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行业 > 观察 > 正文

降薪下的过年账单:包不完的红包、送不完的礼,让年轻人喘口气

灵兽
摘要:即便已“非必要不消费”,但春节还是让“年轻人”的钱包迅速缩水。

作者/晴山

ID/lingshouke

​小杨很庆幸在去年年初没有被公司“优化”掉,但却没有逃过降薪的命运。

与降薪前截然不同,如今的小杨在日常消费上也有了“不得已”的变化——非必要不消费。

但春节的到来,还是让他钱包迅速缩水。

1

一份过年账单

“过个年真的是太费钱了,感觉自己已经很控制开支了,但还是超出预期很多。”小杨对《灵兽》无奈地说着,整个2023年自己都处于很谨慎的消费状态,但过年回趟老家,还是超支了。

节后上班第一天,小杨复盘了一下春节回家10天的总消费,前前后后差不多2.3万元。

小杨给《灵兽》列了一个大概的账单,与对象、孩子的往返车费3100元(含打车费用),双方父母过节费共10000元,家里长辈红包、年货共计2000元,双方同事、朋友之间的人情送礼共计4200元,回家给家里小孩红包以及零碎开销3900元,总计23200元。

“两年没有回家,这些都是硬性的、省不掉的开支。”小杨称,对比之前过年回老家,他还会在北京这边买一些特产或者礼盒,带回去给家里的长辈、朋友,但今年什么都没带,回家后有些必须拜访的长辈就留了个红包,或者在当地超市买些过节实用的礼品一起送过去。

84年出生的小杨,老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在985读完研究生后,就职于北京的一家创新型物联网公司,降薪前月薪税后2.5万元左右。小杨的对象是一名瑜伽老师,现在每个月薪资大概在1.1万元左右,2018年两人在亦庄买了一套两居,月供1.5万元。

“去年年初降薪30%后,瞬间感觉到了压力,主要是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开销比较大,除去月供、孩子开销之外,两人的工资也剩不下多少了。”小杨表示。

大环境不好,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对于降薪,小杨也没有太多的怨言,只是在降薪后重新做了家庭日常开支规划,告别大手大脚消费,开始更关注性价比。

重点是更务实。小杨称,今年过节对象也没有买新衣服,只添了一个金饰,这种年景下,金饰最起码还能保值。

“父母家里的年货也没有买多少,超市天天开门,随吃随买也新鲜,加上亲朋邮寄送的,要吃好一阵子才能消化掉。”小杨表示。

“在2020年之前,每逢过春节,对象都会买些衣服,自己添些化妆品之类的,或者买个高端品牌的包,等等。不过,这些在今年她也很自觉地全都砍掉了。”小杨向《灵兽》诉说道。

与小杨的情况相比,在三线城市医院工作的王丽,也重新规划了自己的消费开支。

“自去年下半年,我们也降了工资,而且工资到账相比于以前,也不那么准时。”王丽称,工资虽然降了,但年还得过。

从她的账单来看,这个春节前前后后算下来大概有一万元的开销。其中,人情往来为主。给双方父母各2000元,同事领导之间的人情往来3000元,邻居、朋友孩子红包1800元,年货1100左右元。

“年货主要是买的牛羊肉、海鲜、干果、饮料等,蔬菜只买了当天吃的,随吃随买,现在超市过年也开业,买东西也很方便。”王丽称,平时就想着少花钱,不该买的不买,一过年还是会超预算,但对比疫情之前的春节开销,已经节省了很大一部分。

“2024年没有其他愿望,就两个字:攒钱!”王丽一边无奈地摇着头一边说着。

同样,小杨2024年的目标是,非必要不消费、不超前消费、少点外卖、绿色出行、记账复盘。归根到底就是,继续消费降级。

消费降级是相对于消费升级来说的,它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控制消费欲望,少花钱。告别铺张浪费,不再盲目追求个性、品味,而是关注性价比,最大程度实现物美价廉。

