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线下:张近东要激进,但苏宁得稳健
作者:知宴 吕鑫燚 编辑:鹤翔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外界熟悉的张近东,回到了他熟悉的位置。
今年初,离开苏宁权力中心两年半后,张近东终于回归苏宁一线。此番回归,张近东想要“大干一场”的野心已经难以掩盖,对内发言中,他以掌舵者的姿态直言道,苏宁人经历过至暗时刻,但放眼未来机会更多。
为此,张近东绘制了苏宁2024年的发展蓝图,主要聚焦三大板块:第一,稳住线下基本盘;第二,持续深化下沉市场发展;第三,稳健推进线上业务的开展。
从目前的动作来看,苏宁已率先在福州、南京、北京等13个城市落地了17家大店。今年618期间,苏宁计划落地21家苏宁易家Max及苏宁易购Pro等大店,并且两种店型整体面积均在万平方米以上。预计二季度,苏宁将新开及改造43家大店。
图:山东苏宁易购Pro
不难看出,张近东正试图带领苏宁重新“杀”回线下大本营。不过回到线下的苏宁,虽然“送走了”老对手国美,转身却碰到了更强劲的对手京东。
当下,京东也正在加码线下布局。
今年618期间,京东电器全国34家自营门店将迎来新店开业和重装升级开业。其中,广州、重庆、苏州三个城市的京东MALL新店开业。相比于苏宁,京东平台影响力更大、用户规模更广且更具备全渠道协同发展的生态优势。
那么这场仗留给张近东和苏宁的赢面能超过50%吗?
01
线下两步走 重回“舒适区”
此番回归线下的苏宁,以地区为分界线,走出了两条路。
针对三四线城市,苏宁发力的重点是通过加盟模式扩张“零售云加盟店”。其核心模式为,整合内外部品牌、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等资源开放给加盟商,加盟商承担门店房租、人员、装修和样机成本,负责日常运营。
对于苏宁而言,零售云扮演的是依靠下沉市场加盟商的覆盖密度,和线上电商平台竞争的角色。
换言之,零售云是苏宁布局下沉市场的最佳抓手。轻资产、低成本的运营模式,能让其快速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再者,也提高了苏宁的抗风险能力,以更灵活的方式布局。
过去几年,零售云已经帮助苏宁在下沉市场分得一杯羹。2023年,苏宁零售云商品销售总规模同比增长超20%,全年新开门店2686家。
可以预见的是,重回线下的苏宁将持续加码零售云。前不久,苏宁易购零售云完成新一轮战略引资,引资金额为4.8亿元,融资方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
相较于三四线的轻量化布局,在一二线城市,苏宁则开启了重资产模式,即重点布局标杆大店,在全国加速布局苏宁易家Max、苏宁易购Pro等新店型。
苏宁大店模式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立足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面积更大,规格更高;
二是联合国内外头部大牌升级品牌高端形象店,打造“家电版”宜家,让消费者感受极具氛围感的定制化家电场景体验;
三是设置3C产品集聚区和苏宁Fun专区,为用户提供“吃喝逛购、一站尽享”的消费乐趣。
早在五一期间,苏宁易购便大力推进大店战略,一举开设了17家大型门店。如此大阵仗,并非苏宁想冒险前行,而是自去年起,苏宁就在强调稳住线下基本盘,并且已从中尝到甜头。
2023年财报显示,苏宁营业收入626.67亿元,同比减少12.25%;净利润亏损40.90亿元,同比减亏74.79%,似乎有“起死回生”之势。此外,去年苏宁易购一级市场的大店战略有一定成效,可比店面销售好于平均水平。
现阶段,无论是零售云,还是大店战略,都映射出苏宁无法剥离线下场景的生态位,这是苏宁最核心也是最熟悉的战场。以往线上化转型不畅的亏,苏宁不想再吃。
02
张近东的野心 苏宁能撑得起吗?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开启一场新的突围。”张近东如此期许2024年。
张近东是位极具战斗力的企业家,无论是“美苏”大战几年中的战略决策,还是能和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对骂四十分钟,都能看出张近东激进的一面。
这份激进,对于当年和国美一争高低的苏宁而言,或许正是当时苏宁所需要的掌舵者风范。但如今经历过阵痛期的苏宁,还能架得住这份激进吗?
