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也入局?传统商超的“胖东来依赖症”,越来越重!
文|Tinney
连“中国超市之父”张文中,也加入了“朝圣”胖东来的行列。
2月6日,物美集团宣布旗下学清路店将作为首个向胖东来学习的调改门店,同时,物美也将在商品、价格、卖场环境及员工待遇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比如引入胖东来的优质商品、提升员工薪酬、减少工时等,并增加休假等福利。
这表示作为一直观望的物美,如今也亲自下场加入到“朝圣”胖东来的队伍,以求“脱困”。
纵观近年来,随着传统商超迅速衰落的背景,转型也成为各大连锁超市最紧迫的压力,异军突起的胖东来,其成功模式无疑成为许多传统商超的新希望。
同时,有不少知名企业开始相继宣布“取经胖东来”,时至今日,“取经胖东来”的意义早已再上一阶,只因这些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胖东来的指导,还能借此吸引了大量关注,形成了一股流量“短效药”式的效应,例如永辉超市在宣布成为胖东来“信徒”后,股价一度涨停。
如今,这场“人人学习胖东来”的风潮正在行业内愈演愈烈,但最终能否真正“药到病除”,解决传统商超的困境,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毕竟,学习与模仿容易,能否真正实现模式的内化与创新,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01
行业内纷纷“朝圣”胖东来
事实上,物美的这一决策并非仓促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早就有迹可循。
在胖东来帮扶步步高期间,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就曾亲自拜访过于东来,双方已经展开初步交流。随后在2024年4月,胖东来与物美集团旗下的多点DMALL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这并不是物美观察胖东来的开始,却属于重要节点。在这件事后不久,业内还一度传出胖东来将帮扶物美旗下麦德龙的消息,虽然最后被归为捕风捉影的传闻,但却是首次让物美与胖东来的“帮扶”关联在一起。
之后,物美集团创始人,也就是被称为“中国超市之父”的张文中,直接在“文中的小饭桌”第二期活动中,对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表达了由衷的钦佩。
彼时,其坦言,胖东来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员工快乐地工作,顾客盈门、氛围愉悦,商品品质卓越,甚至表达自己在一直关注于东来的理想实践,他创造了一段传奇。
不过,对胖东来的认可只是其一,促使物美愿意落定学习胖东来模式的原因,恐怕还有行业的“朝圣”热潮。
上面提到的获得短期巨大流量和股价上涨的红利,说到底只是铺垫,其实从之前几个企业在学习胖东来模式后的成果来看,于东来的模式就是有“两把刷子”。
先看结果,以永辉超市为例,这家处于转型周期的零售巨头,在宣布学习胖东来模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点,流量的增长就不用多说,在转型效果上,也已经有显著成效。
在春节消费旺季期间,永辉超市的41家调改门店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累计吸引近400万人次进店消费。
不仅如此,就在2月11日,永辉超市公布了其部分门店一线员工的1月份总收入(含待发奖金)已超过8000元。说到底,企业发展好了,才有钱给到员工,所以这也可以窥得,永辉超市的调改效果。
此外,像是更早跟随胖东来脚步的步步高,在2023年时甚至一度陷入流动危机,被申请破产重整,但接受调改后,不仅是流量聚集,销售额更是突飞猛进。以梅溪湖店为例,其日均销售额从15万元增至210万元,增长超过13倍;日均客流从2000人增至1.5万人,增长6.5倍。
而在更早之前,像是江西上饶的嘉百乐、甘肃新乐超市、湖北雅斯超市、青海一家亲超市等零售企业,早就已经得到过胖东来的指导与帮扶,结果更是惊人地相似,业绩都实现正增长。
由此可见,学习胖东来,已然成为零售超市行业摆脱困境的一剂“特效药”。
02
行业式微,物美也渡劫
如果说,选择学习胖东来的企业,各有各的苦衷和困境,那么物美,也有其愿意弯腰学习的原因。
实际上,即便是全国知名的商超物美,也依旧逃不过传统卖场式微的影响。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超市TOP100》榜单,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沃尔玛、永辉、康成投资(大润发)、华润万家、盒马、物美、联华、家家悦、中百仓储、钱大妈。物美集团(物美、麦德龙)以566亿的销售额,1122家门店的成绩位列第6位,但销售额下滑同比下滑8.6%。