消费者的变化,已悄然波及到整个零售市场,背后的原因单从消费降级或升级来讲,并不足以说明国内消费市场的复杂变化。

但春节过后,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是,微妙的降价与涨价同时到来。

2

春节后的“降价潮”与“涨价潮”

2月18日,盒马北京区域的多种商品出现不同幅度降价。

在盒马APP上可以看到,不少商品都标注了价格变化幅度。例如,草莓盒子蛋糕从88元降至59元、挪威三文鱼从每斤126元降至99元、800克的进口原切西冷牛排从89元降至59.9元,鲜活大海白虾、冰鲜大黄鱼等海鲜水产也有不同程度降价。

从消费者经常购买的肉禽蛋、海鲜水产、蔬菜水果的比例来看,试点城市用户平均能节省15%~20%的开支。

《灵兽》了解到,与盒马此次降价逻辑不同的是,在不同地区的多个山姆会员店面对年货礼盒库存,实行降价促销。涉及品类有巧克力、饼干、海产品。例如,降价幅度比较大的什锦酥糖礼盒从128元降至29.9元,牛奶巧克力脆片饼干则从129元下调至59.9元,以及山姆自有品牌的“海纳百川”干海产品礼盒,价格从原先的468元降至391元。

同时,不少区域商超也开始降价,主要任务便是处理库存,清理货物。位于北京大兴区的一位社区折扣店经营者表示,节后从商超尾货渠道大概帮着处理了近一万元左右的货物,“包括一些高档水果礼盒、干果等,都是一些年货滞销商品。”

从降价背后的原因来看,随着春节的结束,人们的购物需求逐渐减弱,加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商家对未来门店的担忧,从而引发部分物价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零售商超行业部分商品的大幅降价,春节刚过,汽车行业也集体宣布大降价。

2月19日,比亚迪、五菱星光,以及哪吒汽车等宣布多款主力车型降价,除了国产新能源品牌之外,北京现代也于同日宣布,旗下A级轿车伊兰特车型正式降价,最低7.58万元起。

探究降价本后的原因,一方面,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在下跌,这也是汽车降价的主要原因。此外,新能源车目前产能过剩也是各家车企降价不可忽视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伴随着“降价潮”的是一波小幅度的“涨价潮”。

继收取1元材料费后,2月18日开始,盒马在北京、南京和长沙三座城市试点,将免运费门槛调整上升至99元,不足则需收取6元运费。

与此同时,零售业关于“材料费”、“配送费”的连锁反应已显现。肯德基自2月20日开始,另加收打包费。

除此之外,某些城市的公共交通费用,预计会迎来新一波上涨。例如北京。

据燕郊通报道,在2014年,北京地铁票价进行上调,乘坐地铁最低票价从2元上涨到了3元。与此同时,也建立了“每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增幅不高于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如果按照这一时间进行推算,2024年北京地铁票价将进入“五年一大调”的周期,不过目前北京市暂未公布相关计划。这对于每天都要坐地铁通勤的上班族来说,对于调价后的交通费用,一个月可能又要多支出一笔费用。

另外,奢侈品牌开年也有新的动作。据中国证券报2月19日报道,Louis Vuitton于2月19日起上调部分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平均涨幅在6%左右......

3

市场消费分化明显

大环境发生变化,悄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

究其根本,还是收入不稳所导致。所谓的消费降级、低欲望消费,经济学上的“口红效应”照进了现实,说穿了都是经济现象。

其中的逻辑是,经济下行,投资疲软,带来的是信心缺失,对前途更是茫然失措,进而选择防守,导致消费力不足。

而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一直有两种声音在激战:一方面,理性消费、按需购买、消费降级的规劝声音此起彼伏;另一方面,各大促销节点的数据表明消费者还在疯狂买买买。

例如,法拉利2022年的销售业绩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历史之最。其中,在中国法拉利的销量相比去年暴涨72.6%,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2023年法拉利在中国的销量继续表现亮眼,经销商和谐汽车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法拉利销量增长达20.6%。

都在说经济很难,法拉利和LV销量却大涨,很多城市的高端别墅被消费者抢购一空,这该怎么理解,消费市场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

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是通过自身立场和感受去描绘这个世界......

