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击的 IMC 滨江里,看西岭雪山下大邑的商业突围
在商业地产行业告别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市场竞争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当前,以三四线城市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成为行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在此背景下,聚焦本地消费升级的商业项目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
在下沉市场的转型浪潮中,成渝双城经济圈节点大邑县凭借人口结构优化、政策红利叠加与城市更新提速的多重优势,成为商业地产升级的重要样本。
PART 01
天府旅游名县大邑 在消费升级中突围
大邑,枕山襟河的川西名城、天府旅游名县。子龙文化的忠义、安仁古镇的雅韵、西岭雪山的雪景,交融现代都市生活气息,叠加宜人的自然环境与便捷交通,吸引了大量养老、旅居及产业人口在此扎根。
七普数据显示,大邑有 51.6 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45%。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纵深推进,大邑迎来 “城市更新试点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县” 等政策东风,驶入商业升级快车道。县域人口回流趋势明显,本地消费需求稳步攀升 —— 据政府报告显示,2024 年大邑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 106 亿元,同比增长 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 5.3% 和 6%,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大邑县全景 图源/视觉中国
▲大邑县安仁古镇 图源/视觉中国
然而,在城市焕新的浪潮中,大邑的商业仍存在三大结构性矛盾:
其一,空间效能失衡:大邑老城区商业以传统街铺为主,硬件设施陈旧、空间布局零散,缺乏集客能力强的地标性商业综合体,尚未形成标志性商圈。
其二,消费供给失位:商业业态以基础零售为主,高品质餐饮、文化体验、亲子娱乐等新兴业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居民对品质消费的需求。
其三,流量转化失焦:优质商业载体占比不足,业态布局混乱且品牌辨识度低,难以有效吸引并留住消费客群。本地部分消费外流至周边城市,旅游客群消费渗透率偏低,人均消费潜力未被充分挖掘,导致商业流量未能有效转化。
但总体来看,“文旅资源富集 + 人口结构优化 + 政策红利” 叠加的大邑,城市商业正处于 “机遇大于挑战” 的战略转折期,亟待从 “流量经济” 转向 “留量经济”。在此背景下,需要一个能够扎根本土、引领潮流的商业标杆,以创新之力激活城市消费潜能。
而 IMC 滨江里的出现,为大邑城市商业升级的命题提供了破局思路。
PART 02
50 万+人口的商业破局之道 四维革新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当多数项目仍依赖文旅流量时,IMC 滨江里以敏锐视角卡位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立足大邑人口红利与政策优势,以 “雪山下的城市会客厅” 为定位,通过四大维度革新,以差异化竞争力构建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的独特优势,构建全新本地化商业生态。
区位价值革新:聚合本地消费力
地处雪山大道与斜江河交汇处,距大邑高铁站 1.2 公里,毗邻成温邛高速入口,形成 “成都半小时经济圈 + 川西旅游环线” 黄金交汇点,既承接成都客群周末消费,又深度服务本地常住居民。
依托三横三纵交通网,紧邻内蒙古大道、邑新大道等主干道,精准辐射 51.6 万常住人口及数万流动人口,破解传统商业通达性难题。
此外,项目毗邻县政府、公检法机关及希尔顿逸林等三大高端酒店,占据大邑 CBD 核心 C 位,聚合政务、商务人群高频消费需求,并随着桃源新城规划落地,未来将聚集数十个高端居住区,进一步巩固城市商业商务中心地位。