放眼整个传统商超行业,竞争压力在进一步加剧,而这最大压力的来源远不止是彼此之间的竞争,而是新兴渠道——仓储超市,甚至是电商带来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传统商超也不得不“抱团取暖”。
可以说,线上线下结合的营业模式,和零食折扣店等新兴业态直接对线下卖场进造成冲击。数据显示,在2019-2023年期间,超市百强销售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19年9792亿元降至2023年8680亿元,降幅约11.36%,门店总数也由2020年的3.1万家降至2.38万家,2023年超市TOP100中有47家企业的门店数减少。
一个行业式微,那么行业头部企业必定受影响最大。但在此之前,物美的发展也不算一帆风顺。
在最应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十年,物美集团掌舵人却因案牵连入狱,到了2015年,物美商业推动私有化退市,彼时其股价已经较2003年时下滑了一半,近乎腰斩。
2018年,好不容易“灵魂人物”回归,却又迎来行业大考——传统商超日渐式微,直播带货的流量时代迈向高潮。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起,对于传统商超来说,就已经进入转型倒计时了。
之后的2019年,物美集团还因耗资149亿元收购麦德龙中国80%股权,而让负债压力剧增,此番收购的最终目的——会员店渠道,也在2024年迎来部分城市的关闭。也就是说,物美的会员店模式发展算不上好,最起码算不上挽救企业下滑的“救命稻草”,而且产生的负债反而雪上加霜。
这之后,物美集团面临的转型困境,也相继在其他传统商超身上上演,而此时,一个特例出现,就是胖东来。
2022年左右,胖东来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成为许昌文旅名片和网络公共流量。
尤其是近两年,胖东来迎来业绩高光,据中国连锁经营学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连锁Top 100》和《2023年中国超市Top 100》中,胖东来分别以107亿元和46亿元排名两份榜单的第46位和第32位,均为首次上榜。
排名虽然不在前十之列,但综合来看,胖东来实力不容小觑。
一方面,胖东来作为区域性企业,根本没有走出河南,换句话说,其选择了深耕区域,在不布局全国市场的情况下,进了上面两个榜单。
另一方面,胖东来最值得关注的是增长能力,据许昌市相关负责人透露,胖东来2024年营收将破150亿,同比增40%。在行业整体进入下行趋势的情况下,胖东来的增长速度,过于突出。
甚至于东来本人也直言:“胖东来原本去年计划挣2000万,没想到年底挣了1.4亿”,恐怕在其他备受转型困境的友商眼中,都过于凡尔赛了。但这也是其实力体现之处,更是其他急需转型的友商眼中,效果最直观地“救命药”。
03
“模仿”不是长久之计
胖东来的成功,让各传统商超看到希望,但“模仿”来的转型,能有用多久?
要知道,胖东来能以服务突出重围,说到底是因为没有大规模扩张,在河南的几家门店完全可以高效管理,应对问题也更加灵活,可这样的模式不完全适用于开拓全国市场的企业。
并且,创始人于东来的观念是,企业不能只盯着销售额和利润,而是要建立一个三方共赢的生态:让消费者得实惠,让员工有尊严,让企业有发展。所以,模式学的了,观念能学的来吗?
现在的企业,谁不是高喊着营收业绩,最后被“增速”裹挟,千方百计的让业绩增长?这些处于困境的商超不也是在业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四处寻增长?但被他们视为核心的“增长”却不是胖东来最重视的,这是与传统经商“无奸不商”的理念最相悖,却也是其他企业最难以学习的。
说到底,企业想走远,只有摸索一套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才最靠谱。遍地是机会,学习海外经营模式就能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国内的高速发展已经与国际持平,所以对于未来的路,相比到处借鉴,不如在借鉴中总结,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值得一提的是,物美此前就在自己摸索转型,比如在卖场开自助食堂、推出“天天低价”等活动等,不仅为商场引流,还实现可观的增长。
说到底,模仿别人的路只能解决一时之困,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