比如,搬砖的年轻人在日常开销的清单里分毫必究,但买起潮品眼睛都不眨一下。

再比如,中青年的父母在盘算早餐的菜篮子里是放鸡蛋还是土豆抑或是牛排,但在孩子身上的花销却可以一掷千金。

还有,退休的阿姨对肉、蛋、菜价格外敏感,但给儿孙的红包压岁钱确却是厚厚的一沓......

影响消费观的因素太多,以至于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疫情以来,外部诸多不确定性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有的人消费降级开始缩减开支;有的人努力提升自己造富能力同时提升消费水平。

虽然不能简单地通过周围人的故事去判定所有,但至少可以结合大数据来做理性的判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2%,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从这一点看,人们的消费总体水平并没有降低,但人们对于商品或服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呈现两极分化,意味着在消费市场中,高端和低端消费需求并存,且都有增长的趋势。

而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也为消费两极分化提供了条件。电商平台汇集了众多品牌和产品,使得消费者既可以方便地购买高价格产品,也可以方便地购买低价格产品。

总的来看,国内市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高速增长的市场,按城市层级来划分市场也不够精准,它正在变得更加复杂。

4

这个春节几个新的经济变化

时光回溯,中国消费一直处在变革之中。

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当时面对非典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但这也给中国带来了新机遇。这一时期,外资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填补了一些消费升级的空白。同时,数字经济崛起,推动了新的消费模式和观念的发展。

从2009年到2012年,市场迎来了消费井喷阶段。社交媒体的繁荣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推动了网络购物和旅行预订的飞速增长。这是一个充满欢乐的消费时期,人们享受着社交和便捷带来的愉悦。

时光流转,2016年消费大升级开启,数字时代崛起,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5G和数字化变革推动中国消费市场进入多元化的时代,消费者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

自2020年以来,疫情给中国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消费者的观念变得更为理性,人们更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同时,在各种消费的体验有了更多的追求。

时至今日,在消费降级与升级、降价与涨价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社会的分化和多元化。

一方面,类似于小杨在收入不稳或者降低时对消费的谨慎态度,追求物有所值;另一方面,高端商品依旧不乏消费者。

单看消费降级或升级,并不足以说明国内消费市场的复杂变化。

而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失业和收入的问题往往是在过剩的背景下发生的。

据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的观点:在过去这20多年的时间里,每过一段时间,所谓消费疲软和内需不足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于是,整个社会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头号重要的问题来解决;而每次在这个问题似乎得到解决的同时,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又会造成新一轮的甚至是更严重的消费疲软和内需不足。循环往复,不断重复。

当然,复杂背后的本质上它还是一件事,那就是在现代经济体系下,一份消费账单不仅仅是你为GDP做了多少贡献,更重要的是,背后还蕴含着商业社会的一个基本驱动力。

正如,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当人们的收入普遍减少或者不再增加,消费就会降低,进而让更多人的收入降低,继续影响人们的消费,这是一个非常负面的循环,但这也的确对应了经济周期理论。

在中国市场消费的不断变革下,回归到当下春节的几个变化,有网友梳理了以下几个现象:

第一,今年过年发红包的群越来越少了,很多群都没什么动静;

第二,身边很多做生意或者开公司的亲戚,这两年都比较“低调”;

第三,身边迷信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生意人。比如一个做生意的亲戚,在广东那边有两家小公司,但是这两年生意不好,资金周转困难。找了通灵大师,说祖坟风水受损,想迁坟了。

第四,过年给小孩子红包的金额低了;

第五,聊房子跟股票的亲戚也少了,以前饭桌上都会有很多的长辈分享自己在哪买的房子和炒股心得,今年几乎没有人再说这类话题了。

第六,催婚变少了。

第七,双方结婚后各回各家的现象非常普遍;

总体来看,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预期几乎等于不确定性,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变化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义,可能金钱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认清现实,活在当下,便是最好。 ( 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