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ULI 联合探讨 | 建筑·空间·生活
当日本东京麻布台,在建筑的排布中传递出城市的表象、街道的纹理、门前的结点……
当美国纽约哈德逊广场,在曼哈顿的天际线上翩翩起舞,于浪漫与与力量的结合中表达出竖向的城市体验……
当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80 ANN ST,寻找到城市的缺失和隐藏的机会,让真正的土著叙事充满韧性,变成可持续的产物……
在上海的城市核心区域,一场围绕吉宝静安中心PAC,关于建筑·空间·生活的讨论正在上演。
2024年7月26日,吉宝静安中心PAC联合城市土地学会ULI共同发起关于“建筑·空间·生活”的专题研讨。在吉宝中国执行副总裁、商业运营负责人张逸女士、ULI华东区执行董事邵维维的牵头下,集结Hassell上海事务所董事林世扬先生、Nota Architects创始人钱诗韵女士、构筑生活董事总经理陈焯宾先生、生活方式平台太格有物创始人徐虎先生、MALL先生主理人唐晓虎先生、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主理人塞米女士、以及Heatherwick Studio中国区主管张宇先生、KPF上海执行总监程蓉女士、Woods Bagot合伙人兼全球商业设计总监叶浩辉先生等重磅嘉宾,共同讲述建筑如何创造美好空间,而商业运营者又是如何在这个空间里营造吸引客群聚拢的生活气息和商业氛围。
现场设有设计分享及圆桌讨论两大主环节。在设计分享的部分,PAC建筑景观设计方代表——Hassell上海事务所董事林世扬先生,以街区与建筑本体的构建理念为基石,带大家走进这个尚未与消费者实体相见的项目。而PAC场景营造设计方代表——Nota Architects创始人钱诗韵女士随后接棒,在建筑的外形之下塑造PAC的公共区域,以最大化共享价值, 增强人与场所,人与人的互动和连接。当建筑与空间逐渐从图纸变成立面的生活拟态,吉宝中国执行副总裁、商业运营负责人张逸女士接续登场,娓娓讲述商业运营的构建下,在PAC的未来生活是如何自然发生与充盈流动的。
“在伦敦牛津街的不远处,有着小尺度的生活方式街区;在墨尔本的伯克街,可以从入口的转角拐进中央广场;在纽约的第五大道,年轻人的潮流生活方式正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各地外溢;同样的,在上海商业密集化发展的核心区域,PAC伴随着周围属于这个都市的生活气息,正逐渐形成独有的生活方式。”Hassell上海事务所董事林世扬先生对PAC的未来成型充满期待,在这个受到人们喜爱的场所里,更美好的未来清晰可见。
创造一点点光,就能让城市的微光聚合,在空间里形成空间的魅力。这里的“光”,指的是城市光谱、景观和希望。在PAC项目的打造中,结合了多样的空间层级,比如,在街角,透过光形成绿色的吸引人的活力能量入口,从而完成“商业mall+街区商业=PAC公园街区综合体”的转化。
与此同时,立面关系、绿植和砖块的利用,同样能在繁忙的城市中创造出绿色秘境,那是一种充满疗愈感的秘境;另一边,多层露台是城市的第五立面,从上海的露台文化出发,承载餐饮交流社交的可能性、视线的互动性、以及商业的延伸性。
当建筑因为光线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砖的建筑立面又在不断软化着建筑与城市关系。砖块作为城市的肌理,长条的形状更显工业化,让凹凸的关系与光影效果相结合,给到消费客群更多空间的感知,这些都是Hassell赋予PAC的设计理念。
“你要定义场所,就要先知道非场所。我们匆匆经过的地方,高速、公路……让我们沦为一个代号,不产生任何人际交汇的选择。而人与场地情感上的链接,才构成场所。在已建成的空间里,完成转换动作,找到价值认同。在建筑基地上,用即兴发挥意味的手法,来完成挑战!”Nota Architects创始人钱诗韵女士分享了场地与空间、案例研究、用户洞察、设计任务等一系列构建场所的准则。
在PAC项目的场所营造(Place Making)中,如何让人来到露台,由此让露台与露台之间形成连续的关系,是透过内在需求的整理后,所发出的共创。围绕中央水景的场地,让观演山坡呈现出二层立体的流线,与另一侧的绿色森林与商业街区联动。
