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芙兰中国迎新掌舵人!CEO亲自操刀中国业务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马尔斯
在经历中国市场连续数年业绩下滑困境、“变相裁员”、高管变动等风波后,全球美妆零售巨头丝芙兰,在中国市场有了新动向。
昨日 (3月13日) ,据BOF报道,丝芙兰在中国市场遭遇挫折后调整了亚洲领导层。 丝芙兰首席执行官Guillaume Motte 已亲自领导中国业务;2020年开始被任命为丝芙兰亚洲区总裁的Alia Gogi已于去年年底因家庭原因辞职,而Guillaume Motte大约在同一时间开始直接负责大中华区业务。
报道还称,部分知情人士表示,包括 东南亚、印度和大洋洲等在内的其他亚洲市场的区域董事总经理Jenny Cheah 仍留任原职;去年4月被任命为 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的丁霞 ,现在直接向Guillaume Motte汇报工作。
首席执行官亲自负责丝芙兰中国业务,“此举凸显了中国市场对LVMH集团旗下丝芙兰的重要性。” 部分人士评论道;但同时这也说明了丝芙兰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CEO亲自操刀中国业务
从Guillaume Motte过往履历来看,其在LVMH集团任职已有7年,在丝芙兰也有数年的工作经验。
据WWD国际时尚特讯报道,Guillaume Motte于2018年3月开始担任丝芙兰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总裁。
2021年5月,其被提拔为LVMH时尚部门的副首席执行官,向时装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idney Toledano汇报工作。
2022年11月,丝芙兰任命Guillaume Motte为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2023年1月1日起生效。
2018至2021年,Guillaume Motte任职丝芙兰欧洲和中东总裁期间,据华丽志报道,其推动了丝芙兰对全渠道的加速覆盖,并开展了强大的品牌建设行动;还带领丝芙兰在时隔十六年之后重回德国市场。
彼时,在一份声明中, 原LVMH集团精品零售部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hris de Lapuente 表示:“Guillaume Motte在零售执行上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过去两年与Sidney Toledano合作的经历,扩大了Guillaume Motte的品牌建设专长,加深了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零售和商业技能。Guillaume Motte将继续让丝芙兰成为我们设想的优质美容零售商。”
可见,Guillaume Motte对丝芙兰的管理有着一定的成效,此番作为丝芙兰首席执行官的他亲自负责中国业务,也体现了LVMH集团、丝芙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另外,上述报道里知情人士称,丁霞现在直接向Guillaume Motte汇报工作,她带领的团队将专注于更新丝芙兰在中国的产品系列,包括寻找小众产品和品牌,以及在货架上推出更多中国本土品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此次丝芙兰的人事变动外,近年来,丝芙兰的高管也在不断生变。
例如,2022年,Martin Brok接任丝芙兰全球CEO不到两年时间,就被传离开丝芙兰,而彼时由Chris de Lapuente重新接棒丝芙兰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职位。
在去年,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丝芙兰全球首席数字官、丝芙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等职位变动也在接连发生。
可以看到,近年来,丝芙兰于全球及中国市场的高管不断生变。某种角度来讲,人事大洗牌背后,是企业当前境况的表现,而无论陷入困境或谋求转型,经验大将是首选。
丝芙兰中国危机四伏?
