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陆战王”大润发亏损,给传统超市什么启示?
作者/戈多
来源/零售圈(ID:retailsphere)
在扭亏为盈半年后,大润发再陷亏损泥潭。
近日,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发布了2024财年(2023年4月1日-2023年9月30日)中期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为357.68亿元,同比下滑11.9%;净利润为-3.7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0.89亿元,同比扩大334.5%;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59亿元,同比扩大420.3%;毛利率为24.9%,与去年同期持平。
作为曾经“最赚钱”的零售大卖场,这并非大润发首次出现中期亏损。《零售圈》了解到,在2023财年中,大润发就曾出现过中期亏损,不过在后期的努力下,截止2023财年大润发最终实现了扭亏为盈。
从1998年开始在上海落地开店后,大润发曾创造过“19年不关一家门店”的奇迹,但自2016年起,大润发也时不时传出关店的消息。据财报信息,截止今年9月30日,发润发关闭了4家大卖场,其中两家位于华东的关闭门店将改造成会员店,其余两家门店分别位于华北和华西。
对于此次大润发超3亿人民币的亏损,尽管让许多人难以置信,不过从当前整个零售行业的激烈竞争以及传统超市的发展处境来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就目前而言,亏损已然成为了超市这一业态的常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9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百货店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5%、4.3%、3.1%、7.7%,而超市零售额却同比下降了0.4%。
此外,从已公布的8家上市超市企业今年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有5家企业出现了亏损,占比超六成,有6家出现营收同比下降,占比高达75%。这说明,当下的整个超市业态整体处于一种式微的状态,而大润发只是更为突出而已。
时代巨浪下的“超市王”
1998年,大润发在上海开第一家店时,中国大陆的零售大卖场领域,不仅有像家乐福、沃尔玛等这样的外资巨头超市盘踞,也有像物美、步步高、家家悦等这样的本土超市快速发展。当时仅家乐福就已经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八个城市,开出了14家门店。
事实上,在进入内地市场前,时任大润发CEO的黄明端原本是想做仓储批发业态,不过此时恰逢“大卖场”在大陆市场发展如火如荼,因而黄明端便迅速转变经营思路,进军大卖场业态。
1999年,大润发以240亿元的营收成绩昂首迈入新世纪。同时,这一营收数据也给了黄明端以强劲的底气,他对外立下两个军令状:一是十年内大润发要在国内市场开出100家店;二是要超越沃尔玛和家乐福,成为市场第一。
此后,大润发以每年新开店约20家的速度进行大举扩张。2003年总店数扩大至40家,2010年,大润发以120家店,404亿人民币的营收取代家乐福成为了国内市场超市里的“销冠”。次年7月,大润发与欧尚合并为高鑫零售并在香港上市,一跃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市场占有率也一度超过了沃尔玛。而大润发也由此获得了新“超市之王”的称号。
不过,到了2012年,随着O2O模式的兴起,大卖场模式开始遭受冲击,同时在电商行业迎来鼎盛后,传统零售业更是被彻底颠覆。而作为“超市王”的大润发在这场冲击中,自然不会置身事外。
资料显示,2013年到2015年的三年中,高鑫零售的营收增长率从10.72%下降到了4.96%,净利润增长率也从15.19%下降到了-15.73%。这曾被业界认为,是超市行业“最坚硬”的增长堡垒陷落。
当然,巨浪之下,大润发也没有坐以待毙。为了应对危机,2013年大润发推出了自己的B2C电商平台飞牛网,以便与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对抗。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大润发也不得不从外界寻找力量。
2017年阿里战略投资后,在阿里的新零售大棋局中,大润发也开始了被“改造”之路。2018年底,欧尚中国发布《欧尚和大润发决定整合力量的公告》,大润发正式“收编”欧尚。两年后,林小海正式接替了黄明端成为了大润发新的“主帅”。
之后,短短数月,大润发6名高层先后离职,可以说属于黄明端的大润发已成为过去,而属于阿里的大润发则正在到来。尽管在被迫“退休”前,黄明端曾表示:“阿里是高鑫最好的合作伙伴,这对股东,对公司,对员工,对消费者都是最好的选择…”但回顾大润发的一路发展,依旧有“战胜了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的感慨。
加入阿里后,大润发在阿里的加持下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无人结账、淘鲜达等业态的改变,让大润发在前期吸引了不少的关注。但是,从2020年开始的,大润发的业绩则出现了下滑,到今年年中报告中,亏损更是达到3.78亿。
对于亏损,事实上从2022年就已经开始了。在高鑫零售2023财年年中报告期内,公司收入406.11亿元,同比下降2.2%;归母净亏损6900万元,和去年同期1.17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大幅下滑了159%。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财年,高鑫零售就出现了7.39亿元的净亏损,营收也同比下滑了29.27%。
不过,在业绩亏损的背后,也有一些变化值得深入关注。比如,2022财年虽然首次亏损,但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线上业务收入达到240亿元人民币,占比接近三成。另外,B2C业务单店日均同比增长了12.8%,自有APP“大润发优鲜”实现同比28.9%的高速增长。这一数据,在2023财年又有所突破:B2C业务2023财年营收增长超15%,“大润发优鲜”的营收环比增长了40%。这说明,大润发在业绩亏损的背后,也在积极地进行着一些变革或转型。