在场所营造的过程中,亲生命性biophilia是整个统领力量:philia是希腊语中的“倾向”,对于生命的一种倾向性,让我们把剩余空间转化为可被享用的地方,而“拟态”、“绿色”、“实木”是很好的通达路径。
出于人对自然的倾向与渴望,我们在城市中模拟出山里的云,这也是观演山坡的意向来源;说到绿色和实木,木结构的做法无疑是最优的解答,它是最好的固态材料,弧形的动态阶梯串联起中央水景和山坡。而在街区的另一头,还有个观演的小山坡,把康定路街区的过路人同样引入其中,给到后续运营留足展廊空间。
在4号楼的露台上,我们搭建了像是鸟蛋的木结构穹顶建筑,在高楼林立的环境中起到“庇护”的作用——转换成商业功能的场地,连接不同露台的通道路径,在这里可以喝杯咖啡见见朋友,遛遛小孩和毛茸茸的宠物。在2号楼的露台设计上,我们构造了游玩性质的木结构装置,铺上软垫,给到孩子们快乐玩耍的乐园。而另一侧,更适合冥想休息,让家长得以放松。
在场景搭建中,我们尽可能多地运用了现代木结构的语言,减少其他材料的介入,完成场地的设定,让一切发生在绿色的场景中:入口处是项目标识的木结构装置,延续到座椅等场景,由雾梯串联成完整的场所点,变成未来消费客群碰面的记忆点。
不同场所点的回路,可以引导消费者持续发现兴奋点,一路探索,始终处在舒适的状态中。由此把商业价值直接接入——挖掘隐性商业增值点,叠加显性商业增值点,建立与人的情感链接,触觉与体感的打开,形成更综合的体验。
“我相信,未来的PAC,将充满着勃勃的商业生机,将是一个人流如织的地方。我们回应人的需求,创造人的场景,从建筑到空间到场所再回归到人的需求,让生活回归到最原本的样子,让社交回归到最真诚的状态,让每一个来的人在熟悉的消费场景中获得新的体验,构建社交的安全感,创造情感的链接感,商业的本质不应该是网红和噱头,而是立足在以人为本。”吉宝中国执行副总裁、商业运营负责人张逸女士提到:PAC是一个链接人和生活的场所,在这里每一个消费者都将拥有选择的自由,让一种生活遇到另一种生活。
从马斯洛的需求出发,先是人的生理需求,以丰富的业态满足吃喝玩乐;再是人的安全的需求,以舒适的场域空间拥抱爱与归宿,让项目的定位与消费客群的需求共创出连接点;终极领域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性选择的背后始终是选择某一种可能性,在空间中找到共鸣和自我价值感的体现。
吉宝静安中心不再仅仅只是消费场和生活场,更是社交场、情绪场、体验场……在日常生活之上,提供交往和共生的充盈感。项目给与空间,包容生活,搭筑社区,从而让来到项目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得以顺遂心流,顺应心境,这就是PAC slogan的含义【自在生活,随心而聚】。
「 复杂而没有效率,是去除规训感的良药 」
构筑生活董事总经理陈焯宾先生:
对于商业来说,重复到访很重要,而促成重复到访的原因除了交通的便利,更需要情感价值的供给,变成一种邻里关系,成为一处共享空间,聚集一簇社群营造,这正是无法被取代的独特魅力。
吉宝中国执行副总裁、商业运营负责人张逸女士:
人对于一个地方的记忆,本质上是个体在这个场景下的感受复刻和在这个过程中的自我呈现。
MALL先生主理人唐晓虎先生:
我常常在想,当逛商场变成不那么日常化的事情,它的吸引点又在哪里?我的答案是——“反常”,也就是复杂而没有效率,从而完成购物中心的去中心化——去掉那些被规训的感觉,让每个人自得其乐。当自己不会被其他人凝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更可以认真地看看别人,看到更大的世界。
吉宝中国执行副总裁、商业运营负责人张逸女士:
当一个公共的空间可以营造一个自由的场域时,更多的人会想要加入其中,既是一个远远的观察者,又是人群和空间的一部分。
「 太过拗造型的商业,让人不由自主想逃跑 」
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主理人塞米女士:
太时髦的场景压力太大,过于拗造型的商业更是让人害怕。我有一个很难忘的画面,和一群朋友在成都的街边坐下,享受周边各个店铺提供的意大利火腿、自然酒、地道的辣椒猪脚汤,我们谈论很多生活方式和设计,而不远处,年轻人在街边肆意地唱歌、年迈的老人刚刚好摆摊出来卖水果,“有趣才是生活!”