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国市场,丝芙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早在2023年1月,丝芙兰关闭了营业三年的天猫海外旗舰店,原因系跨境渠道策略调整。同年5月,停止台湾地区官网以及APP的运营。
另外,在上述BOF的报道中称,“自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该品牌已开设了约300家门店,但一直难以扩大市场份额,尤其是在经济放缓,消费者也转向更具性价比的美容产品。”
扩大视角看,中国所在的亚洲市场中,如在韩国、日本等,丝芙兰都遭遇着一定的挫折。
当然,其在中国市场的“危机”更多。譬如,除缩减业务外,丝芙兰也难逃“裁员”的命运。
聚美丽第一时间报道《 丝芙兰也裁员? 》后,丝芙兰中国裁员一事在社媒上不断发酵,后路透社援引丝芙兰发言人的回应,证实了关于裁员的传闻及报道 (裁员3%) 。
需要注意的是,据每日经济新闻援引路透社报道,丝芙兰曾表示,“为应对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并确保丝芙兰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大中华区目前正精简总部的组织结构,以确保具备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适当能力。”
另外,在今年2月,更是传出了丝芙兰将被“抛弃”的消息。
据WWD报道显示,汇丰银行在最新发布的LVMH集团分析报告中指出,丝芙兰零售业务属性导致利润率增长空间受限。分析师认为,虽然LVMH集团短期内不会进行资产剥离,但未来可能通过业务分拆来优化集团架构。 ( 详见 )
闭店、裁员、被传拆分等反映到业绩数据端,能更直观地窥见丝芙兰中国的窘境。
虽然LVMH集团并不披露丝芙兰中国的具体业绩,但从上海家化 (丝芙兰中国股东之一) 年报中,能够看出丝芙兰中国的业绩变化。
据创业最前线报道,上海家化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丝芙兰上海公司与北京公司 (即C公司和D公司) 的总营收分别为92.64亿元、108.77亿元、85.46亿元、87.6亿元,2023年虽实现增长,但仍远不及2020年、2021年。
2022年,利润更是大跌三位数,丝芙兰中国遭遇滑铁卢。
而在LVMH集团最新的财报中,虽然其特别强调了丝芙兰的突出表现,指出其在2024年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位数增长,其中,英美市场表现不错;但却对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保持沉默。
另外,据上述报道称,“在中国大陆,丝芙兰为了争取客户而损失了数百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数百万元-数千万元) 。”
综上可见,丝芙兰在中国发展受挫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此次丝芙兰首席执行官亲自操刀中国业务,重振中国市场系主要原因。
“此次领导层变动是LVMH为重振该地区的销售和市场份额而做出的最新努力,该地区被视为具有巨大增长潜力。”
“虽然丝芙兰有望在2025年实现160亿欧元 (约合人民币1255亿元) 的全球收入,但如果该零售商希望在三年内实现200亿欧元 (约合人民币1569亿元) 的收入目标,那么亚洲尤其是中国的销售额必须回升。”部分知情人士在BOF的报道中如是表示。
眼下,之于操盘中国业务的丝芙兰全球CEO来说,最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让中国市场恢复增长?而这其中的关键要看其对本土消费群体的理解、在地化能否真正有效落地。
加速“讨好”中国消费者
事实上,丝芙兰在近年来已经在试图去理解、“讨好”中国消费者。
譬如,在品牌、产品端,其通过Fenty Beauty、雅诗兰黛旗下The Ordinary、资生堂旗下醉象等品牌的入驻,吸引品牌所对应的中国消费群体。
另外,丝芙兰近年还加大了对独家品牌、自有品牌的宣传力度,如对外强调其是PAT McGRATH LABS、Gota和Grown Alchemist等小众品牌在中国独家线下销售渠道。
此外,丝芙兰对国货美妆品牌的加注也在持续。据创业最前线公众号报道,2022年,丝芙兰开展“就耀中国造”中国品牌发光计划,计划在3年内扶持5个本土高端美妆品牌成为销量过亿的高端美妆代表,如茶灵、蔚蓝之美、毛戈平·光韵及玛丽黛佳色彩工作室等。
在2024年12月,丝芙兰资讯中心官宣,UNISKIN优时颜携全系列产品全渠道入驻丝芙兰。
“接下来应该还会有新的国内品牌进来,比如花西子,不过现在还没有确定的消息,要等公司正式通知。”
同时,丝芙兰也在加快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上述报道显示,在过去,丝芙兰在中国偏爱高线城市核心商圈的高端mall。
而现在,丝芙兰已入驻宜昌、临沂、九江、赣州、江门等多个三线城市,目前已成功进驻中国大陆100多个城市。
前述种种可以看出,丝芙兰正在加速中国市场的调整、布局,试图“讨好”中国消费者,以及触达下沉市场的消费群体。
至于成效,前文提到的BOF报道称,据熟悉这家化妆品零售商中国业务的人士透露,“有迹象表明业务正在回暖,中国农历新年假期、情人节期间丝芙兰中国门店的客流量高于去年同期。”
不论是中国市场的一二线城市,还是丝芙兰下凡试水的中国下沉市场,对于丝芙兰来说,都需要解决重重挑战,尤其是其前几年在中国市场上遭遇重挫,现下想通过下沉、换帅等扭转局面,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之于丝芙兰和Guillaume Motte,所要建立的护城河和解决的课题,正如前文提到的那般——读懂消费者需求,做有效的在地化运营。
但是,在美妆市场竞争加剧下,留给丝芙兰和Guillaume Motte的时间并不多了。想要扭转当前困境,丝芙兰中国要加速了!
消息来源:BOF、LVMH财报、上海家化财报、创业最前线、小红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