这种 “枢纽占位 + 交通覆盖 + 核心聚合” 的区位价值,使其形成了 “双圈引流、多群共振” 的客群吸附能力,与传统商业的单一区位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为县域商业升级提供了不可复制的区位范本。
空间形态革新:全业态适配与沉浸式体验并重
硬件标准升级方面,一线滨江独栋商业,以 6 米层高(局部)、8 米柱距的全业态适配空间打破传统商业局限,满足餐饮、文创等本地业态灵活布局需求,超 1000 个停车位实现电梯直达商业空间,彻底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
城市空间升级层面,约 101 亩滨江综合体涵盖五星级酒店、滨江独栋商业街及高端住宅,打造 “雪山下的城市会客厅”,成为大邑首个集高端住宿、餐饮、娱乐、文创于一体的复合型商业地标;约 300 米临河独栋街区融合成都太古里与重庆洪崖洞设计理念,以退台花园与滨河景观带塑造全城最优逛街环境;约 43 亩滨江公园嵌入熊猫艺术与子龙文化 IP,设置大型室外主题游乐园,日均自然客流突破 1 万人次,形成 “公园 + 商业” 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这种 “全业态适配 + 地标级场景 + 文化 IP 赋能” 的空间革新,使项目区别于传统商业的单一功能或低效空间,通过硬件品质提升消费体验、以场景创新吸引多元客群,形成 “主客共享、全时消费” 的强大吸附力,为县域商业树立了空间与体验并重的标杆。
招商业态革新:多业态矩阵填补消费空白
通过 6000㎡主题餐饮街区引入 “简单味道” 等旗舰品牌,打造本地美食社交主场,满足居民聚餐与社交需求;1500㎡文创体验空间涵盖非遗手作、艺术展览等业态,填补本地文化消费空白,吸引文艺客群及亲子家庭;1000㎡亲子娱乐天地设置室内游乐场与户外研学基地,形成 “儿童娱乐 + 家长消费” 的联动模式,深度锁定家庭消费客群。
这种精准的业态组合以主题餐饮激活社交场景、以文化体验丰富精神消费、以亲子娱乐服务家庭客群,与传统商业的同质化业态形成鲜明对比,构建了覆盖全龄段、全场景的消费生态。
运营模式革新:数据驱动增强客群粘性
运营模式创新方面,通过三大体系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其一,全周期服务体系:依托美程商管 25 年经验输出,以年 36 场主题活动结合 10 万 + 新媒体矩阵,精准触达客群,保障客流稳定增长;
其二,会员生态系统:借助 IMC 精准会员数据池与智能营销,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权益,构建可持续运营生态;
其三,网红集市 + 舞台直播模式:通过商管深度介入集市运营,常态化开展舞台直播活动,将时尚潮流与烟火气巧妙融合,强势引客留客。
在 IMC 滨江里的四维革新中,我们看到一线滨江资源正从景观配套转变为商业价值引擎;既能满足本地居民品质消费需求,也为品牌商家创造了市场机遇,为县域商业升级提供了创新范本。
PART 03
千万级文旅流量待转化 主客共享模式拓展消费边界
IMC 滨江里在四维革新的同时,更进一步瞄准大邑千万级文旅流量的转化潜力,将区位优势与商业创新深度融合,以 “主客共享” 模式打通文旅消费与城市生活的边界,为县域商业升级开辟了新维度。
大邑拥有 1 个国家 5A 级景区、4 个 4A 级景区及多个乡村旅游景点,随着 “大邑安西国际旅游走廊” 建设推进,“成都安仁博物馆小镇 — 大邑城市会客厅 — 世界的西岭雪山” 文旅环线加速贯通,每年吸引千万级游客途经雪山大道。在此背景下,IMC 滨江里凭借区位优势,成为串联文旅流量与本地消费的关键节点。
IMC 滨江里通过 “主客共享” 模式,构建起文旅与商业的双向赋能生态。占位 “安仁古镇 — 西岭雪山” 旅游走廊核心,日均承接 3000 + 过境客流,同时依托 “三横三纵” 交通网,形成旅游客群与本地居民的双重流量入口。其商业综合体涵盖星级酒店集群、2000㎡主题餐饮街区、文创体验空间及亲子娱乐天地,既为游客提供住宿、美食等即时消费服务,又以沉浸式场景(如临河独栋街区、滨江公园 IP 场景)吸引本地居民高频消费。
通过 “24 小时消费链” 与 “15 分钟生活圈” 的融合,将旅游消费与日常消费无缝衔接,不仅激活了文旅商业的消费潜力,更通过文旅客群的体验反馈反哺本地商业升级。
结 语
值得关注的是,IMC 滨江里将于 3 月 22 日正式启动招商发布会,届时将深度揭晓更多重磅规划。当雪山下的商业地标与千亿级文旅市场共振,或将创造文旅商业新样本。
声明:本文所引用数据来源于公开渠道,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建议。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由提供方负责。