吉宝中国执行副总裁、商业运营负责人张逸女士: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身不由己扮演很多角色,而我们真正所渴望的是回归到自己,如果一个商业空间可以创造一种氛围,让每个人都能以自己最舒适的状态待在那里,做回自己,那这个空间一定可以吸引很多人前往。我们觉得这个空间应该是多元的,包容的,松弛的,自由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 个性与共性同频的本质,是商业空间内的共创 」
生活方式平台太格有物创始人徐虎先生:
需要标签化的鲜明个性,在舒适的空间找到精神层面的追求,持续输出新的内容。
吉宝中国执行副总裁、商业运营负责人张逸女士:
在商业空间里注入人文价值,让同频共振的人聚在一起,在这个商业空间完成共创。
「 非标商业空间的特性是什么?」
构筑生活董事总经理陈焯宾先生:
留白!产品做得太满会导致租户无法做更多表达,有想法的租户能带来更多的互动,呈现多样性。
吉宝中国执行副总裁、商业运营负责人张逸女士:
商业空间的主角是商家和消费者,商业运营者所能做的是创造一个好的平台。最好的设计是随处都能感受到设计的理念和细节的心思,但又不会喧宾夺主的隐身在幕后。
「 同一个项目,专业人士和消费者的眼中是一样的么?」
MALL先生主理人唐晓虎先生:
当我们从功利的视角,转换到开放的视角时,看到的东西也随之变得更多了。
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主理人塞米女士:
好的商业体,基础是商业地产商来打下的,比如卓绝的位置,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设计等等。但后面它能长成什么样,是由品牌决定的。
「 撇开专业身份,PAC的未来该如何想象?」
构筑生活董事总经理陈焯宾先生:
我没有办法撇开我的专业身份,好玩很重要,但经济模式也同样是考量。我想象的PAC项目不需要很多耳熟能详的连锁品牌,而是充满着非标准化的经营理念和内容输出的丰富度。
MALL先生主理人唐晓虎先生:
PAC项目有着无法复制的先天中心优势,有烟火气也有精致都市感。我希望整体的边界更模糊一点,当物理空间无法避免存在距离感,那店铺与店铺之间、商业与社区之间就应该打破这种边界。就像项目在做的《自在说》栏目那样,无论多遥远的实体距离,都能感受到精神的自在和滋养。
吉宝中国执行副总裁、商业运营负责人张逸女士:
就近可以是便利和通达,但更可以是无边界感,是精神层面更广阔的认同感。
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主理人塞米女士:
我是骑行爱好者,我希望骑行来到这里能有舒心的随停之处,我也喜欢运动,希望时常有好玩的不常见的运动可以体验;我还有个身份是毛小孩的家长,我为猫猫呼吁一下,宠物友好不止针对狗狗,希望能开辟出猫咪友好的地方。
吉宝中国执行副总裁、商业运营负责人张逸女士:
所谓的便利,只停留在满足基本生活的便利性是不够的,更需要满足消费客群对于他所崇尚的生活方式背后存在的需求。
从看得见的建筑,到可感知的空间,再到扎扎实实紧紧环抱的生活本身,PAC所主导的“建筑·空间·生活”论坛透过主导式的理念分享和发散式的讨论碰撞,清晰还原出一个独特的商业体其背后的设计语言与运营逻辑——当商业的本质回归到人,PAC所倡导的“自在生活,随心而聚”将成为这个都市中心最柔软又最硬核的生活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