转型进行时
早在2019年底,黄明端就曾提及,大卖场业态在全球范围内已有60多年历史,在国内也发展了近30年,已到了转型的时候,未来将趋向小型化、社区化、便利化。或许是基于这个思路,2020年7月,全国首家“小润发”在南通开业;同年9月,“中润发”也开出了首店。
据了解,中润发的定位是连锁中型生活超市,面积在2000-5000平方米,主营生鲜、快消、百货商品,为生活区周边3公里内的居民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小润发作为全国连锁社区生鲜超市,主力店型为100-800平方米,商品结构以生鲜及生活必需品为主,里面含有早点铺和熟食档。从生到熟、从早到晚,满足的是社区居民一日三餐所需。
除了开设中润发和小润发之外,大润发在今年还把侧重点放在了会员店的开拓上。今年4月28日,大润发第一家M会员店在扬州开业,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SKU 3000左右,10%以上为自有品牌,并且有大量定制化、具有价格优势的独家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M会员商店今年4月在扬州开出全国首店后,已成为扬州地标性商业体,付费会员数近10万。
与此同时,M会员店在常州、南京的新店已提前线上开业,常州店线下开业时间预计在12月底,南京店线下店将于2024年1月开业。另外,M会员商店已启动四店、五店拉新、招聘等前期工作,计划明年春季前开出五家门店。
不过,大润发想要成功转型会员店也非易事。比如家乐福就曾尝试开设会员店,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零售圈》认为,入局只不过是第一步,后续的运营策略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因为会员制业态关键在于产品力和服务力,最终决胜在于会员经营,单纯依赖商品经营和短期流量则难以维系甚至突围。而此前林小海也说,未来三年对于会员店没有盈利要求。他表示:“在第一年没有给团队下利润目标,只下了两个指标:一个是会员数量,一个是续卡率。”
《零售圈》了解到,林小海上任大润发烧的三把火分别是:“重构大卖场”、“多业态全渠道发展”和“数字化运营”。
而截止目前,大润发已经完成了80多家大卖场完成重构,升级为2.0版;新增5家中润发与21家小润发,完成M会员商店的组织建设;现有500家卖场全部完成数字化改造,包括新增商品悬挂链系统等,开创了一套适合大卖场的新零售运转模式。
尽管从转型成果来看,大润发在林小海的领导下也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但至于大润发能否重回行业领先地位,再次成为零售行业的佼佼者,这仍然需要时间和市场去验证。
传统超市路在何方?
从当前的市场发展来看,传统超市的衰落,已成定势。零售专家鲍跃忠就曾认为,现在的国内零售市场已经是高度竞争,不仅各种模式的线下店日益增多,线上零售形式也日趋丰富,大卖场们过去凭借渠道优势建立起的护城河,已被打破。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自2017年开始,国内超市门店数量便持续下降,从最高的38554家下降到了24082家,降幅高达37.5%。其中大型连锁商超门店减少速度更快,从2012年的11947家,下降到了2020年的5340家,降幅超过55%。
而在今年上半年,据统计,13家超市上市企业中共有322家超市闭店,如果算上家乐福超市,今年上半年至少有428家超市关闭。基于此,甚至有人曾预测,传统超市的寿命将剩下不到五年时间。
也因此,近年来传统超市都将转型发展作为了其未来之重点。目前来看,在市场主要还是以山姆、开市客Costco的“会员制”模式为主。因为这种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为特定的目标客群匹配商品或服务需求的模式,已经在山姆、开市客Costco等身上得到了可行性的验证。
当然,会员制商超赛道虽然越来越被认为是传统商超支撑业绩的出路,但业态也逐渐内卷。比如,今年以来沃尔玛在中国相继关闭了位于长春、陕西、江西、山东、北京等地的卖场。与此同时,山姆会员店也在加速拓店步伐,预计年底山姆会员店门店总数将达48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入局仓储会员店的企业至少有11家,门店数量超过150家。越来越拥挤的市场下,围绕门店、供应链、渠道等维度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同时,会员店“降价潮”也在山姆等头部企业的带动下接踵而至。
据了解,2022年底,山姆会员店对10款复购率和渗透率最高的“会员年度心选”商品继续做出长期价格下调。2023年5月,山姆再度宣布新增10款长期降价商品。值得注意的是,山姆多次的价格下调,不仅没有影响公司的整体盈利,反而为公司带来了会员的大幅增长。
特别是近几个月,随着盒马等企业高调下调商品售价之后,业内观点普遍认为,更多零售企业会跟进降价,将会员店拖入又一轮的内卷。
虽然,目前这一赛道比较内卷,但从整个业态发展而言,也值得一试。数据显示,2022财年,开市客Costco的净销售额达到222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净收入为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6.57%,其中会员收入达到了42.24亿美元。
此外,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仓储会员超市行业同比增长12.3%,市场规模达304.3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了约335亿元,预计到 2025 年有望接近400 亿元。这说明,仓储会员这一赛道不仅有利可图而且市场前景也很可观。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行业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是常态。产业洗牌是不可避免的,而传统零售的未来将取决于企业是否能积极应对变化。创新、技术升级、品牌升级和多样化经营模式都是在这个变革时代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是产业变革的中心,他们的需求和购物习惯将引导传统零售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