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定位的锅,招商运营不背!
作者/黑天鹅
“明明项目周边都是家庭客,非得跟风,让我们去招更多年轻小众品牌。”
“项目大方向,定位不跟着市场变,还按照10年前的定位,我们营运再努力也没有用,最后成效不好,背锅的还是我们。”
这是近期笔者与业内人士交流,最常听到的抱怨。商场项目的定位,如同一艘大船的舵手,是确定整个项目航行方向的关键角色。
而招商和运营团队,作为执行层面,仅仅是遵循这一定位指引的方向,努力吸引商家入驻,营造购物环境,确保商场的正常运营。
但当项目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时,责任往往被归咎于招商和运营团队,仿佛他们才是决定项目的关键因素,这样的现象让招商和运营团队感到深深的无奈。
市场上商业项目的定位痛点,无非是三种:
一、跟风者。看着市场追逐重奢、Z世代,完全不考虑项目自身条件,周边营商环境、周边客群,无脑冲,一般死得也最快。
二、万金油。看起来什么业态都有,却没有什么记忆点,在消费者心目中可有可无。
三、老古董。想要以一剑破万法,不跟着时代变化改变,始终固守5-10年前的定位,慢慢被消费者抛弃。
或许,可以反着思考,有哪些商业的招商、运营是不背锅的?
再看全国一些标杆定位的商业项目,他们的共性是:
定位人间清醒,向“跟风者”“万金油”与“老古董”SAY NO!
当我们谈论标杆定位商业时......
1、 开业20年的【深圳万象城】,清醒地向“万金油”“老古董”SAY NO!在重奢与年轻化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抵住时间的捶打,始终是深圳商业“一哥”。
一方面,它拒绝大而全传统商业,清醒地意识到,只要找准自己的“立跟之本”,扎根越深,即使面临着所在城市中心西移,周边商业竞争激烈,始终保持自己的重奢调性,
来源: 深圳万象城
场内6家顶奢品牌已经升级为双层/三层旗舰店,L1-L2是国际奢侈感满满的长廊。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变化,它也要做出一些改变,打造三期的潮奢运动场作为补充。
因为它清楚地意识到“当下年轻人不喜欢被强行零售,比起直接售卖,策展性商业让年轻人为触手可得的精神体验、结交志同道合的搭子社交,自然而然买单。”
来源:深圳万象城
2、 关注度很高的【这有山】,其他商业只是蜻蜓点水,在场景体验上“意思意思”,它清醒的是,向“万金油”SAY NO!认真全情地以“大众文化心理”的逻辑打造场景“爆点”,才能开业4年后经久不衰。
“不用离开城市,这里就是远方。”抓住当下城市人向往远方,却迫于距离时间的限制,玩出了新意。
把一座山搬进了内部,让逛街真正回归到“逛”,层层首层,全山全景,爬一条路径即是一条场景。
一般MALL比不了的是,这里看不到任何盒子、环廊、扶梯等元素,而是 一种全个性化定制,比如运营上的山顶的问蟾亭“祈福”,比如招商上的理发店,别的地方都只是区分档次,这里是区分性别——男士去香蕉男士理发馆,女士去银星女王公园发型艺术沙龙。
来源: 这有山
此时的 定位、招商、运营是三位一体的,甚至完成了东北商业地产上一次奇迹,百分百的招商率,还引来了多家首店。即使在开业4年后,今年第一季度,“这有山”销售额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0%以上。
3、 在我看来,【广州天环】清醒地是,周边商圈太古汇、正佳已经太卷了,卷又卷不动,不如向“跟风者”SAY NO!走自己的路子,把自己的“潮奢”属性打到极致。
来源: 广州天环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它与不同品牌联动共创,打造更多的更多引发深度体验的消费场景。根据独角Mall梳理,从2021年到2022年,天环共落地了17场主题活动、市集活动,以及80多场品牌租户合作推广活动。
来源: 广州天环
4、 当市场掀起向“Z世代”靠拢的风,【上海浦东嘉里城】向“跟风者”SAY NO,始终坚持自我,打造中高端社区Mall,抓住自己的家庭客群,而且屹立不倒。
来源: 上海浦东嘉里城
它清醒的是,项目处于高端社区板块周边以 家庭客群为主,办公为辅,在项目业态和品牌的选择上尤其注重满足周边基本需求,目的性消费,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端,更多的是追求生活相关。
风越大,根越稳,是它穿越周期,做时间的朋友“不二法宝”。
来源: 上海浦东嘉里城
5、 【成都晶融汇】清醒的是,它坚决不做“老古董”,在繁荣的春熙路划水了近4年,终于在易主后,重新调整定位,迎来自己的“第一春”,到春色满园,成为存量改造成功的案例。
跟随时代的浪潮改变,以强运营、主打潮流属性打造商圈里的差异化,持续不断的首店刷新项目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
审时度势,它这步踩对了,也踩稳了。
6、 开业一周年的【万象食家】,同样是清醒地follow港人北上、周边家庭客需求的趋势作出应对,向“一成不变”的老古董SAY NO!
刚开业时的高品质市集、供应链品牌确实吸睛,但往前走得太快,得回过头来等等周边的市场与需求。
于是,它不再只追求格调,而是引进港人北上喜爱的零售品牌,在空间里打造沉浸式家庭体验,真正达到了格调与烟火气的动态平衡。
定位走快了、走慢了都不打紧,及时感知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反馈,以定位为中心,作出招商、运营执行层面上的调整,万众一心,总是能达到新level。
来源: 深圳万象食家
Mall定位的清醒,在于要找到自己的根,不随“流量泡沫”而走,也不被时代抛弃,更不能没有自己的记忆点。
甩锅总是很容易,但即使执行层面背锅了,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决策层面,能真正意识到“定位”的重要性,勇敢适时地作出改变,才能万众一心,各尽其力,让Mall往正确的方向良性发展。
标杆商业的定位,并不是填空题,而是排除一个又一个错误答案的选择题,只要找到自我与应对市场的平衡,那就是当下的最优解。
后记:笔者曾经探访过华南某个项目,它一开始的定位也是策展性商业,刚开业就不温不火,开业不到三年,就已经遗憾落幕。
一般来说,策展性商业“鼻祖”是用文化运营商的身份去做,但它是用传统地产商的角度去操盘,学了一些皮毛,例如用策展、音乐节轰炸,引进小众化品牌,但却没学到里子。
例如,怎么把人流量转化为提袋率?怎么保证主理人品牌能活下去?当整个大环境招商艰难情况下,是否还要坚持这样的定位,能否放下身段,与市场结合,做一些调整?
其实之前听到某项目落幕的消息,还是有些唏嘘的。或许每一次新的尝试、新的转折,都是勇士冒着流血的风险而来,希望能为更多商业在定位上能更慎重一些,避避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