、航海、灯塔,浪漫艺术为背景,来附和Aesop的品牌故事。
Aesop「迢迢航途,熠熠希望」芳香蜡烛展
还有Diptyque,在新天地的店门前专门保留了一颗大树,配合墨绿元素打造一整个香氛森林;Tamburins,在Haus Shanghai历史建筑里用现代艺术展的手法来做店,与同门品牌gentle monster的先锋美学结合;MALIN+GOETZ,用化繁为简的设计,蓝白主色调和原木极简风来对应品牌哲学,给生活做简法...
这早已不是一个把货铺出来就能卖得好的时代,你需要有深刻且有共鸣的品牌故事,去打动消费者;得有足够合适和令人向往的使用场景,让人对这样美好的生活方式的心向往之。
当然还有个基础:产品还是要足够特别,一闻上头,去紧跟着促动消费者挑选下单和二次回头。
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最有消费的欲望。
香氛品牌线下空间的中心价值,正是在场景去亲身体验“味道”这个最“玄”的存在。
人的五感,视觉和听觉都可以简单的用网路传达,嗅觉、味觉、触觉则抽象,其中,味觉,可以通过丰富画面来呈现美味;触觉,可以通过形象的材质比拟;唯独嗅觉最抽象。
画面罗列嗅觉味道参照,只能单纯线性的脑补想象气味,却无法明确感知前中后调的组合会是怎样,这也就给了香氛产品做线下空间的最大动机,需要实地体验才能感知产品。
我们说香氛产品是最个人,最主观的情绪消费,也是正因如此。
明日植铺成都店
你喜欢西普香而我喜欢绿质调,你爱白花而我钟意番茄叶,谁都没错,都是实际闻了才能确认的方向喜好。这也是香氛店里一定可以看到的有趣互动场景:大家一个个试闻互相推荐,有的点头有的皱眉,而你能直接判定是哪款产品有错吗?
香氛产品作为嗅觉安慰剂,的确是太过私人喜好偏向的一类消费;而也正因如此,香氛也成为表达个人生活态度和审美喜好的消费方式。
各大香氛品牌除了在品牌故事、品牌概念、灵感来源、气味艺术上投入不同比重精力去做功课之外,在系列产品开发上也玩出了花样,覆盖更多生活细分场景,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小物件。
从古早时期最单一的Parfum浓香精、edp淡香精、edt淡香水、edc古龙水四大条线,发展到与家居装饰结合的晶石香氛、液体香氛、随身香膏、以及具有功能性的洗护系列、护肤美妆,甚至小众到诸如解决卫生间尴尬的香氛小物——Aesop的post-poo drops、十分钟的深呼吸体验——hibi的香氛精油火柴、身心灵磁场疗愈——近期在香港生活杂货店slowood大火的秘鲁圣木和快乐鼠尾草等。
既是细微观察了生活里各个小细节来挖掘产品需求,也是充分运用了那点小巧思,来全方位覆盖小生活领域内相关可能,最终找到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客人,“双向奔赴”。
slowood香港中环街市店
在热衷营造情绪消费日常的当下,我们当然需要一点“chill yourself”的消费。
正如假期走在香港中环街道上探店时所想的,我这么喜欢逛街,是热爱发掘有意思的品牌,买回来一些钟意的物件来获得消费的快感的话,那当大家在逛街购物时,寻求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在七八十年代,当然是生活之必需,采购饮食住行物品,去商店或百货商城,都是出于基础生活需求。
但在这个时代,我们吃穿日常都不缺的时候,出门逛街,更多的是社交选择或消磨时光,并得到一些情绪满足,花钱买个开心,悦己经济,单身消费开始大行其道,而如果花点钱还可以借由治愈、疗愈的噱头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话,大家就更愿意买单了。
这也是在线下商业中,生活方式品类越来越盛行的原因之一,现在大家花钱更希望的是买个开心,买个向往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这个词可以说21世纪营销界最精彩的套路之一,但也是最好的包装词。
任何品牌,只要拥有了足够立得住脚的品牌故事和优质的审美输出、再加上些时代倡导的好主义三观,产品能够覆盖到生活的某一面或几面,就可以是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品牌了,准入门槛够低,但做的好的却需要足够高的标准。
香氛品牌的线下开店浪潮,也正是给了生活方式品类一个丰富其内容的生长契机,让生活方式由虚入实,丰富线下的商业内容。
所有的故事、氛围、气质、感官...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玄而又玄的“上层建筑”,需要落成实体,与我们面对面,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对象,才能被清晰感知。
期待香氛在线下的创造力,期待他们也能更多的打动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