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行业 > 观察 > 正文

消费接班人:谁才是中坚?

商业与地产
摘要:2025年的中国消费市场,正在上演一场跨代际的争夺战,每个年龄层都在用消费行为书写新的商业法则。

2025年的中国消费市场,正在上演一场跨代际的争夺战。

当Z世代在社交媒体上为情绪价值买单时,银发族正以年均9%的消费增速重塑商业逻辑;当中产家庭为“高质价比”精打细算,儿童经济却以4500亿餐饮市场规模颠覆传统认知。

这场暗战背后,是人口结构剧变投射的商业镜像——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Z世代贡献40%消费力,中产家庭掌控7万亿市场规模。

每个年龄层都在用消费行为书写新的商业法则,谁才是真正的消费中坚力量呢?

01.

儿童经济:家庭消费的指挥棒

当西贝莜面村2024年将儿童餐升级为战略业务时,餐饮业终于正视了“四脚吞金兽”的统治力。在少子化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浪潮下,中国儿童经济正呈现出“量减质升”的独特景观——2022年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09,0-14岁人口占比17.7%,但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却逆势攀升至4.5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5.9万亿元。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消费模式催生三大裂变:

喂养军备竞赛

在新生儿数量连续六年下降的背景下,母婴消费呈现结构性升级。贝亲凭借3S仿生奶嘴技术和食品级硅胶材质,占据中国新生儿奶瓶市场超60%份额,2024年产品均价同比上涨4.9%。智能婴儿床市场爆发式增长,搭载呼吸监测功能的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52%,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安全预警,折射出新一代父母对“科技养娃”理念的深度认同。

教育娱乐化突围

伴随3-14岁儿童消费占比提升至30%-50%的家庭支出,商业体正通过“教育+娱乐”重构亲子场景。典型案例显示,融合卡丁车赛道与编程工坊的创新业态,可使单客停留时长提升至4小时以上,印证游戏化学习对消费的显著拉动作用。这种“寓教于购”模式使儿童主题业态成为商场核心客流引擎,贡献显著高于行业均值的消费额。

早熟型审美觉醒

在抖音#儿童仿妆话题播放量破47亿次的推动下,儿童彩妆销售额同比增长232%,敦煌联名彩妆成为儿童美妆热门选择,印证传统文化与儿童审美的融合。这代人尚未学会系鞋带,却已形成完整美妆认知体系——6岁女孩熟练使用美妆蛋,直播间选购联名眼影盘成为常态,催生“迷你版美丽经济”。广义上,2024年儿童美妆相关市场规模突破400亿元,平均客单价较三年前实现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消费升级与少子化形成微妙平衡:虽然2022年出生人口较2016年腰斩,但婴童鞋服市场规模仍以15%年复合增长率冲向1513亿元,儿童零食赛道更涌现出年增速超25%的功能性产品。

当“精养模式”取代“粗放养育”,每个孩子都成为撬动家庭消费的隐形操盘手,用小小的手掌改写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

02.

学生党:青少年时代焦虑下的解药

在升学压力与数字浪潮的双重裹挟下,2.91亿的全国在校学生群体(2023年数据)正通过消费行为构建新的情绪出口。2025年数据显示,拼多多成为大学生最常使用的购物平台之一,使用率达30.8%;37.4%的Z世代愿为兴趣支付高额费用,且超六成接受40%以上溢价,折射出三大消费趋势正在重塑校园经济生态。

AI赋能与性价比革命

在“双减”政策与AI技术双重驱动下,教培行业加速洗牌:K9学科类机构数量压减96%,线下机构从12.4万锐减至4932个。市场需求转向两极分化:头部机构通过AI学习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如科大讯飞市占率23.6%),而二手教辅市场交易活跃度攀升。

新东方推出高价素养课程(如欧洲极地文化探索),网易有道、学而思等推出的低价启蒙网课成为家庭刚需入口,折射家长对教育资源的撕裂性需求。AI技术重构学习场景——猿辅导等机构通过百元级智能硬件(如错题打印机)降低使用门槛,小猿学练机发布16个月销量破百万台。

从课堂到生活剧场

截至2024年底,中国现存研学相关企业达4.07万家,携程“暑期研学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5%,显示素养教育向沉浸式体验迁移。故宫文创36元瑞兽笔袋销量最高,将传统文化植入日常消费;STEM教育异军突起——STEM玩具销量2024年同比增长46.6%,知识获取从被动输入转向主动探索。

