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亿+1000万客流!深圳这座位于珠宝商圈的商场藏着什么流量密码?
————《存量商业“韧性生长法则”》系列报道
编者按:当消费市场步入存量竞争深水区,购物中心的抗周期能力成为衡量商业体运营价值的核心标尺。赢商网华南区推出《存量商业“韧性生长法则”》系列报道,聚焦在零售消费市场新调整周期中,具有稳健表现的购物中心案例进行解读。
深圳水贝,素有"中国黄金珠宝第一街"美誉,拥有全国最大的黄金珠宝产业集群(年交易额超1200亿元,集聚3000+珠宝企业)。地处水贝商圈核心区的KK TIME,以10万㎡体量精准卡位罗湖区"消费升级试验区"战略定位,在2024年实现全年销售额6.5亿元,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验证了其作为商圈核心的运营能力。
作为深圳区域商业新势力,KK TIME以"珠宝产业协同+文化体验深耕"构建错位竞争力,填补了水贝商圈"中高端家庭社交商业"空白带,尤其在餐饮、亲子休闲及文化体验领域方面表现突出。
//品牌焕新策略:稳中求变的结构优化
过去一年,KKTIME的品牌调整围绕"双核驱动战略"展开,通过"主动焕新+首店引擎"双轨并行,实现商业价值的结构性提升。
-"区域首进+概念首店"组合拳:全年引进20+特色新品牌,包括美特斯邦威深圳首家直营店、罗湖首店鮨匠龙、晓文客家本色、淡马茶坊、霸王茶姬等特色品牌,提升项目差异化竞争力,其中餐饮业态占比突出,强化"高频消费"驱动力。
-品类冠军构筑业绩护城河:精选细分领域头部品牌,形成"标杆品牌矩阵"。全年运营中,MELAND CLUB、79号渔船、润园四季、悦得闲、京味张、外婆家、居竹、太二、元初食品等品牌成为“年销千万店”标杆。其中。79号渔船、周大福、晒道分别以海鲜餐饮、珠宝零售、新中式女装三大品牌占据各业态销售榜首,印证"品类冠军"策略的有效性。
//文化赋能场景:流量与口碑的双重突破
在深圳商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赢商网注意到,KKTIME立足黄金珠宝商圈的“商务性”和毗邻洪湖公园的“家庭休闲”两大客群属性,通过“空间场景内容化”与“文化IP活化”双轮驱动,重构"空间-内容-用户"的价值闭环,构建出以“文化共鸣”为核心的流量增长模型。
一方面,通过艺术装置场景改造、地标灯光美化、公益场景融合等方式重塑空间价值;如推出“开门见囍”囍字艺术装置,成为市民打卡热点;外广场灯光美化带动夜经济客流提升;联合京基集团开展“漂流书局”公益计划,打造童趣阅读空间,暑期日均吸引超2000人次亲子家庭。
另一方面,全年举办157场活动,形成"文化IP+政企联动+社群运营"的立体化矩阵。跨界资源整合放大了品牌声量,成功将商业空间转化为文化打卡地,形成了“流量-销售-口碑”的正向循环。如以IP化内容强化“社交聚场”属性,通过自主IP“喜柿”“Key仔太空展”深化了年轻客群的情感连接。
-传统文化活化:与故宫文创联动的"宫囍龙凤呈祥"主题展,整合舞龙醒狮、非遗掐丝珐琅体验等活动,实现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展览期间关联南区珠宝品牌婚庆品类销售额大幅提升,带动春节档销售额破亿元,实现文化引流与消费转化双赢。
-政企协同:与罗湖文体局合作"深声不息古韵今声国潮音乐会"吸引超3000名观众到场,线上曝光触达120万人次,并联合政府发放1万张消费券,带动水贝商圈联动消费。
-打通"公园+商业"资源:结合洪湖公园“赏荷”旺季,推出荷花仙子选拔大赛、荷花手作体验等有趣活动;打造荷花主题年中庆,"卖花郎巡游""鱼灯夜宴"、国风女子民乐演奏等内容,形成区别于同城其他项目的特色体验标签。
-亲子生态构建:举办国际象棋大赛、青少年篮球赛等15+少儿赛事,沉淀超2000组亲子会员家庭,配套推出的"教育+零售"联名套餐,强化"遛娃经济"粘性。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未来市场竞争,KK TIME计划以“时尚名片”为依托,进一步聚焦头部品牌引入与会员服务升级,强化“首店经济”优势,深入挖掘水贝珠宝产业资源潜力,实现产业协同与商业竞争格局的优化。
商业观察
KKTIME的商业基因深植于独特的地理区位——深圳水贝珠宝产业核心区与洪湖公园生态圈的交汇点,因此造就该商业体拥有区别于同城其他购物中心的个性化客群结构——珠宝从业者、在地家庭和文旅游客。项目试图通过"珠宝文化体验+家庭休闲场景"的融合,破解了传统珠宝商圈"重批发轻体验、重交易轻停留"的困境,推动商圈向"时尚消费目的地"升级。
目前来看,KKTIME与珠宝产业协同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初见成效。下一阶段,项目或可把握新版《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政策机遇,与洪湖公园共同探索"生态+商业共同体",持续输出“公益场景融合”个性标签,还可开发"珠宝文化+洪湖生态"的研学路线,强化"商业向善"的品牌认知,以吸引高复购率家庭客群,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