今年618期间,苏宁除了要落地21家大店,还要在全国新开重装106家门店。此外,今年4月,苏宁易购签约中塔公司,拿下了北京重要的地标商业体——北京中央电视塔项目。这里曾经是国美和大中的地盘,现被苏宁易购正式接手,重新进行升级改造,将在今年9月开门迎客。
为了全面推进大店战略,张近东不仅积极修复与供应商的关系,调整组织结构,“要让更有冲劲、更有思路、敢于竞争的年轻干部担大任、扛大旗”,还积极引入外部资本。
聚焦线下,再度回归的张近东退回到他熟悉、也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信心满满。但摆在其面前的困境是:在一线城市开大店本就是重资产的模式,即使能盈利也需要很长一个周期,苏宁现金流虽有好转,但债务沉重。
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末,苏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了14.07亿元,但负债合计为1121.50亿元。
面对如此高昂的负债,还要选择重资产的运营模式,苏宁的财务数据还能健康地坚持几个季度尚不得知。
此外,张近东看好的轻资产运营的苏宁零售云,也面临着发展困境。
截至2023年底,苏宁零售云门店总数达到10729家,零售云渠道商品销售总规模同比增长超20%。但今年一季度,零售云业务并不乐观:一季度新开门店达到415家,关闭门店数量达到了388家,仅比去年年末新增了27家。
无论张近东如何斗志昂扬,摆在他面前的苏宁仍有一堆“烂摊子”需要解决。
欲速则不达,张近东的老对手黄光裕就是前车之鉴。在回归国美后,黄光裕也曾信心满满喊出“力争用18个月时间,使国美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的口号,但在黄光裕一系列激进动作下,国美依旧困在原地。
或许,激进的张近东该停下来思考,如何在扩张和稳健中找到平衡点。相较于突围,这才是首要大事。
03
强敌环伺,胜负难料
除了自身负债承压外,重返线下的苏宁,还有更棘手的事情,即竞争对手的更迭。
目前,苏宁的首要对手是在线上、线下深耕多年的京东。虽然论资历,苏宁属于“老大哥”,但无论是服务还是体验上,苏宁都是后来者。
京东MALL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业绩表现、业态模式与服务体验的打造。
京东方面曾对媒体表示,2023年在东莞、昆明、宁波等城市,京东MALL实现了开业当年就拿下当地连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发展势头强劲。京东MALL以“家场景”为内核,融入电竞、休闲、娱乐等多重业态。以武汉京东MALL为例,其定位更偏向于全场景,相较于苏宁的大店,购物更具沉浸感。
不仅如此,在服务体验方面,京东MALL推出的私人全屋定制装修设计、1对1专属导购服务、2小时同城极速达、24小时极速安装等“极致服务”,与京东线上服务、履约标准一脉相承。
可见,京东MALL属于全能选手,其正加码布局线下的势头于苏宁而言,可谓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存在。
除京东外,苏宁还要面对天猫优品的“进攻”态势,后者聚焦家电线下市场,在A2000、A700等大店上的深耕以及与品牌方联合运营门店的探索,也会对苏宁的大店模式产生进一步冲击。
小米之家同样虎视眈眈。据悉,京东与小米将整合京东MALL、京东之家、京东家电专卖店在内的全国超2万家京东线下门店,以及超万家小米之家线下门店,共同深挖家电线下渠道。两大玩家深度联合,且线上线下均具优势,苏宁大店模式的想象空间有限。
巨头环伺下,重上牌桌的苏宁如何缓解债务压力实现品牌突围?激进的张近东仍需给出更稳健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