情绪价值的货币化

得物数据显示,300−500元潮鞋成大学生“开学三件套”标配,二手平台AJ1联名款最高溢价达32倍;小红书“宿舍改造”话题浏览量达7.78亿次,且三福家居通过宿舍场景营销实现单日门店人流量同城第一,懒同学等博主通过改造内容单月带货270万元。这种消费逻辑的本质,是将圈层认同转化为可量化的情感资产。

当81.16%的大学生有情绪消费经历,当近40%大学毕业生为毕业旅行仪式支付3000−5000元,消费已超越交易本质,成为青少年构建身份认同的情绪解药。

教培、素养、兴趣的三重奏,正在书写学生党们的生存哲学——在不确定的时代,在没有完全经济独立的人生岁月里用偶尔消费锚定自我的确定性。

03.

Z世代:情绪经济的造浪者

2025年的消费市场,Z世代正以年均5万亿元的消费力,将情绪价值推升为商业世界的硬通货。这群生于数字原野的年轻人,用消费行为书写着新的商业法则——情绪即货币,体验即资产。

虚拟陪伴的“精神刚需”

当AI心理陪伴师日均服务量达到30万次,Z世代正构建虚实交织的情感网络。Keep推出的“线上马拉松”将运动数据转化为社交资本;Jellycat茄子玩偶售价区间为129−1999元,天猫平台月销超2万件,年轻人愿意为“安抚经济”买单,毕竟摸鱼时抱着毛绒茄子比心理咨询便宜得多。

更隐秘的变革发生在夜间经济——潮汐APP的“白噪音助眠”功能用户达到3500万,证明数字疗愈已成Z世代的“睡前仪式”。

谷子经济的社交密码

《哪吒之魔童闹海》周边单日搜索量暴增10万+,二手市场隐藏款溢价甚至超11倍,揭示Z世代正在用“吃谷”行为重构社交规则。与此同时,泡泡玛特与《哪吒2》联合开发的“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通过“隐藏款概率分层+限量预售”机制形成圈层壁垒,复购率提升至60%以上。

茶颜悦色推出方言限定杯,将区域文化转化为“身份认证”与“社交货币”,据粉丝社群调研,该系列产品复购率较常规款提升40%,部分门店出现“代购跨城扫货”现象。这种“消费即身份”的逻辑,甚至催生了B站“弹幕购”模式——用户通过发送特定弹幕解锁商品,转化率达常规渠道的2.7倍。

五感经济的溢价逻辑

当Z世代为感官体验支付47%溢价,五感经济正重构消费逻辑。观夏以“昆仑煮雪”香氛绑定景迈山古茶林IP,限量版售价980元仍引发跨圈层抢购;各地博物馆将古建筑等展品转化为榫卯拼图,通过指尖触感实现“文物解构-拼装疗愈”的情感闭环,成小红书解压类笔记热门素材亚朵酒店则用“深睡生态”破局——自研控温被搭配雨声白噪音,客房零售转化率超25%。

图源 | 观夏

当64%的Z世代为价值观支付溢价,78%的周边消费引发社交裂变,商业竞争已进阶为情绪基建完善度竞赛。那些掌握“虚拟陪伴即时性、圈层文化排他性、感官叙事沉浸”三重能力的品牌,终将在情绪经济的浪潮中掌握定价权。

04.

中年消费:中产K型分化的镜像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30-50岁是社会的主力,也是中产的主力,这4.3亿的中年人(2022年数据)承载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经济风吹草动下,中国中产消费的K型分化愈发显著——高端消费与性价比消费同步扩张,中间层加速萎缩。

健康消费成“新刚需”

科技赋能下的消费分化在健康领域尤为显著,中年群体正以健康消费重构消费优先级。

京东健康数据显示,2024年双11慢病药品销量同比激增181%,智能穿戴设备在中年群体渗透率快速提升。高端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华为Watch GT系列以血管检测技术拉动中年用户复购率41%,占据30%高端市场份额,而百元级健康监测设备成交额同比翻倍。这种分化甚至倒逼家装市场智能化升级:搭载AI温控的智能浴霸市场份额提升68%,但传统产品份额收缩12%。

文娱消费“代际反哺”

银发需求正倒逼中年群体升级成为家庭文娱消费的枢纽。携程数据显示,春节邮轮订单同比激增357%,50岁以上人群贡献了其中近2倍的增量,而途牛报告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趋势:老中幼三代同游订单占比达33%,这种“家庭消费链”倒逼产业升级——黄山景区将步行动线压缩至3公里/日,并配备随行医疗团队。

