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聊聊骑行这门“热”生意
作者/朱可翔
最近,穿紧身衣、踩着锁鞋骑自行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总能在周末看到好几个车队在大街小巷穿梭。
十年前的自行车,还只是代步工具,而今天它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和大玩具。
去年,某整车头部品牌的网红款直接卖断货,长三角区域门店连续几个月一车难求;线上还有个做骑行配件的国货品牌一年就卖了10个亿,销售额翻了一番。
那骑行是个好生意吗?市场格局如何?哪个赛道最赚钱?新玩家机会在哪?一起来看看!
先来看整个骑行大类的基本盘。
目前国内包括整车和装备在内的整个骑行市场盘子在两千亿左右。
先来看看线上渠道,抖音电商中,骑行类目的规模和增速现状。
在抖音运动户外类目下,骑行类目的销售额体量较小,但增速最快。去年,骑行类目以超40亿的销售体量和414.13%的年增速成为抖音高增长的明星赛道。
抖音运动户外细分类目增长分析
再逐月看销售额,可以发现周期性规律。
比如每年的3-5月和9-11月,气候舒适,适合户外活动,骑行类目会迎来一个销售小高峰,品牌可以参考这个时间段安排营销活动。
抖音骑行类目逐月数据
除季节因素外,推动骑行类目在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骑行作为一种普及率高、门槛低的运动方式流行起来。
二是社媒助推、电商发力,整个骑行市场的用户规模在扩大。三是随着环保理念日益普及,政府加大对骑行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骑行热情。
接下来再看看各细分赛道的机会。
目前自行车整车的品牌格局较稳定,以小布、大行为代表的海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捷安特、美利达以超高渗透率占中高端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喜德盛则以高性价比主攻大众市场。
虽然市场火热,不少线下经销商的整车和装配销量暴涨,但长期来看,开车店挣不了大钱。
因为绝大多数品牌的整车价格非常透明,对代理商来说毛利是固定的,一般一台车毛利率在15%~25%之间。
而自行车的复购低、旺季短,可能淡季一个月卖不出去一台,还得支付房租、水电和人工的成本,导致门店整个冬天都在亏钱。
但由于目前公路车、山地车的均价在几千到几万之间,消费者一旦入坑,用户粘性也高,代理商靠保养、维修等高利润的服务,也能挣到不少钱。
对自行车厂商来说,国内市场的品牌格局较稳定,都在发力中高端车型。新玩家入局只能靠技术创新来打高端市场,比如材质上重点布局碳纤维,做轻量化产品。
更上游的零部件厂商预计在未来五年都会有非常好的增长机会。因为疫情刚结束时,整车订单量暴增,但变速器等零部件市场由海外主导,供应不足。
这时国内的零部件厂商加大研发力度,很好地抓住了一波国产化替代的机遇。未来国产化零部件还有很大的渗透空间。
另外,国内品牌做Ebike出海也有机会。
全球ebike产能基本由中国、欧洲包揽,且国内产能占比更高。目前这些国货品牌的主要销售渠道是海外独立站,今年的机会是发力线下集合店,提高品牌渗透率。
抖音自行车整车卖点TOP10
整车新玩家入局门槛高,但骑行服饰、配件赛道门槛低且需求大、增速快,仅线上规模就有30多亿,增速超120%,十分利好新玩家入场。
先来说骑行服赛道,这两年国内至少出现了十几个新玩家,在电商渠道都有不错的增长。
其中,做女性骑行服的品牌增长迅猛,卖点主打设计感、高颜值。
而像GRC、迈森兰、森地客等知名度较高的国产老品牌,也靠着卷面料、版型设计在电商暴涨,GRC去年在淘天的销售额同比涨了366.7%。
再说骑行装备,细分品类特别多,头盔、手套,水壶架、车锁、锁踏、码表等都是规模小,增速高的潜力赛道。
骑行配件毛利率虽然不高,但市场需求巨大,品牌靠跑量也能收获非常可观的利润。
比如从义乌起家,卖骑行配件的洛克兄弟,一年营收十个亿、年增长30%。今年还会开线下店,推整车,直接对标迪卡侬,做骑行圈的平价精品超市。
抖音电商近3年骑行品类品牌数变化情况
这两年的骑行热也是俱乐部商业化的好机会。
市场上的俱乐部分两种模式:一种是车店组局,用户参与免费的骑行活动,活动产生的费用由用户AA,目的是为了卖装备和延长顾客生命周期;
另一种是收费模式,类似旅行社的运营,俱乐部提供带队、补给和拍照服务,组局通常是周末短途骑行、寒暑假的长途骑行、还有亲子活动,强社交属性。
以上两种商业模式的骑行俱乐部,目前都只适合扎根在高线城市,精心运营慢增长做口碑,不适合大规模扩张。现在也有年亏百万的俱乐部,一边打磨着商业模式,一边苟着等风来。
最后,预计今年自行车的二手市场也会有较大涨幅。
一方面是前两年入坑的小白要么在退坑出货、要么打算升级装备,另一方面是被社媒种草,预算有限想收个二手入坑的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