当文旅部数据显示78%的热门景区完成无障碍改造,当邮轮甲板上50+人群占比突破38%,消费已不再是简单的交易行为,而成为家庭系统可持续运转的润滑剂。

质价比重构消费逻辑

情绪价值成溢价支点,中国中产消费正经历“实用主义”与“情感补偿”的撕裂式增长。天猫数据显示,童装消费呈现“基础款走量、联名款吸金”的分化格局;2025年春节消费数据显示,中年男性主导的智能家电采购量增长40%,却同步催生49元故宫联名文具成年轻父母伴手礼新宠。这种分化在汽车市场尤为明显:新能源车置换需求带动3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延续三位数增长趋势,而拼车软件中家庭用户活跃度攀升。

K型分化本质是中年群体在资产负债表压力下的生存策略——用高端消费对冲阶层滑落焦虑,以性价比消费维系家庭运转。当中年群体日均触网时长突破5小时,当超70%中年家庭应急储蓄不足6个月标准,消费选择早已超越经济行为,成为时代情绪的镜像折射。

05.

银发经济:被低估的黄金赛道

常熟中老年妈妈装品牌“晚年之美”在快手两年创造5000万GMV成交额,银发群体2024年珠宝消费增长140%,证明这一群体的消费力不输CBD白领。2025年的银发经济正以9万亿元市场规模(来源: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重构商业逻辑,3亿老年人口与4.3亿备老群体形成全球最大银发消费池。这场静默爆发的产业革命,正在三个维度撕开价值裂口:

健康科技重构养老刚需

中国养老产业正经历从"生存型照护"向"品质型干预"的范式转移,而在这场静默的革命中,科技企业已悄然完成从产品供应商到需求重构者的身份蜕变。永旺葛西G.G Mall通过眼动追踪与步态分析技术,将老年顾客决策效率提升79%,揭示适老化改造正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智能时代。

在山西太原,“幸福汇”数字化助餐平台展现惊人生态价值——2024年运营的876个助餐点不仅完成23万次送餐服务,更通过订单热力图精准锁定17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需求,使政府适老化改造资金使用效率提升55%。这种用户行为数据反向指导资源配置的模式,正在杭州、成都等多平台复制,形成养老服务供需关系的数字孪生系统。

催生"第二人生"经济

《2025抖音春节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春节期间非遗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达1679亿次,50岁以上用户对传统戏剧类内容偏好度超其他年龄段2.3倍。欧诗漫珍珠视频号渠道中,50岁以上客群贡献45%销售额,客单价达1200元,印证银发族在垂直赛道的消费爆发力。西昌邛海国际康养社区数据显示,冬季接待"银发候鸟"超500人/年,客单价约8000元。

上海环球港的KTV,在工作日的白天已成为退休中老年客户欢聚的会场,通过保留消费老办法、爱心休息位等适老化改造,还衍生出“2023中国首届脑健康嘉年华”户外公益展、康复辅具快闪店等周边消费与活动,带动营收的增长。

升级破解"适老鸿沟"

日本适老化产品SKU超5万种,中国现存品类约3000-4000种,这一数量级差异背后是产业成熟度的代际鸿沟。但中国正以技术重构破解困局:

海尔2024年推出的“智能防跌浴缸”搭载毫米波雷达监测系统,使跌倒报警响应时间缩短至0.3秒,已进入全国1200家养老机构采购目录;科大讯飞999元平价助听器的上市将验配成本降低92%,通过AI算法实现16通道动态降噪。

当42%的61岁以上人群入睡困难,当60.7%的银发族日均上网超3小时,这场消费革命早已超越“养老”范畴。银发经济的终极战场,正在从生存保障转向价值再造——那些能同时驾驭科技刚需、文化共鸣与制造创新的企业,终将在30万亿“备老”蓝海中锚定增长坐标。

结 语

当老年大学开设AI绘画课,小学生用零花钱投资虚拟偶像,中产在会员店比较每毫升洗衣液成本,这些看似割裂的场景,实则是消费民主化的必然产物。

上海环球港将废弃停车场改造成“次元裂变站”,工作日是老年数字课堂,周末则化身COSPLAY秀场;银泰通过会员画像识别“带孙消费群”,推送童装与保健品组合优惠券,使跨代际消费产生化学反应。天津鹏欣水游城举办“cosplay超级联赛”,让银发旗袍爱好者与Z世代虚拟偶像跨次元相遇。

商业的终极战场,不再是争夺某个所谓“中坚群体”,而是构建能同时容纳二次元、银发族、学生军的“量子化空间”。在这里,每个圈层都能找到自己的引力场,每次消费都在重构市场的基本粒子。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